分享

32肠梗阻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肠梗阻

治肠梗阻秘方

68.1 温阳通痹汤

【来源】田广秀,《陕西中医》(4)1988年

【组成】附子、炒山楂各9克,细辛6克,大黄15克,代赭石、莱菔子(炒)各30克,枳壳、川朴各12克

【用法】水煎,待肠胃减压后服,一日2~3剂。

【功用】温阳运脾、通降逐积。

【方解】瘀结型肠梗阻,其病机在脾胃肠三脏腑的通降、运化功能的失权,究其原因多为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致使中阳受阻,脾运失司,气机痞满不通;或为正气虚衰,外邪侵袭、正虚邪实;或为内有所伤,致中州气血运行受阻。此证非温不动、非峻下不通,故方用附子、细辛温阳通痹;莱菔子、枳壳、川朴顺气宽肠;代赭石、大黄坠降通气;山楂和中消积。诸药合用,共奏温阳运脾、通降逐积之功。

【主治】瘀结型肠梗阻。

【疗效】治疗154例,全部治愈。一般在3~4小时症状开始缓解,8~12小时症状明显改善,12~24小时内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68.2 驱逐汤

【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乌梅15克,炒川椒、炒黄连、肉桂、榧子肉、炒鹤虱、雷丸、白芜荑、全当归、槟榔、使君子各10克,苦楝根皮15克,生姜3片、黄柏10克,五香丸(五灵脂、生香附子各500克,牵牛子60克,各炒熟1半、生用1半,共研细末、备用、勿泄气)9~30克(分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驱虫、通便、止痛。

【方解】蛔虫腹痛,15岁以下小孩为多,发作无时。成人亦有之,但痛发更为剧烈。本方是从乌梅丸和化虫丸两方加减而成。方中重用乌梅之酸为主;佐以黄连、黄柏、苦楝根皮之苦,川椒、肉桂、生姜之辛,更加榧子肉、使君子肉、槟榔、鹤虱、雷丸、芜荑等有效之驱虫药;用一味辛润之当归以润肠通便;因虫得甘则动,得酸则安,得苦则伏,得辛则死。另用五香丸中的五灵脂以杀虫消积止痛、香附行气止痛、牵牛子杀虫通便。诸药相伍,共奏驱虫、通便、止痛之功。临床用之颇效。

【主治】蛔虫梗阻腹痛,证见腹中阵发性剧痛、面色苍白、唇红、痛处有坚硬之包块,按之更痛。痛过一阵则自行缓解,包块亦消,但不久其痛又发。如此反复发作,甚至多日不愈。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甚佳。

【附记】如腹痛剧烈,先服五香丸再服本方。或用一味苦楝根皮30克煎汁和红糖60克服之,下蛔虫亦屡效。



68.3 沉香饮

【来源】李光耀,《临床验方集》

【组成】沉香6克,蜂蜜120克,猪油120克。

【用法】先将沉香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先1次服下,再将蜂蜜、猪油加热至沸,待温后接上服下。

【功用】降气止痛,滋润补中,润肠通便。

【主治】老年性肠梗阻(中气不足)。

【加减】病者呕吐严重时,可于服药前先于双侧足三里穴注射阿托品0.25毫克。若服药吐出,可再补服1次。

【疗效】刘华临床验证:效果甚为满意,一般用药1次即获痊愈。



68.4 肠梗阻汤

【来源】张润波,《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芦荟、牙皂、木香各6克,牵牛子18克,滑石9克,大戟(醋炒)、芫花(醋炒)、甘遂(面裹煨干研末,分2次冲服)各6克,槟榔片9克,生姜15克,大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以上剂量为成人量,用时可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酌定。

【功用】逐水通便。

【主治】肠梗阻。

【疗效】屡用效捷,已治愈四五百人。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本方为张氏祖传秘方,体质虚弱者慎用。

急性肠梗阻

是肠内容物在肠道内的正常运行发生障碍而不能顺利通过的一种急腹症。通常表现肠绞痛、呕吐、腹胀、排便或排气、口干渴、尿少,或休克,甚至发热寒战,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等毒血症状。治宜对症施治。属于机械性梗阻,应及时送医手术,防止肠坏死。

处方1:莱菔子30克,厚朴20克,枳实、枳壳、赤芍各15克,桃仁、大黄(后下)、芒硝(另包,分2次冲服)各10克。水煎服。日1剂。

处方2:麻油250毫升,一次口服后轻揉腹部并频频翻身,然后再取生姜泥10克敷于脐部,以观疗效。

处方3:用梅花针叩打尾骶部至微出血。然后,取黄芥子末,大蒜各50克,共捣如泥,敷于腰背部。可使肠梗阻迅速缓解。

处方4:花椒9克,花生油120毫升。先将油加热,后入花椒同煎,以花椒炸焦为度。冷却去除花椒。将油1次或分几次服完。主治蛔虫性肠梗阻。

处方5:莱菔子24-30克,大黄9-15克,芒硝(后下)9-15克,蜂蜜60-120克。水煎服。1次或多次频频饮用。治肠梗阻。

处方6:甘遂末1-1.5克(冲服)桃仁、牛膝、木香各9克,赤芍15克,厚朴15-30克,生大黄9-24克(后下)。水煎服。用于重型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者。

处方7:厚朴、炒莱菔子30克,枳壳、桃仁各9克,赤芍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芒硝9-15克,(冲服)。水煎服。用于一般肠梗阻,气胀较重者。

处方8:厚朴9-15克,木香15克,乌药、桃仁、赤芍、番泻叶各9克,炒莱菔子6-15克,芒硝6克(冲服)。水煎服。用于轻型肠粘连或局部性肠梗阻。

处方9:鲜苦楝根皮30克,红糖60克。将苦楝根皮洗净刮光切碎,加水浓煎,去渣,调入红糖,分3次空腹服下。主治蛔虫性梗阻腹痛。

处方10:屎壳郎疙瘩,晒干火焙干研末。开水冲服。治肠梗阻


肠梗阻
   麝香散
[药物]  麝香 0.15—0.25 克。 [用法」上药研末,直 接置于神阙穴上,再用大于此穴之胶布一块贴上, 然后点燃艾卷,隔布灸至肛门排出矢气为止。艾灸时以皮肤觉热为度,只有 持续灸,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为加强止痛,解除梗阻效果,可同时针 刺内关、足三里(均双),交替强刺激,留针 30 分钟。凡脐部有湿疹、溃烂 时忌敷。如用本法治疗 12 小时以上无效者,改用手术及其他治疗。 [疗效]此方治疗肠梗阻 20 例,收效满意。 [来源]王靖民,陕西中医 


大祸粉   
[药物]生大黄适量。 [用洁]将生大黄研为粉末,每包为 9 克。每天服之次,成人每次 1 包, 老人与小孩减半量,用开水冲服或胃管注入。 [疗效] 此方治疗各型肠梗阻 44 例,一般服药 1—3 次,在 4—24 小 时内病人可排气、排便,腹胀、腹痛缓解,胃肠功能得到恢复,有效率为 97.7 %。此方对麻痹性肠梗阻和粪块性肠梗阻疗效满意。 [来源]陈加龙,陕西中医 


消胀通窍散   
「药物]莱菔子(研末)、石菖蒲(捣烂,以鲜者为优)各 60 克,鲜橘 叶(切碎)100 克,葱白 5 根,白酒 50—100 克。 「用法]将诸药置锅内炒热,用纱布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置在脐周部外 敷,药物冷却后再加酒炒热外敷,如此反复多次。外敷时患者取仰卧位,每 次外敷至腹胀腹痛减轻,肛门排便排气为止。若敷药 6 小时症状未减者,可 配合中药内服。敷药 24 小时仍未排气排便者,可根据情况改用其他疗法。 [疗效」此方治疗肠梗阻 16 例,均在 2 天后梗阻解除。单纯用此方外敷 者 10 例,配用中药(大承气汤)内服者 6 例。 [来源」  杨粹强。湖南中医杂志


葱油簧剂  
  [药物]连根葱白 150 克,植物油 250 克。 [用洁] 先把油在锅内煎沸,再加入葱白,煎沸起锅,去葱留油,冷却 至温热时服用。 [疗效]此方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20 余例,均获理想疗效。 [病例]曾 XX,女,  12 岁。腹痛 1 个月,痛处多在脐周,每次持续 30—60 分钟,喜揉喜按,便下蛔虫 2 条。近日腹痛加剧,呕出蛔虫 1 条,脐 左扪到条索状包块,质稍硬有弹性,闻及气过水音。X 线透示肠腔积气,肝 曲处见一液平,中腹偏左处见条索状致密阴影。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蛔 虫性)。予葱油合剂,每次 50 毫升,3 小时服 1 次,连服 2 次。药后 30 分 钟腹痛明显减轻,5 小时后开始排出带有葱油味的稀便,同时先后排出 65 条 蛔虫及数十条蛲虫,症状消失,3 天后出院。 [来源]   李平,浙江中医杂志 


防粘连汤   
[药物]大黄(后下)15 克,当归、乌药、川楝子、炒莱煎子备 12 克, 延胡索、厚朴、赤芍,枳壳各 9 克、芒硝(冲服)6 克。 [用法]  每天 1—2 剂,水煎服。不能口服者,由胃管注入后关闭胃 管 1 小时。 [疗效]此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85 例,临床治愈 70 例,好转 12 例, 无效手术治疗 3 例。 [来源]  严凤山,等;河北中医 



承气活血汤   
[药物]  炒莱菔子 75 克,赤芍、枳壳各 30 克,桃仁、乌药、穿山甲、 皂刺、厚朴、大黄(后下)、三棱、摈榔片各 15 克,芒硝(冲服)10 克。 [用法」  上药煎成 450 毫升,每次服 150 毫升,早、中晚各 1 次。或 通过胃肠减压管鼻饲,配合输液、持续胃肠减压。 [疗效] 此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26 例,痊愈 25 例,无效 1 例。 [来源]  王军伟,辽宁中医杂志 


治肠梗阻妙方

1复方大承气汤

【来源】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歌诀】大承气汤用复方,川朴赤芍生大黄,

枳实桃仁莱菔子,芒硝冲服通结肠。

【组成】川厚朴15~30克,莱菔子15~30克,枳实15克,桃仁9克,赤芍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芒硝10~15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泻热攻下,行气活血。

【方解】方中川厚朴、枳实、莱菔子宽肠下气,针对气胀而设;大黄、芒硝软坚润燥、泻热荡积;赤芍、桃仁活血行瘀,有利于推陈致新,恢复胃肠功能。诸药合用,急下邪热积滞,承顺胃气下行,使闭塞畅通,一鼓荡平。

【主治】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阻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气胀较重者。亦可用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某些热病过程中出现的高热、昏迷、惊厥、谵语等见有阳明腑实证者。

【加减】若见血热瘀结者,加丹皮、红藤;气胀甚者,加槟榔、木香;热盛者,加黄芩、黄连、蒲公英;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附记】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外疝嵌顿性肠梗阻先天畸形及肿瘤所致之肠梗阻,以及病程久,一般情况不良的单纯性肠梗阻均无效,应及时转手术治疗。

 

2甘遂通结汤

【来源】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歌诀】甘遂通结川朴襄,桃仁赤芍生大黄,

木香再配生牛膝,攻水逐饮化瘀良。

【组成】甘遂末06~09克(冲服),桃仁9克,赤芍15克,生牛膝9克,川朴15~30克,生大黄9~24克(后下),木香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经胃管注入。

【功效】攻水逐饮,活血化瘀。

【方解】方用甘遂、大黄攻水逐实,使邪结从二便分消;配以川朴、木香行气导滞而止痛,以助大黄通便逐实之力;桃仁、赤芍、牛膝活血化热,且牛膝又能导热下行。诸药合用,攻逐之力甚强,共奏攻水逐实,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粘连性、动力性、蛔虫性、粪便阻塞性等病情较重的肠梗阻,症见便秘、呕吐、腹痛、腹胀、脉实有力等症。

【附记】在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全身状态。如经治疗,病情发展或症状不见显著缓解,出现手术指征者,应及时转手术治疗,切不可延误病情。

 

3万应丸

【来源】明·虞搏《医学正传》

【歌诀】万应丸中用槟榔,大黄配入黑牵牛,

苦楝根皮与皂角,驱虫攻积力专宏。

【组成】槟榔150克,大黄250克,黑牵牛子120克,皂角10枚,苦楝根皮500克。

【用法】上药前3味共研细末,后2味水煎熬膏,拌和制丸,再用沉香、木香、雷丸各30克,分别研末为衣。每服3克,清晨空腹用砂糖汤送服。今多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驱虫攻积。

【方解】方用槟榔、苦楝根皮杀虫;佐以大黄、牵牛通便;皂角活血。综观全方,既可杀虫,又能驱虫,并及时将虫体排出体外,其效甚著。

【主治】虫积内阻、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可用于蛔虫性肠梗阻以及囊虫病等。

【加减】改作汤剂,可去皂角、雷丸,改为研末冲服,并加鹤虱、芜荑;若见体虚乏力,加党参、白术;食欲不振,加山楂、神曲;腹痛较甚,加枳壳、厚朴。

【附记】方中诸药性较猛峻,虫积日久,体虚羸弱者慎用;大便泄泻者及孕妇忌用。

 

4导滞承气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罗时来方)

【歌诀】导滞承气川厚朴,大黄枳实广木香,

槟榔橘皮沉黄连,保留灌肠此方优。

【组成】厚朴7克,大黄7克,枳实5克,黄连5克,沉香5克,广木香5克,槟榔6克,橘皮3克(此为小儿剂量)。

【用法】保留灌肠。上药加水100毫升,煎取60毫升,分2次灌,每次30毫升,每6小时1次,每日2次。

【功效】理气导滞,清热通下。

【方解】本方系小承气汤加槟榔、沉香、广木香、橘皮、黄连而成。方中大黄苦寒清热,导滞通便;黄连助清热之力;厚朴、枳实、广木香、沉香理气导滞,消痞除满,以助大黄导滞通便之功;橘皮和胃宽中,行气而不损正气。合而成方,共奏理气导滞,清热通下之功。

【主治】麻痹性肠梗阻。

【附记】本方【用法】另辟一途,既可解决小儿服药难的困难,又可使汤药直达病所而迅速发挥作用。但应注意的是:①剂量适宜;②灌速应慢。否则可因肠腔胀气又突然加大肠管张力而致肠穿孔。

 

5大黄木香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彭必富方)

【歌诀】大黄木香汤桃仁,当归乌药广陈皮,

栀子陈皮玄胡索,以通为用是良方。

【组成】大黄10~50克,全当归6克,桃仁6克,玄胡索9克,乌药6克,木香6克,栀子12克,陈皮6克。

【用法】胃管注入。每日1剂,水煎分2次或3次。从胃管注入后,夹闭胃管半小时至1小时,每4至6小时1次,至肠功能恢复,腹胀减轻后,停止胃肠减压,改为口服。

【功效】清热通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解】中医认为,六腑泻而不藏,以通为用。故方中重用大黄配木香、乌药、青陈皮以通腑顺气泻热;佐以当归、桃仁、玄胡索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栀子配大黄加强了清热消肿止痛之效。合而用之,共奏清热通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粘连性肠梗阻。

【加减】若发热,腹部有压痛,但无肌紧张,加黄芩12克,麦冬9克,滑石9克;大便泻下频繁,小便少者,去大黄,桃仁去尖,加木通9克,金银花9克。

【附记】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现体温持续升高,腹穿有血性混浊液体,应立即转手术治疗。

治肠梗阻秘方

68.1 温阳通痹汤

【来源】田广秀,《陕西中医》(4)1988年

【组成】附子、炒山楂各9克,细辛6克,大黄15克,代赭石、莱菔子(炒)各30克,枳壳、川朴各12克

【用法】水煎,待肠胃减压后服,一日2~3剂。

【功用】温阳运脾、通降逐积。

【方解】瘀结型肠梗阻,其病机在脾胃肠三脏腑的通降、运化功能的失权,究其原因多为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致使中阳受阻,脾运失司,气机痞满不通;或为正气虚衰,外邪侵袭、正虚邪实;或为内有所伤,致中州气血运行受阻。此证非温不动、非峻下不通,故方用附子、细辛温阳通痹;莱菔子、枳壳、川朴顺气宽肠;代赭石、大黄坠降通气;山楂和中消积。诸药合用,共奏温阳运脾、通降逐积之功。

【主治】瘀结型肠梗阻。

【疗效】治疗154例,全部治愈。一般在3~4小时症状开始缓解,8~12小时症状明显改善,12~24小时内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68.2 驱逐汤

【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乌梅15克,炒川椒、炒黄连、肉桂、榧子肉、炒鹤虱、雷丸、白芜荑、全当归、槟榔、使君子各10克,苦楝根皮15克,生姜3片、黄柏10克,五香丸(五灵脂、生香附子各500克,牵牛子60克,各炒熟1半、生用1半,共研细末、备用、勿泄气)9~30克(分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驱虫、通便、止痛。

【方解】蛔虫腹痛,15岁以下小孩为多,发作无时。成人亦有之,但痛发更为剧烈。本方是从乌梅丸和化虫丸两方加减而成。方中重用乌梅之酸为主;佐以黄连、黄柏、苦楝根皮之苦,川椒、肉桂、生姜之辛,更加榧子肉、使君子肉、槟榔、鹤虱、雷丸、芜荑等有效之驱虫药;用一味辛润之当归以润肠通便;因虫得甘则动,得酸则安,得苦则伏,得辛则死。另用五香丸中的五灵脂以杀虫消积止痛、香附行气止痛、牵牛子杀虫通便。诸药相伍,共奏驱虫、通便、止痛之功。临床用之颇效。

【主治】蛔虫梗阻腹痛,证见腹中阵发性剧痛、面色苍白、唇红、痛处有坚硬之包块,按之更痛。痛过一阵则自行缓解,包块亦消,但不久其痛又发。如此反复发作,甚至多日不愈。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甚佳。

【附记】如腹痛剧烈,先服五香丸再服本方。或用一味苦楝根皮30克煎汁和红糖60克服之,下蛔虫亦屡效。

 

68.3 沉香饮

【来源】李光耀,《临床验方集》

【组成】沉香6克,蜂蜜120克,猪油120克。

【用法】先将沉香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先1次服下,再将蜂蜜、猪油加热至沸,待温后接上服下。

【功用】降气止痛,滋润补中,润肠通便。

【主治】老年性肠梗阻(中气不足)。

【加减】病者呕吐严重时,可于服药前先于双侧足三里穴注射阿托品0.25毫克。若服药吐出,可再补服1次。

【疗效】刘华临床验证:效果甚为满意,一般用药1次即获痊愈。

 

68.4 肠梗阻汤

【来源】张润波,《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芦荟、牙皂、木香各6克,牵牛子18克,滑石9克,大戟(醋炒)、芫花(醋炒)、甘遂(面裹煨干研末,分2次冲服)各6克,槟榔片9克,生姜15克,大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以上剂量为成人量,用时可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酌定。

【功用】逐水通便。

【主治】肠梗阻。

【疗效】屡用效捷,已治愈四五百人。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本方为张氏祖传秘方,体质虚弱者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