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加减葳蕤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29.加减葳蕤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加减葳蕤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组成] 生玉竹9克 生葱白2~3根 桔梗5克 东白薇3克 淡豆豉12克 苏薄荷5克 炙甘草1.5克 红枣2枚   
1.若表证较重者,酌加防风、葛根。。
2.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
3.心烦口渴较甚,加竹叶、天花粉。
老年人及产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属阴虚外感者。  
阴虚外感风热表证。滋阴解表头痛身热,微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舌红,脉数。
加减葳蕤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  生葳蕤二钱至三钱(9g)  生葱白二枚至三枚(6g)  桔梗一钱至钱半
(5g)  东白薇五分至一钱(3g)  淡豆豉三钱至四钱(12g)  苏薄荷一钱至钱半(5g)
炙甘草五分(1.5g)  红枣二枚
    [用法]  水煎,分温再服。
    [功用]  滋阴解表。    、
    [主治]  阴虚外感风热表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
烦,口渴,舌红,脉数。
    [病机分析]  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肌表,故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
畅,咳嗽,口渴等症。阴虚之体,感受外邪,易于热化,且阴虚者,亦多生内热,故除
上述邪袭肺卫的见症外,尚有咽干,心烦,舌赤,脉数之症。阴虚液损,热灼津液,故
其口渴也比单纯温病初起者较甚。
    [配伍意义]  表邪未解之时,一般不宜过早使用滋阴之品,以免滋腻留邪有碍解
表。但对阴虚之人复感外邪之证,因其人汗源不充,不可专事解表,若单图发汗,表邪
不仅不为汗解,反有涸竭阴液之虞。两全之法,唯有滋阴与解表同用,是为本方配伍宗
旨。此如《温病条辨》卷4所说:“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其有
阳气有余,阴津不足,又为温热升发之气所烁,而自汗出;或不出者,必用辛凉以止其
自出之汗,用甘凉甘润培养其阴津为材料,以为正汗之地。”方中葳蕤(即玉竹)味甘
性寒,人肺胃经,为滋阴润燥主药,用以润肺养胃,清热生津。大凡养阴之品多兼阴柔
滋腻,本方为避免过于阴柔之品有碍表邪,避开地黄等阴柔之品而不用,选用玉竹滋而
不腻,对阴虚而有表热证者颇合。诚如《本草便读》曰:“葳蕤,气平质润之品,培养脾
肺之阴,是其所长,而搜风散热诸治,似非质润味甘之物可取效也。如风热风温之属虚
者,可用之。……以风温风热之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唯玉竹甘平滋
润,虽补而不碍邪,故古人立方有取乎此也。”薄荷辛凉,  “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用之以疏散风热,二药共为君药。葱白、淡豆豉解表散邪,
助薄荷以解表邪,为臣药。白薇味苦性寒,其性降泄,善于清热而不伤阴,于阴虚有热
者甚宜,若用苦寒的芩、连等清热泻火之品,则恐其化燥伤阴,且对解表不利;桔梗宣
肺止咳;大枣甘润养血,协玉竹以滋阴液,均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药性。诸药配伍,共奏滋阴解表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解表药与养阴药相配,使汗不伤阴,滋不碍邪。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专为素体阴虚,感受风热之证而设,临床应用以身热微寒,咽
干口燥,舌红,苔薄白,脉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表证较重,酌加防风、葛根以祛风解表;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
牛蒡子、瓜蒌皮以利咽化痰;心烦口渴较甚,加竹叶、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
    3.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老年人及产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属阴虚外感者。
    [使用注意]  本方是滋阴解表之剂,外感初起,兼见阴虚者宜用,若无阴虚证候则
不宜使用,否则表邪留连难去。
    [源流发展]  本方由《备急千金要方》卷9之葳蕤汤加减化裁而来,故以其方剂
的源流发展命名。《千金》葳蕤汤是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独活、川芎、青木
香、葳蕤、白薇组成,是发表清里,气血并治之剂。然方中辛温之药颇多,于温热
病证,毕竟不甚恰当,故张璐说:“多有热伤津液,无大热而渴者,不妨裁去麻、

杏,易人葱、豉以通阳郁;栝蒌以滋津液;喘息气上,芎、独亦勿轻试。虚不胜
寒,石膏难以概施,或以竹叶清心,茯苓守中,则补救备至,于以补《千金》之未
逮”(《千金方衍义》卷9)。俞根初受张氏之论的启发,保留《千金》之葳蕤、白
薇、甘草,另配人葱、豉、薄、桔、枣,以发表清里易为解表滋阴之剂,既补《千
金》葳蕤汤之未备,又开创阴虚外感风热证之一大法门,是对《千金》葳蕤汤制方运用的丰富与发展。
    [方论选录]
    1.何秀山:“方以生玉竹滋阴润燥为君,臣以葱、豉、薄、桔疏风散热,佐以白薇
苦咸降泄,使以甘草、红枣甘润增液,以助玉竹之滋阴润燥,为阴虚之体感冒风温,以
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之良剂。”(《重订通俗伤寒论》)
  2.朱良春,等:“本方是俞根初氏根据《千金》葳蕤汤加减而制订的一张“滋阴发
汗”的经验方,对于阴虚体质,阴液亏乏,伏热内遏,风寒外束的'阴虚感冒’,最是
对症良药。方中葳蕤(即玉竹),质润柔滑,功能养阴生津,为补虚清热之品;葱、豉、
桔、薄,功能开发肌腠,宣散外邪。同时佐用白薇清泄伏热,草、枣甘润,增强玉竹养
阴之力。这样便面面俱到,达到所谓'养阴而不留邪,发汗并不伤阴’了。”(《汤头歌诀详解》)
  3.尚坦之:“本方为治阴虚之体,复感外邪之主方。阴虚之体,汗源不充,故用甘
平之葳蕤滋阴生津,以充汗源为主;葱白、豆豉疏散风热以解表邪为辅。阴虚感受外
邪,易于热化,故用白薇、薄荷以助葱、豉而退虚热为兼制。炙甘草、大枣辅葳蕤益气
和营,以扶正却邪;,桔梗宣通肺气,共为引和药。”(《中医方剂学》)    。
    [评议]  本方主治,何氏以“阴虚之体感冒风温”概之,诸家所述亦不出此意。关
于组方配伍,各家均从滋阴生津以充汗源,疏散风热以解表邪而论,皆言之成理。朱氏
以“养阴而不留邪,发汗并不伤阴”总结本方的配伍特点,令后人称道,现代方书概括
本方的组方特点,多从此说。
    [附方]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卷3)  葱白连根切一升(9g)  葛根切三合(9g)
新豉一合(6g)  生姜切二合(6g)  生麦门冬去心六合(9g)  劳水八升,以杓扬之一
千遍。上药用劳水煎之三分减二,去渣,分温三服。相去行八九里,如觉欲汗,渐渐覆
之。忌芜荑。功用:养血解表。主治: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
(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感冒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血虚外感,治当养血解表。方以葱白发表,生地滋阴养血,共为君药;配葛根、豆
豉、生姜助葱白以解表邪,为臣药;佐用麦冬助生地养血益阴,以滋其汗源。诸药合
用,邪正兼顾,可使表邪得解而正不伤,成为养血解表的著名方剂。
  葱白七味饮与加减葳蕤汤均系滋阴养血药与解表药相配的滋养解表方剂。葱白七味
饮系补血药与辛温解表药并用,故为治血虚外受风寒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身热,
恶寒无汗兼见血虚或失血病史为主要依据。而加减葳蕤汤是补阴药与辛凉解表药合用,
为治阴虚外感风热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身热,微恶寒,有汗或汗出不多,口渴,心烦,咽干,舌红,脉数为用方指征。
[附方] ;葱白七味饮  
葱白9克 葛根9克 新豉6克 生姜6克 生地9克 麦门冬9克
养血解表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吐血,便血,咳血,衄血,崩漏)之后,感冒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附方]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卷3)  葱白连根切一升(9g)  葛根切三合(9g)
新豉一合(6g)  生姜切二合(6g)  生麦门冬去心六合(9g)  劳水八升,以杓扬之一
千遍。上药用劳水煎之三分减二,去渣,分温三服。相去行八九里,如觉欲汗,渐渐覆
之。忌芜荑。功用:养血解表。主治: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
(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感冒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