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2.玉女煎药方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8 发布于山东

82.玉女煎药方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玉女煎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组成;石膏15~30克 熟地9~30克 麦冬6克 知母5克 牛膝5克 
加减;
1.火盛者,可加山栀子、地骨皮。
2.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者,去熟地,加生地、玄参。
本方现代常用于急性口腔炎、舌炎、三叉神经痛、糖尿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属 胃火盛而阴亏者。  1.口疮  2.齿衄  3.反唇疔  4.鼻疖  5.急黄  1.口疮  2。鼻衄   3.牙痛  4.上消化道出血  5.三叉神经痛 
功用] 清胃热,滋肾阴。 '
 [主治] 胃热阴虚证。头痛9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 渴,消谷善饥等。 本方具清胃热,滋肾阴之功,凡胃火炽盛,肾水不足之牙痛、牙衄、 消渴等均可加减应用。临证以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为证治要点。
玉  女.煎  (《景岳全书》卷51)
  [组成]  石膏二至五钱(15~30g)  熟地三至五钱或一两(9-30g)  麦冬二钱(6g)知母  牛膝各一钱半(各5g)  .
  [用法]  上药用水一盅半(300m1),煎七分(200m1),温服或冷服。
  [功用]  清胃热,滋肾阴。    '
  [主治]  胃热阴虚证。头痛9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
渴,消谷善饥等。    、
  [病机分析]  《景岳全书》谓本方证为“少阴不足、阳明有余”。阳明有余,则胃热
循经上攻头面,而见头痛,牙痛。热伤胃经血络,以致牙衄。热伤阴津、少阴不足、则
见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而干。肾阴不足则牙齿松动。  .    .    ,
  本方亦治消渴,是因为胃热炽盛,腐熟水谷之力强盛,而见消谷善饥;少阴不足,
虚火妄动,则见口干唇燥,五心烦热等症。
.  综上所述,本方证实为水亏火盛相因为病,而以胃热为主。
  [配伍意义]  方中石膏清胃火之有余,用为君药。熟地滋肾水之不足,为臣药。君
臣合用,清火而壮水。佐以知母,既助石膏清胃泻火,又助熟地滋补肾阴;麦门冬清热
养阴。牛膝导热而引血下行,亦为佐药。诸药配伍,共奏清胃热,滋肾阴之功。  .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清补并投,标本兼顾,佐以引热下行,使热彻阴存,上炎之火下
行,阴阳水火臻于平衡,则诸症自愈。
  [类方比较]  本方与清胃散同治胃热牙痛,但清胃散重在清胃火,以黄连为君,其
性苦寒,配伍升麻,意在升散解毒,兼用生地、丹皮等凉血散瘀之品.,功能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炽盛的牙痛、牙宣等症。本方以清胃热为主,而兼滋肾阴,故用石膏为君,配
伍熟地、知母、麦冬等滋肾阴之品,.及牛膝引热下行,属清润兼降之剂,功用清胃火,
滋肾阴,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的牙痛及牙宣诸证。
  [临床运用]    .
  1.证治要点  本方具清胃热,滋肾阴之功,凡胃火炽盛,肾水不足之牙痛、牙衄、
消渴等均可加减应用。临证以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火盛者,可加山栀子、地骨皮以清热泻火;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
者,去熟地,加生地、玄参以增清热凉血之功。
  3.本方现代常用于急性口腔炎、舌炎、三叉神经痛、糖尿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属
胃火盛而阴亏者。    :
    [使用注意]  大便溏泻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为明代张介宾所创,载于《景岳全书》卷58,用于治疗“水亏
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此证
盖属内伤杂病。清代吴瑭因本方清热而兼及血分,故以本方加减以治疗温病气血两燔之
证,“太阴温病,气血两燔者,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主之”,并于文下立玉女煎去牛膝熟
地加细生地元参方(《温病条辨》卷1);又用本方改熟地为干地黄,再加竹叶,名竹叶
玉女煎,治疗“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耳聋,干呕烦渴..….甚至十数Et不解,邪陷
发痉者”(《温病条辨》卷3)。此外,清代的复古派医家陈念祖对本方颇多微词,而唐
宗海则力赞此方,认为可治冲阳上合阳明引起的咳血,如曰:“陈修园力辟此方之谬,然
修园之所以短于血证者即此”(《血证论》卷8)。吴瑭化裁玉女煎而制新方治疗温病气
血两燔证,唐宗海则扩大玉女煎的适应证以治咳血。两氏所为虽有不同,但其发展与丰
富了玉女煎,则是相同的。同时亦说明本方之立法配伍用药,的确值得后人师法。
    [疑难阐释].关于方中地黄熟用还是生用  玉女煎为治疗胃热阴虚之方,方中为何
用甘温之熟地黄而不用甘寒之生地黄?这是因为本方的病机是“少阴不足,阳明有余”,
即水亏火盛相因为病,对“水亏”者,自当益其精,故用熟地黄滋阴补精。当然,若火
热伤阴,而致阴虚火旺者,当用生地黄为是,诚如张秉成所云“虚火一证,亦改用生地
为是”(《成方便读》卷3)。吴瑭用玉女煎加减治疗温热病的气血两燔证,即选玉女煎
能气血两治,改熟地为细生地,取其轻而不重,凉而不温之义。因此,玉女煎中地黄生
用抑或熟用,当依证而定,方可见应变之妙。
    [方论选录]
    1.唐宗海:“陈修园力辟此方之谬。然修园之所以短于血证者即此。可见夫血之总
司在胞室,而胞宫冲脉上属阳明,平人则阳明中宫化汁变血,随冲脉下输胞室。吐血之
人,胞宫火动气逆,上合阳明,血随而溢,.咳嗽不休,多是冲阳上合阳明,而成此亢逆
之证。方用石膏、知母,“以清阳明之热,用牛膝以折上逆之气,熟地以滋胞宫之阴,使
阳明之燥平,冲脉之气息,亢逆之证乃愈矣。景岳制此方,曾未见及于此,修园又加贬
斥,而王士雄以为可治阴虚胃火齿痛之证,皆不知此方之关冲脉,有如是之切妙也。麦
门冬治冲逆,是降痰之剂;此方治冲逆,是降火之剂。”(《血证论》卷8)
    2.张秉成:“夫人之真阴充足,水火均平,决不致有火盛之病。若肺肾真阴不足,
不能濡润于胃,胃汁干枯,一受火邪,则燎原之势而为似白虎之证矣。方中熟地、牛膝
以滋肾水;麦冬以保肺金;知母上益肺阴,下滋肾水,能治阳明独胜之火;石膏甘寒质
重,独人阳明,清胃中有余之热。虽然理虽如此,而其中熟地一味,若谓火炽盛者,尤
宜酌用之,即虚火一证,亦改用生地为是。”(《成方便读》卷3)。
    [评议]  唐宗海力赞本方治疗冲脉阳热上合阳明又兼阴虚者引起的血证,“方用石
膏、知母以清阳明之热,用牛膝以折上逆之气,熟地以滋胞宫之阴,使阳明之燥平,冲
脉之气息,亢逆之证乃愈矣……此方之关冲脉,有如是之切妙也”。张秉成则认为方中
“熟地一味,若谓火炽盛者,尤宜斟酌用之,即虚火一证,亦改用生地为是。”唐、张二
氏之论,均能发前人之未发,值得临床借鉴。
    [验案举例]
    1.口疮  《浙江中医杂志》(1983,7:333):某男,29岁。近1周来口腔糜烂疼痛,
唇内及两颊有赤豆大小溃疡数处,口干微臭,喜饮,舌红嫩,根微有苔,脉沉细数。西
医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治以玉女煎去知母加肉桂、黄连、炒白术、淮山药、续断,服
药4剂,口腔溃疡缩小变浅,疼痛减轻,纳食增加,唯腹部怕冷,原方加吴茱萸,继服
3剂,病愈。    。
    按语:本案口疮系胃热阴虚,兼脾虚虚火上炎,故用玉女煎合交泰丸加健脾之品出人为治。
    2.齿衄  《河北中医》(1984,3:45):某男,23岁。齿龈出血半年,牙痛齿松,烦
热口渴引饮,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此胃热阴虚之证,治拟清胃滋阴,方以玉女
煎加味:石膏30g(先煎),生地12g,麦冬9g,知母9g牛膝9g,丹皮9g,鲜茅根
30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服药10剂,齿衄虽减未止,且头晕乏力,口干而燥,
苔脉如前。此因胃热炽盛,灼伤胃阴所致,故于上方加石斛10g,生首乌12g,焦栀子
9g,连服14剂后齿衄大减,头晕诸症亦轻。乃守上方迭进21剂,齿衄已止,惟觉乏
力,时有盗汗,苔微黄,舌淡红,脉细弱,再守方加浮小麦30g,调治1月而愈。
    按语:此案齿衄,责之胃热阴虚,故用玉女煎加味育阴清热止血药,守方随证加
减,终获佳效。
  3.反唇疔  《浙江中医杂志》(1983,7:303):某女,下唇疔,初起如粟,迅速增
大,基底深红充血,上部淡红较软,咀嚼时感压痛,西医诊为唇内肉芽肿。现症见口渴
引饮,午后潮热,心烦,手足发热,舌红苔少,脉细数。处方:生石膏、生地、熟地各
30g,升麻、黄连、黄柏、知母、麦冬各15g,淮牛膝20g。3剂后肉疔缩小,诸症好
转,唯口仍渴,于前方加芦根30g,花粉12g,又进6剂,唇疔消,诸症愈。
  按语:此案之反唇疔,  “上唇属脾,下唇属胃”,一般因火毒而致,常用五味消毒
饮、黄连解毒汤等治之,但本例由于胃火偏盛,肾亏虚火上炎,上攻于唇而致,故不用
苦寒清热之剂,而用玉女煎合清胃散,清胃热,滋肾水,从而获愈。
  4.鼻疖  《浙江中医杂志》(1983,7:332):某男,38岁。近年来,两鼻孔内红肿疼
痛,反复发作10余次,经抗生素治疗均未完全控制,每于破溃、排脓后方愈。近日又
复发作,两侧下鼻甲充血,鼻内红肿并有数个小脓头,轻触鼻翼就感剧痛,口干渴饮,
腰酸少寐,舌红少津,脉弦数。予玉女煎(易熟地为生地)加黄芩、连翘、杏仁。3剂
后疖肿消退,口干、腰酸顿减,能熟睡。半年后因劳累后又复发,自服原方又愈。以后
1年多未再反复。
  按语:此案之鼻疖,属肺胃伏火,熏蒸于鼻,聚而不散,酝酿为疖,兼见腰酸、舌
红少津等肾阴不足之象,故用本方益少阴、泻阳明而愈。
  5.急黄  《中医杂志》(1984,9:17):某男,26岁。因发热恶寒伴上腹部饱胀隐痛
5天入院,人院后病情日渐恶化,持续高热,烦躁不安,全身深度黄染,粘膜及皮肤紫
斑。人院第7天晚大Vl呕吐紫血块,旋即精神失常,喜笑乱舞,继则昏迷。体温38—
39*(3,脉搏90—100次份,血压105/60mmHg。呈急性病容,心肺(一),腹部略膨
隆,有轻度移动性浊音,肝脾未及,肝浊音界缩至第7肋间,无叩击痛。血常规:白细
胞5×100几,中性75%,淋巴25%,血小板84×10’/L,出血后凝血时间1分钟。尿
三胆阳性,尿血氨酸可疑。肝功能:黄疸指数80单位,凡登白直接迅速反应,间接强
阳性反应,胆红素定量128,ttmol/L,血清蛋白0.076,白蛋白0.015,球蛋白0.051,麝
浊度14单位,锌浊度18单位,絮状试验(+十)。二氧化碳结合力30.2mmol/L,血糖
5.9mmol几,脑磷脂絮状试验24小时(+++),凝血酶原70%,腹水检验细胞数
192/n,m3,利瓦他试验(+),诊断为急性黄色肝萎缩。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未控制。
乃邀中医会诊,以玉女煎(石膏30g,麦冬lOg,生地20g,知母lOg,牛膝lOg)为主
方,加黄连6g,黄芩lOg,大黄lOg,丹皮lOg,银花15g,阿胶lOg,神犀丹1粒,紫
雪丹1.2g,交叉应用,18小时后患者清醒,转危为安,上方守服半月,康复如常。
    按语:此案之急黄,乃温热人营,与《伤寒论》中“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
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久则谵语,甚者至哕”的
论述符合。其文中尚有“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句,由此可知本证可使用清热救阴法。方
以玉女煎为主加味,以养阴清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宣窍醒神,使病情转危为安。
    [临床报道]
    1.口疮  以本方加味治疗32例复发性口疮,处方:石膏40g,熟地、麦冬、怀牛
膝各15g,知母12g。伴牙龈肿痛加银花、蒲公英各20g;便秘加大黄、芒硝各20g;胃
火盛加山栀12g,黄连5g;阴虚明显加白沙参12g,石斛15g;失眠加枣仁12g,夜交藤
15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一般20天为1疗程。结果:治愈15例,好转10例,无效7例。
    2。鼻衄  以本方加味治疗55例鼻衄,病史最长2年,最短7天,中医辨证属肝火
上炎,灼伤鼻窍型32例;胃火亢盛,重灼阳络13例;阴虚火旺,迫血上溢10例。西
医诊断:鼻粘膜糜烂15例,肝硬化3例,原因不明2例。出血量最多者约1200ml,最
少者300ml。方剂组成:生石膏30~60g(先煎),肥知母9—15g,麦门冬9—15g,细
生地15~30g,怀牛膝9—12g,生藕节9—12g,白茅根15~30g,侧柏叶9—12g,仙鹤
草9—15g,茜草根9—12g,生大黄6—9g。凉服。结果:治愈3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
    3.牙痛  以本方治疗牙痛患者102例,其中急性牙髓炎73例,慢性活动性牙髓炎
21例,冠周炎8例。全部病例均牙痛难忍并呈放射痛,牙龈红肿80例。治以玉女煎加
减:生石膏40g,熟地20g,知母lOg,麦冬log,牛膝15g等。结果:治愈68例,占
66.7%;好转34例,占33。3%。
    4.上消化道出血  以本方合茜根散加减,兼气虚选用太子参、党参、生脉散等,
止血药选加侧柏炭、旱莲草、紫珠草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属阴虚型12例,症见面色
潮红,头晕心悸,心烦,多梦,手足心热,呕血,量多鲜红,口干欲饮,大便黑或干
黑,舌红少苔,脉细数。经治全部治愈。
    另有报道,以本方加减治疗2例三叉神经痛亦取得较好疗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