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爸去哪儿技能get: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怎么办?

 长沙7喜 2014-01-15


◇王诗龄和Kimi,因为放羊也产生了误会和矛盾,王诗龄突然泪崩,让Kimi不知如何面对。

另外,在《爸爸去哪儿》近期曝光的花絮中,王诗龄和Kimi因抢篮球引发摩擦,沮丧的王诗龄用手拍打Kimi的后背、肩头,Kimi马上被爸爸林志颖用手护着头拉开,王岳伦也拉住王诗龄,问她:“为什么打人?”这段视频播出后引起网友热烈讨论。王诗龄打Kimi的视频片段播出后,引发网友热议,还延伸至育儿等话题。有人认为“三岁看老”;有网友则指只是小孩子的打闹,无所谓,并举例说很多人小时候都打人,但长大性格很温和。此外,也有很多网友表示,不论王诗龄行为对错,不要把网络暴力延伸到小孩子身上。

此后,《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写道:“孩子间打闹,@王诗龄Angela和kimi闹矛盾瞬间和好!这里也请大家善意对待宝贝们,小孩子都没有错,他们的世界单纯善良真诚,他们的忧愁可以在瞬间开心,他们打打闹闹却从不记仇。”有网友随后发评论认为:“都是孩子,打打闹闹的太正常,关键是看大人们怎么引导就对了!”“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当长大以后回看这一段那该多有趣温馨!”

而王诗龄的妈妈李湘也发出感慨:“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的问题……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很长……因为有你们的爱,我相信小妞一定会变得更坚强!更完美!感恩。”

网友@向秋qiu说:孩子都很可爱,甜甜有很多优点,但是有一点不好就是喜欢打人,当然小孩子不能理解为打入,大人可以告诉她不要去碰小朋友的头吖,眼睛之类的。kimi其实也很乖,没有见到过主动打谁的估计是甜甜把他搞得不舒服才还手的。小孩子打打闹闹合好就算了。

其实,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发生小摩擦,产生小矛盾很平常,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专家是怎么支招的。

爸爸去哪儿技能get: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怎么办?
关键点:解决孩子矛盾冲突,当然首先得解决这个具体的矛盾,原则是实事求是。

>>刘老师家教点津:如何正确处理孩子间的矛盾?

家长都会反复告诫孩子不要跟小朋友发生矛盾,不要打小朋友。当然,也要避免被小朋友打。但是,孩子之间总会发生矛盾,这是不可避免。因为成年人之间也免不了发生矛盾冲突,也会打架。可以说人跟人之间就不可能不发生矛盾,所以,要正视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矛盾。

解决孩子矛盾冲突,当然首先得解决这个具体的矛盾,原则是实事求是,先了解事情的原委,找到矛盾根源,自己孩子有什么责任,承担什么责任,对方有什么责任,也要对方承担什么责任。自己该道歉道歉,该赔偿赔偿。要求对方该道歉道歉,该赔偿赔偿。不能因为面子,据不认错。不能因为孩子吃亏,要加倍地让对方付出,让对方吃更大的亏才觉得平衡,才算找回了面子,才算反败为胜。

不可否认,有些孩子因为家长的原因,比如溺爱,比如教唆,比如家长粗暴对待,孩子都喜欢粗暴对待同伴,特别爱打人。遇到这样的孩子,更应该通过一次具体的矛盾冲突,让对方家长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否则,可能以后不打这个孩子了,但还会打其他孩子。方法恰当了,对方的家长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相信不但不会抱恨你,还会感谢你。因为这等于纠正了他们孩子的社交问题。

我家儿子在小学期间发生三次典型的同学冲突,第一次他半开玩笑地打了一个女孩,女孩的妈妈放学的时候找到我跟儿子,没说事情原委,也没向我介绍情况,就开始开导我儿子,连珠炮一般,开导了十多分钟,直到把我儿子说哭了。很显然,人家是准备好了词儿的。我没护着儿子,我让儿子向女同学道歉。然后才开始问他事情的原委,听过程确实是他的不对。虽然我认为女孩妈妈的做法不是很妥当,等于给女儿报了仇。不过我觉得儿子吃点儿亏是值得的,他以后肯定会注意同类问题。我如实指出了他的问题,告诫他自己觉得好玩儿,但在同学看来,就等于打了人家。所以,这种好玩儿的事儿不能做。我跟儿子说,发生矛盾很正常,以后注意就行了,想和这位女同学玩儿,仍然可以玩儿,不用担心不能交往。是你错了她妈妈才会开导你,如果没错儿,她妈妈也不反对你们继续交往。

第二次也是跟一个女孩,这个女孩非常厉害,关键是一有矛盾,又抓又咬,儿子班里好多同学都被她抓过咬过。通过儿子的介绍,我大致了解了这个女孩的情况,也能基本判断出她的问题的根源。我就给她爸爸打电话,说了咬儿子抓儿子的情况,也说了其他同学被抓被咬的情况。我对她爸爸说:您女儿肯定是溺爱,或者就是家长教导孩子如何才能不吃亏。这样很不好,容易伤人不说,对她自己的社会交往也不好。她爸爸听我分析得不错,承认是老人带孩子有些惯。先是道歉,然后感谢我指出问题的根源,答应好好跟孩子谈谈,争取校正过来。经过这个电话谈话,那个女孩的情况好了很多,儿子也知道如何跟她交往,尽量不惹她。此后我见过很多次,那个女孩很愿意跟儿子交往,因为他们都参加同一个外教辅导班。但儿子似乎对她不太感冒,缺乏足够的热情。我对儿子的态度是,你愿意跟她交往就交往,不愿意就算了。是你自己的事儿。她不抓不咬,还是很好的同学。

第三次是一个男同学无故打儿子,连续两天都打了儿子。这个男同学个子高,而且有些蛮横。据儿子说,老师他也敢顶撞,敢来横的。第二天晚上我给他爸爸打电话,说了情况,他爸爸先是道歉。我说我不是听你道歉的,我更想跟你谈谈你儿子的问题。我说我猜测你们家长管教孩子方法有些简单,可能更喜欢用拳头说话。总是这么对孩子,孩子就学会如何解决问题,也只会这么解决问题,那就是靠力量,靠拳头。这是一种社交障碍,等于他就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现在不知道,以后工作了,仍然不知道如何跟同事相处。现在只会用拳头,大了之后不用拳头了,就不知道用什么解决问题了。他爸爸说跟老师也有关系,低年级的时候,因为他总是欺负同学,总闹事,午饭就让他回家去吃(北京的小学生午饭都在学校吃)。我说老师的处理肯定不对,但这不是孩子问题的原因,原因还是家长的教育问题,老师只是图省事,把孩子送回家,当然不解决问题。也不能依靠老师解决这种问题。他爸爸承认家长教育有问题,也同意我的分析和判断。我对他说,我不希望你只解决这次的问题,尤其不要骂孩子。这次虽然解决了,但孩子以后还是这样,根源问题解决不了。我希望你们家长改变自己的做法,慢慢地从根源解决孩子的问题。他爸爸答应尝试一下。第二天,班主任老师又把我儿子和那个男同学叫到一起,问明情况,对男同学进行了批评。经过我们三方的交流和沟通,这位同学没再打过我儿子,虽然跟其他同学偶尔还有矛盾,但情况明显好了很多。我认为,这种改变就是我们处理恰当的结果。如果仅仅要求对方家长道歉,仅仅让老师批评男同学,我相信,孩子的问题不会根本解决,类似的问题还会出现。对谁都不好。

跟成年人一样,孩子也有喜欢交往的,不愿意交往的,对此,不要勉强孩子非要交往谁,不能交往谁。可以告诉孩子,不愿意交往就不用特别刻意去交往,你可能不喜欢谁,但不要因为不喜欢谁就嘲笑谁,捉弄谁。这样不好,要坚决避免。孩子不喜欢谁,往往更容易只看对方的缺点,不足,或者跟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对此,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能光看一个人的缺点和不足,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也有优点和长处。不能因为你不喜欢跟谁交往就光看人家的缺点和不足。另外,孩子往往容易抱团儿不喜欢谁,有意地孤立谁。家长对此也要提高警惕,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不能盲目地跟着别人喜欢谁不喜欢谁,嘲笑谁,捉弄谁。如果你喜欢这个被大家嘲笑的人,你就不要随大流,你可以跟他交往。如果你确实也不喜欢,那也不要跟着其他人一起不喜欢谁,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当然,更要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不能全面否定和贬低谁。

作为家长,首先不要教唆孩子在矛盾中如何不吃亏,如何让对方吃亏,不要培养孩子社会交往恶习。其次,不要吃亏就必须找回来。不吃亏就假装没发生。第三,有了矛盾冲突要实事求是,分清责任。第四,不能光考虑解决一个具体的矛盾冲突,还要考虑孩子长远的社会交往,要让孩子从一个具体的事件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也让对方通过这件具体的冲突看到自己的问题,尽量从根源解决。能做到这四点,我相信孩子之间首先不会产生太多矛盾。其次,即使产生矛盾也能恰当处理。不会恶化,不会加深矛盾。第三,能够通过矛盾的解决,培养孩子的成熟社交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