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素养是什么

 萋草园 2014-01-16

  •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要责任。那么,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定位(界定)在哪个范围,有什么特征?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标志或说标准是什么?这是中小学领导、教师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课题。
    一、信息素养的定位(界定)
    一般地讲,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的精神,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对中小学生具体来讲,在信息意识方面,学生对信息技术要有持久的学习应用兴趣,有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在信息知识方面,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在信息技能方面,学生要掌握常用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的操作技能,会利用信息源获取信息,有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道德方面,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在这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就是信息素养的标志。把这四个方面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加以有机的地细化和量化就可以形成学生各阶段信息素养标准。
    二、信息素养的特征
    现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文化已发展成为当代社会基础文化的一部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有与其他基础文化素养相同的地方,更有不同的特征。认识和掌握这些特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有重要意义的,可以使我们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各项工作有效协调的发展并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走出一条捷径。
    1.信息素养的时代特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具有信息素养,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提升信息素养的水平。我们的信息素养必须适应生存发展的社会信息环境,对中小学生来说主要是学习生活环境,也就是让学生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为现代学生。目前在普通高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学习,更是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学习。可以想见,信息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水平和成果,信息素养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才是有用的。信息素养的时代特征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任何停滞的做法,固定的模式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2.信息素养与其他基础文化素养和谐发展的一致性特征
    现代教育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又需要语文、数学和其他社会与自然学科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在现代教育环境下,信息素养又是实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这就是说,小学生在某个阶段或说在某个水平上信息素养的形成是和其他基础文化素养相辅相成和谐一致的。从这一点出发,要求我们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所有人员——领导、教师和工作者将信息技术和谐流畅地融入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成长中自然形成才是我们工作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现在,有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埋怨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中考和高考学科,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没有前途,这是学科本位在作怪。信息技术课程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不了中考和高考的科目,但是信息素养在学生各科学习和全面成长中的作用将会是越来越重要。这种作用现在看来可能是隐形的,然而,通过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所有人员的不断努力和不懈工作,将会看到“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的光明前途.
    3.信息素养的形成受制于信息环境的差异性特征
    信息素养的信息能力形成和一般意义上的读、写、算能力的形成在条件上是有较大差别的。信息能力体现在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和应用上,学生没有或很少有上机上网的机会,信息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要满足学生上机上网的需求就需要有相当数量和相当水平的信息设备与教学资源,没有经济条件是办不到的。正是由于这一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而相同群体的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有很大差别的。
    认识到信息素养的形成受制于信息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就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扎扎实实地搞好信息环境建设。对已建设好的信息设施还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提高运行能力,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提供物资基础保障。
    4.信息素养的实践性标志特征
    中小学生在各阶段的信息素养水平应该和能够以在相应阶段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并融入学习生活的实践程度体现出来,这就是信息素养的实践性标志特征。这一特征应是我们培养和考核学生信息素养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里所说的实践程度是指学生学习生活中自主或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的程度。它体现在学生对所学各科知识的多视角观察和多方位探讨,也就是发散思维,进而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它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文化并内化后形成的自然意识和自然需求在学习实践中的表现,是信息素养形成的实质性标志。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目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它是根据我国国情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决不能把它只看作是学校新增加的一个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去教,去学,去考。那将达不到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目的。
    我们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教师,一定要放弃学科本位的思想,把信息技术课程办成一门开放的课程。从这一课程出发,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化为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5.信息素养个性发展特征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对全体学生来说是打好形成信息素养的基础,而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信息素养是形成应该有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个性发展是由学生家庭和学校条件、社会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组成,也是多彩信息世界在学生身上的映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现在许多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形式。全国和各地组织的各项信息技术竞赛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发现了人才。十多年来,许多参赛学生走上了信息技术专业之路就是一个例证。
    将信息技术融入中小学教育之中,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当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代教育的明显特征。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决定和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要求为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之路奠定了前进的方向。但信息技术教育的路还需要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形成的路,要靠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去走,去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