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系“帅府园”

 LuXin4164 2014-01-16

*老北京杂谈

情系“帅府园”情系“帅府园”

提起北京“帅府园胡同”,大概有相当一部分途经这条胡同的北京人都不知其名,外地人可能就更不知道了。因为这条胡同实在太短了,东西走向的较宽阔胡同也就长200米左右吧。再说途经这条胡同时,人们的眼睛早就把视力集中到胡同两侧的建筑、集中到胡同西口的“王府井大街”啦。大概没人注意关心这条胡同。

帅府园胡同东起“校尉胡同”,西通王府井大街,胡同里的单数门牌记得也就是1号至13号;双数门牌可能是2号至20多号。别看胡同不长,但有几个引人注目的单位和建筑。其东口直对着“协和医学院”西门,即原清朝“豫王府”的西门,70岁以上的一些老北京人看到这座建筑,会想起昔日的“军调部”。帅府园胡同里有“全聚德烤鸭店”、“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北京帅府园交通中队”、“王府井理发馆”等。虽然有些建筑和单位至今仍存在,但随着胡同及两侧建筑的变化,使我们这些老北京人看着似乎也觉得陌生了。而“校尉胡同”路面的展宽和两侧建筑的巨大变化,也使帅府园胡同的“外围”失去旧貌,更加剧老北京人对它的陌生感。我因1990年所住胡同拆迁搬到五环外居住后,有时候几年都没有到过这条胡同,而原来我的住家距帅府园胡同不足1公里,我经常来这条胡同。

从我儿时起,我就和父母经常来这条胡同或经常途经这条胡同。因为从我家去“王府井”常经过“东单三条胡同”,然后从与之相通的“校尉胡同”来到帅府园胡同,再经这里去王府井大街。“帅府园胡同”北侧的那家“全聚德烤鸭店”古色古香的店门给我从小就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全家常来这里吃烤鸭。有时候我们途经这里时,如果赶上店里正从车上往下卸烤鸭用的果木,与我父亲认识的店主人就会关照一声,明天来吃烤鸭吧,于是第二天我们全家就到这里吃一顿烤鸭。直到今天,无论在位于“和平门街口”的全聚德烤鸭店吃烤鸭,还是在前门大街的“全聚德烤鸭店”吃烤鸭等,我都认为不如在昔日的帅府园胡同烤鸭店吃烤鸭时有品位。这大概是心理作用吧。前几年我途经帅府园胡同时,看见不少人排队购买烤鸭店的“鸭架子”,那2元钱一个的鸭架子很受欢迎。但是我看着环境和店门都变得陌生的“全聚德烤鸭店”,心里突然感到十分别扭!

要说“帅府园交通队”那真是大大有名。一次从塘沽港回北京时,由于正值暴雨肆虐,长途车非常少,所以我和几个朋友乘坐一家由几个天津人经营的私家车回北京。途中,那个天津车主百般刁难乘客,在“关键”时刻,一个30多岁的男子发话了,他说:“朋友(指车主),你这样做很不够意思,我是‘北京帅府园中队’的,到了北京咱们得说道说道!”只这一句话,那个天津人就老老实实了。到了北京,那个天津司机说:“那位帅府园中队的大哥,我们知道错了,家里还有事儿,您就让我们赶紧往回返吧!”后来我下车了,以后他们之间如何交涉我就不知道啦。

我小时候经常和母亲途经帅府园胡同去王府井大街,还因为在这条胡同西端南侧的一座两层小楼的二层楼,住着我母亲的一个老朋友,即我母亲小时候的一个老邻居,论辈分我分别称呼男女主人为“姥爷、姥姥”。我和母亲去王府井大街顺便到这家串门儿,喝点儿水,有时候那个姥姥非留我们吃午饭。这家小楼通往二层的木制楼梯很陡也很高,我每次上楼还有点害怕,怕一不小心摔下来。

昔日的帅府园胡同及其相通的校尉胡同、东单三条胡同等,环境很宁静,街道也干净整齐。那条南北走向的校尉胡同北段西侧有一个大院曾是部队招待所,有时候我和我父亲去那里看外地来的朋友。出这个大院往北走几十步,就是那条著名的“金鱼胡同”,它也与王府井大街相通。可是如今走在校尉胡同或帅府园胡同,不仅马路上有密集的往来汽车,过马路有点心惊胆战;而且这昔日不起眼的胡同里的人流也拥挤不堪。两侧建筑作为“胡同”的特征,也显得不伦不类啦!所以我很少再去帅府园胡同,也不喜欢这里的环境啦!相比之下,我还是怀念昔日的宁静整洁的帅府园胡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