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措施

 怡蘭轩 2014-01-17

  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浙江金华市第十七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有三大类:一类是都市村庄里的学生,这些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无就业方面压力,精神营养匮乏,学生家中高档家具、家电随处可见,却闻不到书香——这类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0%左右;第二类是经济条件一般的,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的由祖父母照顾生活起居的农村学生——这类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0%左右;第三类30%左右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孩子家长多为个体商贩,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甚至居无定所,父母养家糊口已不容易,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教育子女方面对学校的依赖性强。

  一、问卷调查,摸清情况

  为了有效开展阅读活动,笔者首先在八年级4个班级进行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问卷的问题除了涉及学生阅读过的课外书的种类、数量等以外,也对家庭情况,父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家庭娱乐休闲方式,家中藏书情况等也作了统计,结果很不理想:

  92%的学生家中没有图书柜(箱),70%左右的学生的课外书多是一些《故事会》《故事大王》《作文精选》等。

  多数家长对“课外阅读”这一概念不理解,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31%的学生家长表示不允许孩子看与课本学习无关的课外书,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支持学生看书的家长有45%;7%的家长对学生看不看课外书不管不问;国家规定初中学生必须读的读物,有81%的家长根本没听说过。

  面对调查结果,笔者真的很担心,就目前状况,这些学生如何完成语文课标规定的“九年级不少于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二、提高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措施

  ——学高为师,教师的榜样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无声力量。

  教师的一言一行、兴趣爱好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只有自己是一个课外阅读的爱好者和实践者,才能和学生进行交流,才能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语言流畅,词汇丰富,在课堂上精彩片断脱口而出,使学生慕而仿之,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甚至必须有一缸水。语文教师应多读书,多学习,多研究,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利用美文的魅力,立足课内,带动课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课内精彩篇目的赏析,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采用扩展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阅读的触角向深处延伸。比如初中课本里有《皇帝的新装》、《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等经典篇目,新教材每册都有3~4部推荐的初中生必读的中外名著,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这些作品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通过阅读,能熏陶学生情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当然,除了经典名著外,书海浩瀚,其中有许多出自大家的名家名篇名段。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教师事先选取一些精彩片断,或在课堂上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带领学生仔细品味,从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获得感情的熏陶和美的体验,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总之,只要教师正确引导,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好现有的图书资源,多方筹集读物。

  建立班级图书角。收集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带领学生把这些图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成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定期借还,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或活动课进行阅读。实践证明,学生捐献的书丰富多彩,学生在阅读中也倍加珍惜。这无疑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资源。根据教材进度,教师每两周组织学生根据教材进度到校阅览室进行借阅,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另外,图书馆、购书中心是许多学生在节假日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这里,学生不仅能享受优美的读书环境,还能阅读到大量的免费图书。

  ——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会选择读物。各类读物良莠不齐,学生不能完全分辨。为防止不良读物对孩子的侵害,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很重要。

  学会根据读物特点和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读法。例如,需要边读边想时要用默读法;查找资料宜用跳读法;优美诗歌、散文宜用朗读、细读品味法;对知识性强的文章,可选用摘录法……

  学会做读书笔记。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注意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把好的字词、句篇应及时抄写下来,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和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及优美生动的语言范例,为作文打好基础;同时鼓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在班级中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且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此外,还组织各种读书活动,让学生们知识共享,取长补短,每人都有收获,更加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去收集街头、路边乃至电视、报刊里的广告词、宣传标语、对联等,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参加一些语文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应用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还能促使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因为有比较才明白自己的差距,就会有一种多读多积累的欲望,就会更加主动地去从事课外阅读。

  通过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语文学科的成绩也大大提高。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培养初中生读书的爱好和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名城乡结合部初中的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肯定有许多困难。但我们坚信,只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极拓展渠道,完善做法,进行大胆尝试,这条路会越走越宽。

  □浙江省金华市第十七中学 曹彩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