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 语 第Ⅰ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荒芜/安抚 B.酒馔/杜撰 C.官邸/砥柱 D.篡夺/编纂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莫言在中国文坛上虽非 A. C. 3.根据下面材料,依次概括“嫦娥三号”探测器落月全过程的四个关键步骤,每一步骤的概括不超过5个字。(4分) 据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由月球车和着陆器组成,根据落月探测时可能遇到的状况,探测器进行了多方面的充分准备。为了克服能源限制特别是推进剂限制,“嫦娥三号”设计了环月圆轨道飞行方案,运行一段时间后开始进行变轨。考虑到探测器降落地点和月球表面存在不可知性,“嫦娥三号”将采取软着陆的措施。当探测器接近月球时,将使用新研制的一种变推力发动机来刹车,以确保制动效果。安全降落后,月球车要从着陆器上分离、释放、解锁,转移到架舱(梯子)上来,再降落到月面。
4. ①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贾生传 贾生名开宗,商丘人也。少落拓不羁,十四岁从其师学。师故儒者,喜绳墨。贾生慕司马相如之为人,学击剑鼓琴,嗜远游。师以弗类己,诮之。贾生固谓:“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即日除弟子籍,更去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余,益负才。 陈腾凤来校士,寓意郡太守,欲贾生充饩县官,贾生曰:“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却不就。共郡人张渭等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白昼射箭,中夜击鼓。宋俗上元夜张灯饮酒。贾生率其徒,疾驰百余里,漏下三鼓抵睢阳。司马氏者,睢阳巨族也。张银瓢,容酒数斗,约能胜饮者持瓢去。群少皆醉卧,窘甚。贾生忽叱咤登阶,举瓢一饮,即掷瓢付奴持之,不通姓名,坐宾骇散。 久之,贾生贫益甚,盛夏,服短褐不完,过市,儿童随笑之,贾生浩歌不辍。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为计赀财,复田舍。 凡七应举不第,因大悟,尽焚其素所读书,闭户揣摩十余年,驰骛于先达师说十余年,最后而冥坐穷思,与侯方域、徐作肃往复辨论又几十年,卒轨于正,天下以“纯儒”称之。 既老,更追忆少游京洛,集所闻见述《帝都》、《君德》、《相术》三篇。已,买舟金陵,泛吴越。与侯方镇、方域为忘形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侯方域曰:“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①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②者欤?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呜乎,彼终身守一,众矣。倘非其与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 【注释】①羊质:典出扬雄《法言》“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谓徒具外表而无其质。②大人先生:阮籍有《大人先生传》,通过虚构人物“大人先生”,抨击虚伪礼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以弗类己,诮之 B.陈腾凤来校士 C.尽焚其素所读书 D.卒轨于正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贾生“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学击剑鼓琴,嗜远游 ③更去与里中少年伍 ⑤贾生浩歌不辍 A.①②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年轻时就放浪形骸,十四岁从师学习,与老师循规蹈矩的性格不合,于是离开自己的老师,与村里的年轻人为伍。 B.贾生酒量过人,还因此赢得过一个银瓢。他还在盛夏之时,穿着破旧的衣服,路过集市放声歌唱,全然不顾儿童的嘲笑。 C.贾生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结果,于是大彻大悟,遵循当初老师教导,潜心研究儒学十余年,最终成为一个纯粹的儒者。 D.作者认为贾生年轻时有侠客之风,后来却成了学识渊博之士,与不知变通的人相比,是一个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3分) (2)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3分) (3)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解佩令·登大别山 【清】史承谦 (1)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3分) (3)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2) (3)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4) (5)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可怜焦土! (6)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7)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吃喝之外 陆文夫 我觉得许多人在吃喝方面都忽略了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大家只注意研究美酒佳肴,却忽略了吃喝时的那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此种虚词不在酒菜之列,菜单上当然是找不到的。可是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却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五十年代,我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过中午,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桂鱼养在河里,可以做个鱼汤聊以充饥。我觉得此乃上策,便进入那家小饭馆。 这家饭馆临河而筑、正确点说是店门在街上,小楼是架在湖口的大河上。房屋下面架空,可以系船或作船坞,是水乡小镇上常见的那种河房。店主领我从店堂内的一个窟窿里步下码头,从河里拎起一个扁圆形的篾篓,篓内果然有一条活桂鱼,约两斤不到点。 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 “有酒吗?” “有仿绍。” “来两斤。” 两斤黄酒,一条桂鱼,面对碧水波光,嘴里哼哼唧唧,“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 此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间我重复啖过无数次的桂鱼,可我总觉得这些制作精良的桂鱼,都不及三十多年前在小酒楼上吃到的那么鲜美。其实。那小酒馆里的烹调是最简单的,和得月楼的桂鱼放在一起,那你肯定会感到得月楼胜过小酒楼。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闲情、诗意又在哪里…… 有许多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到处寻找小馄饨、豆腐花、臭豆腐干、糖粥等这些儿时或青少年时代常吃的食品。找到了以后也很高兴,可吃了以后总觉得味道不如从前。可能是这些小食品的制作不如从前,因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大力气赚小钱,不过,此种不足还是可以想办法加以恢复或改进的,可那“味道”的主要之点却无法恢复了。 那时候你吃糖粥,可能是依偎在慈母的身边,妈妈用绣花挣来的钱替你买一碗粥,看着你站在粥摊旁吃得又香又甜,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你又饿又馋,她的眼中含着热泪。你吃的不仅是糖粥,还有慈母的爱怜、温馨的童年。 那时候你吃豆腐花,也许是到外婆家作客的,把你当作宝贝的外婆给了一笔钱,让表姐表弟陪你去逛玄妙观,那一天你们简直是玩疯了。吃遍了玄妙观里的小摊头之后,还看了出猢狲把戏。童年的欢乐,儿时的友谊,至今还留在那一小碗豆腐花里。 那一次你吃小馄饨,也许是正当初恋,如火的恋情使你们二位不畏冬夜的朔风,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在那空寂无人的小巷里,无休止地弯来拐去。到夜半前后,忽见远处有一簇火光,接着又传来了卖小馄饨的竹梆子声,这才使你们想到了饿,感到了冷。那小馄饨的味道也确实鲜美,更主要的却是爱情的添加剂。如今你耄耋老矣,他乡漂泊数十年,归来重游旧地,住在一家高级宾馆里,茶饭不思,只想吃碗小馄饨。可你还是觉得宾馆里的小馄饨没有担子上的小馄饨有滋味。世界上最高明的厨师,也无法调制出那初恋的滋味。冬夜、深巷、寒风、恋火已经与那小馄饨共酿成一坛美酒,这美酒在你的心中、在心灵深处埋藏了数十年,酒是愈陈愈浓愈醇厚,也许还混和着不可名状的百般滋味。 近几年来,饮食行业的朋友们也注意到了吃喝时的环境,但往往只是注意饭店装修,洋派、豪华、浮华甚至庸俗。也学人家服务,由服务员分菜,换一道菜换一件个人使用的餐具,像吃西餐似的。西餐每席只有三、四菜,好办。中餐每席有十几二十几道菜,每道菜都换盘子、换碟子,叮叮当当忙得不亦乐乎,吃的人好像是在看操作表演,分散了对菜肴的注意力。有一次我和几位同行去参加此种“高级”宴会,吃完了以后我问几位朋友:“今天到底吃了些什么?”一位朋友回答得好:“吃了不少盘子、碟子和杯子。” 11.“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12.文章多处描述了“味道”,请概括影响味道的几个要素,并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3.“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这句话描写了窗外的景色,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14.本文以朋友“吃了不少盘子、碟子和杯子”这句话结尾,有什么深意?请联系全文进行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何必温馨? ①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我写文章有时也用它,但尽量少用。不论哪个词,一旦成为一个热门、时髦、流行的词,我就对它厌烦了。 ②温馨本来是一个书卷气很重的词,如今居然摇身一变,俨然是形容词家族中脱颖而出的一位通俗红歌星。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以至于在日常言谈中,人们也可以脱口说出这个文绉绉的词了,宛如说出一个人所共知的女歌星的名字。 ③可是,仔细想想,究竟什么是温馨呢?温馨的爱、温馨的家、温馨的时光、温馨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朦朦胧胧,含含糊糊,反正我想不明白。也许,正是词义上的模糊不清增加了这个词的魅力,能够激起说者和听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联想。 ④而事实上,我无须举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例子,每一个经历过热恋的人都不妨自问,真爱是否只有甜蜜,没有苦涩,只有和谐,没有冲突,只有温暖的春天,没有炎夏和寒冬?我不否认爱情中也有温馨的时刻,即两情相悦、心满意足的时刻,这样的时刻自有其价值,可是,倘若把它树为爱情的最高境界,就会扼杀一切深邃的爱情所固有的悲剧性因素,把爱情降为平庸的人间喜剧。 ⑤比较起来,温馨对于家庭来说倒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概念。家是一个窝,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有一个温暖、舒适、安宁、气氛浓郁的窝。不过,我们也该记住,如果爱情要在家庭中继续生长,就仍然会有种种亦悲亦喜的冲突和矛盾。一味地温馨,试图抹去一切不和谐音,结果不是磨灭掉夫妇双方的个性,从而窒息爱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盖的差异终于演变为不可愈合的裂痕。 ⑥此外,我无意赞美形形色色的英雄、圣徒、冒险家和苦行僧,可是,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困境和逆境本就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人彻悟,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儿不温馨。 ⑦写到这里,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许多广告画面,画面上是各种高档的家具、家用电器、室内装饰材料、化妆品等等,随之响起同一句画外音:“……伴你度一个温馨的人生。”一点也不错!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受,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理想,这就是“温馨”一词的确切的现代含义!这个听起来好像颇浪漫的词,其实包含着非常务实的意思,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一种讲究实际的人生态度。不要跟我们提罗密欧了吧,爱就要爱得惬意。不要跟我们提哈姆雷特了吧,活就要活得轻松。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 ⑧我丝毫不反对实在的生活情趣。和突出政治时代到处膨胀的权力野心相比,我倒是觉着这是一个进步。然而,实在的生活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决非限于舒适安逸。使我反感的是“温馨”这个流行词所标志的人们精神上的平庸化,在这个女歌星的唱遍千家万户的温软歌声中,一切人的爱情和人生变得如此雷同,就像当今一切流行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如此雷同一样。听着这些流行歌曲,我不禁缅怀起歌剧《卡门》的音乐和它所讴歌的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人生来了。 15.作者为什么“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理由。(6分) 16.文中第⑦段描述了许多广告画面并突出了同一句画外音,有何用意和效果?(6分) 17.作者对有些人“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的观点作何评价?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述。(6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年,英国牛津大学发现,有着350年历史的学校大礼堂的横梁已经风干朽化,必须得更换。这二十根横梁由巨大的橡木制成,可到哪里去找长得一般粗壮的橡树,来保持这所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礼堂的原有风貌?学校园艺师向校方报告,当年的设计师已经预想到这种情况,所以早在校内一块土地上安排种植了大片橡树林。在一代代园艺师的守护下,现在,每棵橡树的尺寸都超过了横梁所需。大礼堂的横梁问题,可以圆满解决了。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A(A项依次读wú/fǔ,yǎn/yà,lei/léi;B项依次读zhuàn,bì/pí,hèng/héng;C项依次读dǐ,huǐ/huì,shè;D项依次读cuàn/zuǎn,páo, 2.D(鹤立鸡群:像鹤站立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出类拔萃,意指品行、才干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不同凡响:意为不同于一般的声响。多形容人或事物的出众、出色。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实至名归:做出了实际的成绩,就会得到应有的声誉。名副其实,谓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 3.变轨(变换轨道),制动(近月制动、刹车),着陆(降落),分离(月球车分离或两器分离)。 4.①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②“榜样”、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A(诮:责备) 6.B(第②句写贾生求取功名;第⑥句是说贾生在家潜心钻研学问) 7.C(文中的“遵循当初老师的教导”错) 8.(l) (3) 【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开宗,是河南商丘人。年轻时,行为放浪,不受拘束,十四岁跟从老师学习。老师原本是个儒生,做事喜欢循规蹈矩。贾生仰慕司马相如的为人,学习击剑弹琴,喜欢远游。老师认为贾生不像自己,就责备他。贾生就说:“我不是儒生,为何要用儒生的标准来要求我?”当天就除去学籍,离开后反而与闾里的年轻人为伍。闲暇时读书写文章,贾生求托当权之人,考秀才收获了第一名;这时贾生才二十多岁,越发自负其才。 陈腾凤来考评儒士,关照郡县的太守,要让贾生充任县官。贾生说:“我不久就要做卿相,何至于谋取微薄的俸禄呢?”推辞不去。贾生和同郡的张渭等人仿效阮籍豪饮六十天,白天射箭,半夜击鼓。根据宋代的风俗,元宵节要张灯结彩纵情喝酒。贾生带领他的一帮子人,疾驰一百多里,半夜三更到达睢阳。有个姓司马的人,是睢阳的大族,他准备了一个银瓢,里面可盛几斗酒,约定能将银瓢里的酒喝完的人可以将银瓢拿走。许多年轻人都喝醉了躺在地上,窘态百出。贾生忽然大喝着踏上台阶,拿起银瓢将酒喝干净,就将银瓢扔给仆人拿了就走,连自己的姓名也没有留下,在座的宾客惊讶地散去了。 过了很久,贾生越发贫困,盛夏之时,穿的短衣都不完整,路过集市,儿童跟在后面嘲笑他,贾生却不停地放声歌唱。恰逢太原的孙传庭调任商丘令,了解贾生,到任就引见贾生,每天前往拜谒。替他筹措钱财,帮他恢复了农田屋舍。 贾生总共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考中,于是大彻大悟,把平素所读的书都烧掉,闭门思索了十余年,研习前贤老师的学问十多年,最后闭目而坐深入思考,与侯方域、徐作肃来回辩论又达将近十年,最终遵循正道,天下之人称赞他是纯粹的儒者。 贾生年老之后,越发追忆年轻时游历京洛的过程,汇集所见所闻创作了《帝都》、《君德》、《相术》三篇文章。随后,雇船到金陵,泛游于吴越一代。贾生与侯方镇、侯方域结为不拘形迹的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侯方域说:“从我的角度来观察贾生,是所谓的“羊质善变”,但每次变化必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呢?还是与社会若即若离,轻蔑世事,是人们所称的“大人先生”呢?贾生年轻时像邯郸的侠客,后来却成为学识渊博超群出众的人才。唉,世上那些终身拘于一隅、不知变通的人是很多的。假如不是那些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又怎么能了解贾生呢?”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l)描写了山、江的色彩;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远眺或俯视的角度来描写所见之景;化用了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1点1分,任意3点给3分) (2) (3)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宛在水中央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点明题旨,文章写的是吃喝之外的虚的东西;(2分)总领全文,全文内容是写饮食中虚的因素对食客的影响;(1分)引出下文“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1分) 12.环境:吃喝环境会影响吃喝味道,如三十多年前小酒楼青山、碧水、白帆就餐环境下吃的桂鱼就给作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2分)心境:亲情的温暖、爱情的甜蜜会影响心情,影响吃喝的味道,如依偎在慈母的身边吃糖粥。(2分)处境(人生经历、遭际):处境不同味道不同,如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品尝小吃,味道不如从前。(1分)制作工艺不如从前。(1分) 13.选取湖面上代表性事物;(1分)运用视听结合、俯仰视角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多种描写手法;(任意2点得2分)句式对称、工整,语言表达富有表现力。(1分) 14.对当下追求高级宴会的行为的否定;对传统的美食文化的留恋怀念之情;对童年生活、亲人等记忆深处的情味的怀念。(1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①一个词成为热门、时髦、流行的词后就会滥俗。②“温馨”一词虽然美好,却很空洞。③把温馨作为爱情的最高境界,爱情就会平庸。(或者说“爱情固有悲剧性因素,并不全是温馨和甜蜜”)④家庭一味地追求温馨,就会出现不可愈合的裂痕。⑤以温馨为人生理想,人生将不可能壮丽(或者说“会让人失去理想”)。⑥“温馨”这个词的流行,标志着人们精神上的平庸化。 16.举例现代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理想,为下文议论提供依据;(2分)具体展现“温馨”一词的“现代含义”(实在的生活情趣),暗示“温馨”一词流行的主要原因。(2分)这样做,可以使说理生动形象,切中实际,有针对性,具有讽刺意味。(2分,任意2点得2分) 17. 七、作文(70分) 18.略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纪魏而传吴蜀/夫三国鼎立称帝/魏之不能有吴蜀/犹吴蜀之不能有魏也/寿独以帝当魏而以臣视吴蜀/吴蜀于魏何有而然哉/此寿之失也(每处1分) 20.范晔、陈寿(每点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21.前辈史家各有失误,完美的修史人才很难得;后代史家应以前人教训为鉴,不要只停留在批判指责的程度。(1点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A 23.(l) (2)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1985年,国家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2分)2004年起,社会上大规模呼吁调整教师节日期,很多人提议改孔子诞辰为教师节;(2分)日前,国务院法制办拟规定每年9月28日的孔子诞辰为教师节。(2分) 25. 26.能与中秋国庆假期有一个衔接,对教师而言会更加方便;向孔子表达敬意;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领悟到职业尊严,更好地实现职业精神的反省、叩问与升华;为了重新“发现”那些我们赖以安身立命却一度丢弃了的文化价值。(1点1分。考生个人理解若言之有理,一样给分) [参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一、审题 1. 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时不能越出“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 这是一则经命题人改编的流传材料。一般来说,作文立意可从材料的“人”、“事”、“情”、“理”等角度入手,抓住“设计师”、“园艺师”、“牛津大学校方”、“预想”、“守护”、“原有风貌”等关键词,形成的“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的立意,都是允许的。 二、判分 1. 本次作文阅卷,坚持从试卷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以贯之的公平公正;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从考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等维度全面评价,重点评判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2.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
4.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特别提醒,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角度中的立意表达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即使同一立意,也要看文章写得如何。 5.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单独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勺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很低的“问题卷”,最高不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底下,即使切题,最高不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无标题,扣2分。 ⑦文章与材料的挂钩无法判明的,提交组长裁决。
|
|
来自: xiehongda54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