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苍松生幽谷(一)——布衣水心

 隐士的书屋 2014-01-22

苍松生幽谷(一)——布衣水心

永恒的太极巨星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仅是一次偶然,在“太极散人的博客”中看到《为著名太极大师洪均生先生说句公道话》一文。文中所述对洪公的高尚品德、精湛武学之崇敬之意、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作为洪公的弟子,又何尝不想在恩师祭日缅怀之时,奉上心中的祭文,表达由衷的思念之情呢!“剧怜咫尺千山隔, 便似人天一语难”,思来想去,个人在这里显得是那样的不足,惟借助众师兄弟对洪公的怀念,汇成文字篇章,进一步凸显洪公的形象,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他老人家精湛的武学技能、高尚的道德情操、菩萨一样的宽广胸怀!岂不是更好吗?

   “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又逢元月二十三这个让人泣血的日子。洪公离开我们不觉已有一十八载。夜来幽梦,梦觉已然泪湿衾枕。“过尽千帆皆不是”,何处能再觅先生的音容笑貌?每每行拳之际,授拳之机,但觉他老人家在茫茫天宇、冥冥之中对我们颔首微笑,像一颗永不陨落的巨星,始终照亮我们对太极文化追求的前程。

                                           

                        —— 癸巳年冬月二十三日了翁随笔于水心草堂

 

    ……跟洪公学拳给我最大的感受不仅仅是太极拳技术的造诣,师在品德上也堪称“为人师表”。老师收学生,从来不分亲疏,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有问必答,诲人不倦。对每个学生都单一教授,无一例外。

   那时侯老师的生活相当窘迫。但从不开口向学生提钱的事,学生们自觉每月给老师凑点生活费,每人也就块儿八毛的,有的交有的不交,老师从不在意……

   写到这儿,闪现在我脑海里的一幕是:一间黑暗的小屋,年过花甲的老人,趴在床上,眼睛凑近稿纸,沉醉而专著的书写着……

   ……老师的品德永远激励着我。老师安息吧!你的学生永远怀念您!

                       ——洪公弟子丁昌智于济南

    洪师是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在教学上,他可是一丝不苟,堪称极为“严厉”的人,虽看似严厉又不留情面的话,却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让你心悦诚服。

   ……后来更清楚老师的性格了:凡他认为诚恳,可塑的弟子,才“严厉”的“训”!他老人家对骄傲而浮躁的学生,才不“严厉”呢!只淡淡的“啊、啊”,或轻轻地“哈、哈”一笑,连话都很少说。

   洪公所传太极拳以严谨科学而著称,严谨教学也是恩师洪公的一贯作风。……那次临离开济南,老师依依不舍送我到马路上,途中反复强调和交代练拳要领:“要放松,别想功夫,别着急求功夫,只要守规矩,认真练,自出功夫。”当时那种掏心窝子的话与情景,用语言无法表达,真想就在他老人家身前,多听听他老人家的教诲……他老人家对弟子所倾注的无私心血,我们会永记心中!

                  ——一九七二年随师学拳,王忠宪于徐州

  洪公均生先生之武德、武功备受徐州武术界推崇,从学者甚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张广伦、王贯、王保玉、陈道君、张英、潘福振、梁尓才、董月星、丁凤祥……先后赴济南投拜洪师门下……徐州练此拳者达数千人,成为徐州武林一大流派,使徐州成为洪传陈式太极拳除济南外,传播最广,练拳最多的地区。……徐州地区所以洪公的传承人,刻苦用功,努力继承,一丝不苟地不断发扬和光大他老人家所传的武术珍宝,不负师望。

   ……永远的怀念!恩师安息吧!

                  洪均生老师八十寿辰祝寿詩一首

   九尽寒消喜逢春,松鸣鹤舞拜星辰。百年福度八旬寿,几世修来南极身。

   天下武林推巨手,人间翰墨步芳尘。洪门弟子星河璨,我愧门前立雪人。

              ——徐州王德友“大明湖酒家”祝洪公寿赋诗一首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洪师功臻化境界,发人轻灵高且远。承传弟子遍环宇,再传后生以数万。

  洪式麾下人济济,生生不息代代传。继承瑰宝都有责,人人勤学莫空谈。

  注重习武先修身,文武兼修方周全。值此恩师诞辰时,草草学作太极篇。

  潇洒秋风七、八年,仿佛师仍在眼前。才浅情重系心声,雨潇潇兮詩未完

  ……

             ——摘济南洪公早期弟子王金轩长诗句缅怀

                           岁月无痕情有痕

           春秋五十年,历历如眼前。拜师汇泉寺,终生益匪浅。

           教我习太极,促我读文篇,教诲犹在耳,时时记心间。

           我年虽古稀,体健如青年,早起拳三遍,探求理法全。

           恩师逝十年,长忆在心间,有灵应欣欣,花开已满园。

                     ——洪公早期弟子 王云飞于章丘

                          忆洪公詩六首

  书香之后悟颖聪,曾住京华识见丰,恙后习拳勤不辍,陈家太极得真功。

                   注:詩赞誉海内外的一代宗师。

  德武双馨美名扬,热情宽厚貌慈祥,悉心教诲桃中外,辈出人才遍八方。

                   注:赞洪公桃李满天下。

  博学多才诸艺通,循循善诱道拳风。笔中参用缠丝法,书画劲苍气韵丰。

          注:赞洪公多才多艺,除太极拳外,书画、京戏等艺术亦见地颇深。

                 ——济南人王如敏先生号云水子洪公弟子

   我在山东工学院读书至1963年临毕业前夕,恐不知将来分配何地,失去跟洪公学拳的机会,就……得到老师的应允,从此我有幸成为洪公之弟子。

   老师常说:武术来源于生活、劳动与自然的规律。这是对太极拳的总结,又是提高。在讲到手的顺逆缠丝时,为了便于记忆,用吃饭作比,用手去拿馒头是逆缠,往嘴里送是顺缠。在讲到手的缠丝与手的运行路线之间的关系时,说:手的順逆缠丝好比地球的自转,而手的运动路线则是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公转。……

   老师这种用自然、生活之理,讲拳理。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诲人不倦的音容笑貌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山东淄博地区洪公早期弟子 牛克林先生

   洪公在授拳过程中,洪师总是耐心不厌其烦地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反复做师范,尽可能运用通俗科学形象化的语言表述,使我们易懂易记。又如:走螺旋如同往木板上拧螺丝,找准方向,宁让一丝进,不让一丝退,前进、前进、在前进!走架子像一个滚动的铁球,有自转更有公转,彼按我腰腹部,我发彼时腰腹动作如同打对号。

   太极拳理论有“不丢不顶”之说,讲的是与人交手时不要与来力硬碰硬,正面冲突,以蛮力抗衡,也不可软弱无力的退让,要讲究方法,圆转柔化。洪公说:与人相处亦要“不丢不顶”,既要有原则又要讲方法,以和为本

   洪师知识丰富,广征博引,把比较深奥的太极拳理论生活化,又有新的创见,他的真知灼见将流传千古。目前从学者,已遍及世界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不愧为一代太极拳大家!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推广太极拳这一传统艺术功不可没!

                        ——洪公早期弟子 冯培树先生于济南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济南西门五三街小河边是一片杨树林子,每天早上汇集着各种流派的教拳、习武者。每逢一、三、五洪师也在此教拳。济南查拳门,德艺双馨的老前辈王兆林老先生有时也去玩……后来跟洪师认真学了“金刚捣碓”一个势子,明白理法后和洪师成为至交好友。王老感慨的说:“感激教我是真心的话,你这趟拳不就是金刚捣碓的变化吗?!”洪师后来跟我们说:“他他说的倒也没错。你师爷也曾说他一个金刚捣碓一辈子也用不完。王老体会金刚捣碓是这趟拳的母式子,并能看出里面的千变万化来,可见王老不愧武术界一位名家。”后,两位前辈逐成好友。

   洪师所教的拳,有发展,有创新,风格独特,整个套路动作,由拳法变为功法,从而提高了太极拳的技艺。也体现了太极拳之理。使太极拳达到:拳由道出,道以拳显,又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洪公早期弟子 刘成德先生于济南

   洪公的叮嘱:“照着规矩练。”几十年一直在我脑海中闪现……每每走下赛场,都有一种成了“星”的感觉,当众多内蒙古及国外友人围了过来,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从学老师是谁呀?”我自豪地告诉他们:“济南的洪均生老师。”听到是一片“啧啧”称赞之声。

  ……而今,望着南去的白云,掬上我対洪师最特殊的礼物——掌声、鲜花,愿我师安息吧!我会在这北国辽阔的原野上,将洪式太极拳永远播种下去,让洪师所传太极拳扎根、开花、结果……

             ——洪公弟子刘振范女士于内蒙呼和浩特(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