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文明的基因与遗产《看历史》2012年9月刊:不老传说

 育则维善余言 2014-01-23

《看历史》2012年9月刊:不老传说_工业文明的基因与遗产  

2012-08-30 16:53:32|  分类: 封面故事 |举报 |字号 订阅

     《看历史》2012年9月刊:不老传说_工业文明的基因与遗产 - 《看历史》 - 《看历史》原国家历史杂志

 每一位祖先,无论富足或是贫穷,都会给后人留下遗产。每一个时代亦然。

但在后来的人们或时代,这些遗产,或者因为无用而消湮,或者因为衰朽而被弃置。直到某一天,我们陷入穷途或迷茫,回头时,它们仍在煜煜闪光,照耀并保佑后人们前行。

于是,在刚刚闭幕的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丹尼·博伊尔特意营造了一个大场面向人类的过去致敬:震耳欲聋的鼓声打破了田园的宁静,大地崩裂,草地被水泥地所取代,巨大的烟囱在场地中央拔地而起, 钢水流淌、火花飞溅,工人们夜以继日辛苦劳作,火红色的巨大纺车转动不停……

那是被称为“工业革命”的一个时代,它改变了人类,也改变了地球。200多年后,它的遗产,仍然惠及人类。

工业遗产,并不仅仅在艺术中才能复现。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脚下仍然分布着从数万年前直至20世纪的工业遗产,印刻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脚步。

截止到2010年的数据,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工业遗产数量为50处,主要集中在欧洲,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在这50处工业遗产中,既有如比利时施皮纳斯(蒙斯)的燧石矿这样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也有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的,包含有大量现代科技,至今仍在使用的瑞典瓦尔贝里广播站。中国认识到工业遗产的价值是较为晚近的事情。2006418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无锡建议》。

事实上,无论是早期的采矿时代,还是其后的水利时代、手工时代以及工业时代等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各地散落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遗存不计其数,它们都是中国工业发展各阶段关键点的标本,其中不少遗存使用至今,在人们的生产或生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泸州城传承400年的酿酒窖池;青岛在百年前修筑的地下网管;耗费400万斤钢材,于1909年修建而成的兰州黄河铁桥;哈尔滨铁路局所在的原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

这些“活着的遗产”,不但以物质的形态记录着中国从传统农业到近现代工业转轨过程中走过的蹒跚脚步,同时也传递着工业精神在中国的曲折成长。

它们已然老去,但从未死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