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气管哮喘最好治疗方法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1-23

支气管哮喘的最好治疗方法:

  治疗

  (一)去除病因

  确定、控制并避免接触各种变应原、致敏物和非特异性刺激因素。

  (二)治疗药物介绍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注意:

  1.必须符合第一诊断。

  2.当患者没有具有其他疾病或是所患疾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氧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2.支气管扩张剂:首选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制剂,也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吸入制剂)、茶碱类药物。

  (1)β2受体激动剂: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表面β2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简称SABA):常用的药物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简称LABA):这类β2受体激动剂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维持12小时以上。目前常用的有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目前提倡将ICS和LABA联合治疗哮喘,这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

  (2)茶碱:这类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同时还具有强心、利尿、兴奋呼吸肌和呼吸中枢等作用。低度茶碱还具有一定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于β2受体激动剂。

  (3)抗胆碱药物

  这类药物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较慢,但长期使用较少产生耐药。常用吸入抗胆碱药物有溴化异丙托品、溴化泰乌托品。溴化异丙托品常用剂量为40~80μg,每天3—4次;溴化泰乌托品属长效抗胆碱药物,对M1和M3受体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仅需每天1次吸入给药。本品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妊娠早期妇女应慎用。

  3.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物等。

  (1)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为有效治疗哮喘的抗炎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合成,减少白三烯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等。

  (2)白三烯调节剂:目前常用的是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通过对细胞表面白三烯(CysLTl)受体的拮抗,抑制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白三烯,产生轻度支气管舒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轻度哮喘可以单用,也可作为联合治疗药物之一,适用于阿司匹林过敏性哮喘和运动性哮喘患者的治疗,服用方便,安全性好。但其作用不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更不能取代糖皮质激素,与ICS的联用疗效比吸入LABA与ICS联用的疗效稍差。使用方法为孟鲁司特10mg,每天1次。

  4.抗过敏药:根据病情选用。

  抗组胺药物:常用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酮替芬、阿司眯唑、特非那丁、氮卓斯汀等,适用于合并变应性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其中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还可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需特别注意。

  5.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

  其他治疗哮喘药物

  (1)色苷酸钠:这类药物属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作用机制是抑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中炎症介质的释放,适于轻度持续哮喘治疗,对变应原、运动等诱发的哮喘有一定预防作用。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

  (2)抗组胺药物:常用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酮替芬、阿司眯唑、特非那丁、氮卓斯汀等,适用于合并变应性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其中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还可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需特别注意。

  (3)抗IgE治疗:抗IgE单克隆抗体的治疗多用于经过ICS和LABA联合治疗后症状仍未控制的严重过敏性哮喘患者。目前治疗研究中尚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观察。

  (4)其他药物:口服免疫调节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免疫球蛋白静脉制剂等。疗效还不十分肯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