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手法官职业倦怠的有效预防 陈增宝

 法眼法语 2014-01-23
熟手法官职业倦怠的有效预防
陈增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案多人少且职业期待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如何遵循法官职业发展规律,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法官群体有针对性地抓好“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效地预防熟手法官所面临的职业“高原期”和“职业倦怠”现象,全力维护法官身心健康,为司法公正的有效实现提供更加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已成为全国各级法院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法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在案多人少且职业期待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如何遵循法官职业发展规律,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法官群体有针对性地抓好“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效地预防熟手法官所面临的职业“高原期”和“职业倦怠”现象,全力维护法官身心健康,为司法公正的有效实现提供更加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已成为全国各级法院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根据心理学原理,法官职业生涯发展是法官一生的内在追求,其目标应定位为法官自身达到职业成熟。而追求职业成熟的过程就是法官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标准的经验累积过程,是法官个体掌握职业知识、内化职业信仰、认同职业规范、形成职业专长的社会化过程。根据新手——熟手——专家的一般范式,法官的职业发展也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新手到熟手再到专家的成长历程。

    从实践情况来看,不少法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审判业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他们在司法管理和技术阶梯上往往难以继续提升,有的人到了退休年龄也难以被公认为“专家”。这个相对停滞于“中间段”的法官群体,可称之为熟手法官。一般而言,熟手法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审判业务专长上来说,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地地道道的“熟练工”。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实务技能,承担大量案件的审理任务,对常规案件的分析裁判游刃有余,但对复杂疑难案件事实证据的审查判断、问题症结的法理辨析与协调处置能力相对要弱一些。二是在心理健康方面,比新手和专家法官更容易产生苦恼、无助、疲倦、抑郁等负面情绪。特别是到了四十岁这个年龄段,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容易焦虑。三是在工作动机方面,比新手更关注司法审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义和价值,更尊重人民群众的普遍认知与共同感受,能更好地将司法审判与社会生活融合。但与专家法官相比,熟手法官的使命感、积极投身法治建设的内在动机有时还不够主动、强烈和稳固,维护法治的理想信念有时还容易受人情、关系等外界因素的干扰。他们从审判活动中体验到的价值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尚没有达到法官的至高境界,敢于坚持、敢于担当的法官职业品格有待进一步塑造。四是在人格特征方面,熟手法官具有成熟、冷静、理智、关心他人、宽容等特点,对群众有较深的感情,能够带着感情做事,但在情绪稳定性和心理调节能力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熟手法官是法官职业发展的关键点。作为连接新手与专家的熟手法官,往往是各级法院的办案骨干和中坚力量。根据发展走向,熟手法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任务”熟手型法官。他们从事审判工作多年,对实务技能的操作相当熟练,家庭也趋于稳定,自我满足感比较强,心理上渐渐步入稳定发展期,能够逐步朝专家型法官方向发展。另一类是“问题”熟手型法官。他们解决了新手时期无力胜任审判工作的问题,解决了经济问题,事业、家庭都步入稳定期,但在长期单调乏味、周而复始、没有创新、缺乏激情的工作生活以及外界的侵蚀影响下逐步丢失了年轻时的法治梦想,或在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同之后产生自满,安于现状,不注重更新知识,不去主动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的审判管理和舆情应对新需要,在年龄增大的同时,感觉法官这份工作越来越难做,最终无法超越自己,基本停滞于熟手阶段。经历了长期的超负荷、机械、重复、封闭、孤独、责任大且待遇低等心理压力,在上升渠道狭窄、发展机会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他们最容易出现职业“高原期”、产生“职业倦怠”等心理现象,如果组织或法官自身不能有效地加以预防、克服和应对,就很有可能成为“问题法官”。实践证明,各行各业均没有人具有天然的免疫力,有的法官正是因为主、客观原因形成职业倦怠,引发心态失衡,误入歧途,个别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无论对自身家庭,还是对整个法院和法治事业,危害都十分严重。法官职业倦怠是由个体、社会和工作压力等因素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反应,具体表现为情感衰竭、去个性化、无力感或低成就感等特征。熟手法官职业倦怠的有效预防,有赖于自身的心理调适与有效的外部支持两方面。

    面对心理压力,熟手法官个体首先要学会自我调适:一是调整认知,正确对待。当职业生涯进入“高原期”时,每个法官均应正确看待这一常见的心理现象,先从内心接受职级待遇、审判技术等方面形成的“高原”现实,换个角度看问题,通过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平衡心态,努力克服挫折感和不安心理。二是立足本职,积极应对。要注重潜心“修炼”本职工作,立足现有的平凡岗位,去展现自身不平凡的闪光点,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完善信念体系,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三是充电加油,忙而不乱。要以良好的学习心态,利用这一相对稳定的时期以参加职业培训、总结审判经验、开展应用法学研究或培养个人兴趣爱好等途径进行自我充电、自我充实,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身心理自由度。当千头万绪、不知所措时,不轻言放弃、抱怨、退缩、自怨自艾,而以自我调控、自我减压恢复良好的身心、工作状态。

    从司法政务管理等组织层面看,针对“高原期”和“职业倦怠”现象,要注重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法官奖惩和激励机制、畅通职业咨询通道,切实贯彻中央新一轮司法改革决策部署,以改革为统领,真抓实干,进一步优化司法环境、改进法官业绩考核,为从源头上缓解法官心理压力、预防“职业倦怠”提供支持保障。新媒体时代,尤其要注重加大司法公开的力度,顺应和利用信息传播规律,强化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积极运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进阳光司法,增进社会公众对法官工作的了解、理解、信任和支持,为法官职业倦怠的有效预防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