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哮喘中医分型治疗中药针灸敷贴最佳疗法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1-23

 哮喘中医分型治疗中药针灸敷贴最佳疗法;

一,发作期

  .1,寒性哮喘证

  气喘,喉间哮鸣,咳嗽,胸闷,痰稀色白、泡沫多、易咯,喷嚏,鼻塞,流清涕,唇青,形寒肢凉,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脉浮紧,指纹红。

  2,热性哮喘证

  气喘,声高息涌,喉间哮鸣,咳嗽痰壅,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呼吸困难,鼻塞,流涕黄稠,身热,面红唇干,夜卧不安,烦躁不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指纹紫。

  3,外寒内热证

  气喘,喉间哮鸣,咳嗽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喷嚏,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面色红赤,夜卧不安,无汗,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滑数,指纹浮红或沉紫。

  4,肺实肾虚证

  气喘,喉间哮鸣,持续较久,喘促胸满,动则喘甚,咳嗽,痰稀、色白、易咯,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晦滞少华,神疲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沉迟,指纹淡滞。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反复感冒,气短自汗,咳嗽无力,形体消瘦,神疲懒言,面白少华或萎黄,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软,指纹淡。

  2,脾肾阳虚证

  喘促乏力,动则气喘,气短心悸,咳嗽无力,形体消瘦,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面白少华,腹胀,纳差,夜尿多,便溏,发育迟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3,肺肾阴虚证

  喘促乏力,动则气喘,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咳嗽无力,盗汗,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面色潮红,午后潮热,口咽干燥,手足心热,便秘,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

  三,治疗原则

  哮喘应坚持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按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施治。本病应重视缓解期的治疗,以图根治。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如寒邪应温、热邪应清、痰浊宜涤、表邪宜散、气逆宜降等。属于虚实兼见、寒热并存者,治疗时又应兼顾。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以补肺固表、补脾益肾为主,调整脏腑功能,去除生痰之因。哮喘属于顽疾,宜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如三伏天敷贴疗法的冬病夏治,哮喘重度、危重度发作可配合西药治疗。

  1,发作期

      (1)寒性哮喘证

  治法:温肺散寒,涤痰定喘。

  主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法半夏、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等。

  加减:咳嗽甚加紫菀、款冬花、旋覆花化痰止咳;哮吼甚加射干、僵蚕、地龙祛痰解痉;喘促甚加代赭石降逆平喘;若表寒不甚、寒饮阻肺者,可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性哮喘证

  治法: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杏仁、前胡、生石膏、黄芩、葶苈子、紫苏子、虎杖、桑白皮、射干、瓜蒌皮、枳壳等。

  加减:喘急加地龙、僵蚕清热解痉、涤痰平喘;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豁痰降气;咳甚加炙百部、炙款冬花宣肺止咳;热重选加栀子、拳参、鱼腥草清热解毒;便秘加瓜蒌仁、大黄降逆通腑;若表证不著,喘息咳嗽,痰鸣,痰色微黄,可选用定喘汤加减。

  (3)外寒内热证

  治法:解表清里,止咳定喘。

  主方: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桂枝、白芍、细辛、五味子、法半夏、生石膏、黄芩、葶苈子、紫苏子、鱼腥草、炙甘草等。

  加减:热重加栀子、虎杖清肺热;咳嗽重加桑白皮、前胡、紫菀肃肺止咳;喘促甚加射干、桑白皮泻肺平喘;痰热重加地龙、黛蛤散、竹沥清化痰热。

  (4)肺实肾虚证

  治法:泻肺平喘,补肾纳气。

  主方:偏于肺实者,用苏子降气汤加减;偏于肾虚者,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

  常用药:偏于肺实者给予紫苏子、杏仁、前胡、法半夏、陈皮、肉桂、丹参、紫菀、款冬花、党参、五味子等。偏于肾虚者用山茱萸、熟地黄、补骨脂、怀山药、茯苓、款冬花、紫菀、法半夏、细辛、胡桃肉、五味子、炙麻黄、射干等。肺实肾虚并重时二方配合使用。

  加减:动则气短难续加紫石英、诃子摄纳补肾;畏寒肢冷加附片、淫羊藿温肾散寒;痰多色白,屡吐不绝加银杏、芡实补肾健脾化痰;发热咯痰黄稠加黄芩、冬瓜子、金荞麦清泄肺热。

  2,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

  主方: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炙黄芪、白术、防风、党参、五味子、茯苓、法半夏、橘红、炙甘草等。

  加减:汗出甚加煅龙骨、煅牡蛎固涩止汗;喷嚏频作加辛夷、蝉蜕祛风宣窍;纳谷不香加焦神曲、炒谷芽、焦山楂消食助运;便溏加怀山药、炒扁豆健脾化湿。

  (2)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固摄纳气。

  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附子、肉桂、山茱萸、熟地黄、淫羊藿、怀山药、茯苓、白术、胡桃肉、五味子等。

  加减:虚喘明显加蛤蚧、冬虫夏草补肾纳气;咳甚加款冬花、紫菀止咳化痰;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子、补骨脂补肾固摄。

  (3)肺肾阴虚证

  治法:养阴清热,敛肺补肾。

  主方:麦味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麦门冬、北沙参、百合、五味子、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怀山药、紫河车、牡丹皮等。

  加减:盗汗甚加知母、黄柏育阴清热;呛咳不爽加百部、款冬花润肺止咳;潮热加鳖甲、地骨皮清其虚热。

  四,中成药

  1,小青龙口服液

  每服5~10 mL,1日2次。用于寒性哮喘证。

  2,哮喘宁颗粒

  5周岁以下儿童每次5 g,5~10周岁每次10 g,11~14周岁每次20 g,均1日2次。用于热性哮喘证。

  3,玉屏风口服液(颗粒)

  <1岁每服3 mL或2 g,1~5岁每服5~10 mL或2.5~5 g,6~14岁每服10 mL或5 g,均1日3次。用于肺脾气虚证。

  4,固本咳喘片

  每服1~3片,1日3次。用于脾肾阳虚证。

  5.,蛤蚧定喘片

  每服2~4片,1日2次。用于肺肾两虚、阴伤痰热证。

  五,敷贴疗法

  白芥子21 g、延胡索21 g、甘遂12 g、细辛12 g,共研细末,分成3份,每隔10 d使用1份。用时取药末1份,加生姜汁调和,取直径约1.5 cm大小,分别贴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穴,贴2~4 h揭去。若贴后皮肤发红,局部出现小疱疹,可提前揭去。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季的初伏、中伏、末伏3次,连用3年。用于缓解期培本治疗。

  六,针灸疗法

  取定喘、天突、内关。咳嗽痰多者加膻中、丰隆。针刺,1日1次。用于发作期。

  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每次取3~4穴,针刺加灸,隔日1次。在好发季节前作预防性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