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学为体,西学为用

 雪城9876 2014-01-24

东学为体,西学为用

 

科学与宗教有类似之处,都是人类为探索、解释“真理”而弄出的某种方法、标准、仪规、模式、程序等等,为的是适应根器、资质、机缘不同的人。东西方渊源不同,得到不同的天启,遂产生不同的文明。它们在不同的时空各领风骚,决非偶然。为方便起见,我在此对西方和东方之学问以西学、东学统而论之。西学乃当今世界流行的学问与文化,它以源自希伯莱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基督教文化和科学思维或曰线形思维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今日的主流文明。但是世事无常,循环轮回,西学养育之文明发展到今天,无论在生态环保、生命健康、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已经显露出种种弊端与不足。好在人类除了流行的西学,还有几乎被人遗忘的东学。事实上,东学不仅未灭,且大有否极泰来之象,故东学正好补西学之不足,东西融和、交流、互动、互补乃大势所趋。

东学之精华在于道,而道的思维方式不是科学般的直线型,而是循环无端、周而复始的圆形,阴阳太极图就是道的最佳视觉显示。然国人常问,既然吾中华之道如此博大精深,何以大好山河衰败至此?人心不古,礼仪尽失,道德沦丧?连知识分子也不再“唯道是从”,而是“唯西是从”?答案其实很简单:吾中华离道久矣!道虽生于吾土,然并非吾国吾民之专利。佛生于西土印度,却兴于东土中华,盖因佛非印度之专利,道超越时空。孔子在春秋时代就哀叹国人离道,大声呼吁:吾从周。何故?盖因周有道,因此才延绵八百年。既有道,则必有德,礼乐生焉。周若无道,何以为继?何以延绵八百年?周末,国人离道,始有春秋战国之乱,也因其乱,始有百家争鸣,因此乱也有乱的精彩。既然是靠“武”而非“道”统一了华夏,秦帝国亦注定是个短命的怪胎。所谓汉唐盛世,其实时间并不很长,无非朝廷在某段时间内离道稍近而已,西汉从黄老之道,初唐令儒释道并行不悖。纵观中国历史,离道时间长,得道时间短,故多为打打杀杀、人欲横流的故事。集体离道,自然集体遭殃,此亦因果。然道未灭,亦不可能灭。佛生于西土,却盛于东土,盖因中国彼时有道德之土壤。国人虽几千年来一直谈道,张口就是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然其行为实况则经常相反,历史上充满天人不合一,权力、财富之分配极不中庸和谐,故战乱频频,外族入侵。一言以蔽之,乱皆因离道。

今道何在?道本无形无象,亦是一切象。道存于东学之经典,亦存于人之灵魂,端看人之取舍。道与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然国人不见道久矣,故道之形大多随岁月消散,成为记忆和憧憬,惟中医几千年来默默载道、弘道,延绵不断,至今一支独秀。道,散则成气,聚则成型,变幻无穷。当年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估计是先到了欧洲,后去了北美,绕了一大圈才回来,教我们以中医为法门弘道。中医集佛之慈悲、道之自然、儒之仁义于一身,妙不可言。可以想象,等中医在人间大行其道,亦意味着人心上道。因为中医非单纯的医学,而是融合道、释、儒三家东学之道的具体显现。道家讲道法自然,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讲仁义道德,中医讲心主神明,讲来讲去都离不开心。人类如果按照东学的“道”而行,一定会身心健康,因为三家都强调心为上,武力、法律、制度和科学皆可助人,然皆不得究竟。事实上,武力、法律、制度和科学永远无法改变人类,而人类却永远在改变武力、法律、制度和科学。

人称医道同源,其实医佛也同源。中医讲心主神明,乃君主之官,故治心最为重要,与佛同理;佛讲因果,中医也讲因果,养生之道和五行的生克制化都在讲循环无端的因果,身心灵的健康即是这五行因果互动的结果。佛讲明心见性,直奔灵修主题,以求早日解脱肉身之束缚,佛法便成了医疗的终极疗法。道家讲性命双修,让人先搞好身体,再悟道得道,可能这样人更好接受吧!可是要搞好身体,就得道法自然,而要道法自然,还是必须修心,只有清心寡欲,才可宁静致远,健康长寿。道家的修心,只是不像佛家那么直接罢了,是先引导人修身,再进一步修心。道家、儒家、医家在次第上似乎比佛家更重视修身,但要想修好身,结果必然也要修心。中医讲心主神明,乃君主之官,故心不明则身必乱,不仅心脑血管疾病,就连胃痛、肝病、肾病、皮肤病等所有病都与心相关。可以说,凡病者,俱由心生。儒释道三家都讲天人合一、心物一元,故三家在此意义上相通,而连接它们之间的桥梁正是中医。

中医从诞生之日起就走了一条不同于科学的探索真理之路,即除了讲心主神明,还讲天人合一,亦即从整体上研究复杂的人体,认定复杂的人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它进行分割和抽象会丢掉很多东西,这样研究得出的整体性质不真实。中医讲的整体,不仅有物质的人,还有精气神及其与人相关的大自然,故中医看病除了关注看得见之物,还关注看不见之物,亦即形而上之存在,同时关注外部环境等等。所以修习东学比西学的难度要大得多。因其强调心为上、为本,且并无看得见的统一标准,得靠个人悟,超越语言,超越科学。所谓悟,仅仅明白不够,还必须靠实修证悟。因此光有理论、职称却不会治病的中医不是真正的中医,医病就是医者实修的部分,其医道、医理、疗法只能在临床实践中显现,没有实修,也就谈不上证悟。信佛者若光在理论上谈佛法而不实修,也不可能证悟。道家、儒家和中医的道,其实就是佛法中的佛,成道亦即成佛、涅槃、觉悟。也可说道、儒、医皆乃佛法的法门之一。道法自然,自然会健康,道法自然的极致,自然会悟道、成道,也就自然进入涅槃。成佛、成道,就是觉悟了。佛者,觉悟者是也!

西学的主流是科学,它用的方法是还原论,即把复杂事物整体分解并加以抽象,再研究得到简单的基本单元,进而从这些基本单元的性质推出整体的性质,亦即东学认为不真实的性质。此法研究简单事物尚可,遇到复杂事物就不灵。在北宋及其以前的1000多年中,以整体观为基础的东学成就大大超越西方,近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只是最近几百年的事,它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改善了人们生活,但代价是对地球近乎疯狂的掠夺和毁灭,结果导致了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显然,还原论走到了它的尽头。当科学研究复杂事物时,还原论方法的局限性就愈加明显。美国有个人写了一本书叫《复杂》(三联书店出版,1998),作者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基本粒子物理学博士,担任美国《科学》杂志高级撰稿人长达十年之久。书的封面写道:“美国一些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越来越无法忍受牛顿以来一直主导科学的线性和还原的思想束缚。他们在各自领域发现,这个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和相互进化的世界,并非线性发展的,并非现有科学可以解释清楚的。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不仅存在着混沌,也存在着结构和秩序。他们逐渐将自己的新发现和新观点聚集起来,共同努力形成对整个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认识”。

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建者,曾获诺贝尔奖的比利时科学家普里戈津(I.Prigogine)1979年说:“我们正向新的综合前进,向新的自然主义前进。这个新的自然主义将把西方传统连同它对实验的强调和定量的表述,同以自发的自组织世界的观点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1986年他又在《探索复杂性》一书中说:“中国文化具有一种远非消极的整体和谐。这种整体和谐是各种对抗过程间的复杂平衡造成的”(见《科学史十论》第三论)。

协同学(Synergtics)的建立者,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Haken)说:“我认为协同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在整体性观念上有很深的联系。”“虽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但在西方,一到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时,就忘了这一点,而中医却成功地应用了整体性思维来研究人体和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比西医优越得多。”他说,西方的分析式思维和东方的整体性思维都是他建立协同学的基础(见《科学史十论》第三论)。而美国学者雷斯蒂沃(S.P.Restivo)在1979年就预言说:“从21世纪开始认识的新科学可能出现在中国,而不是美国或其他地方”(见《科学史十论》第四论)。

人是个整体,不可能头痛与脚无关,神经科与五官科无关,内科与外科无关,所以病人一进医院就像进了迷宫,往往无所适从。西医既然如此分科,疗法也就各自为阵,顾此失彼了。而中医认定人无法分割,人与自然也无法分割!所以不分科,而且内病外治、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比如我治头痛大多从脚上治,而我用正骨、点穴和针灸等外治手法既可治伤科疾病,又可治内科、五官科、、神经科、妇科疾病。我还发现,一旦纠正了骶椎的错位,就无形中治好了很多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和乳腺增生等妇科病;又比如,不吃药而只用正骨和针灸就可治好一些失眠、头痛、抑郁症等西医认为的神经科疾病。如此疗法和思路,让西医很难理解。不过我相信,等科学发展到极致,也必然与中医合流,进而与道法、佛法归一。此乃万法归一。由此可见,科学也可被当作佛法的法门之一,它适合那些与可见标准、可重复现象有缘的人。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当前我国传统的中医在世界上越来越受欢迎,这并非偶然。中医从整体上去研究复杂的人体,擅长综合地把握它们的规律,并用符号化方法描述它们(阴/阳、内/外、寒/热、虚/旺)。西医则把人体分解成系统一器官一细胞一分子,擅长从这些单元的状态推知身体的状态。20世纪上半叶,西医的这种‘还原论’式的研究方法,以至于学术界很多人把以中医学为代表的用整体论方法发展起来中国传统科学文化视为不科学。现在中医受欢迎,不仅是由于大量实践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因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我们对疾病的本质和中医的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见《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第五章第二节)。

他又说:“中医是中国古代整体论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集大成者,是人类文明的一朵奇葩。中医认为,宇宙是一个和谐而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体也是一个和谐而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医以这种整体观来看待宇宙及人体。中医曾一度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被误解,特别是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很多人认为中医是骗人的把戏,包括鲁迅也曾持这种观念,不过学西医出身的鲁迅后来也认识到自己的偏颇。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复杂科学的兴起,全世界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中国古代整体论思想为基础的中医不仅将大大促进全世界医学的发展,而且它的一系列思想和方法可应用于探索生命现象等复杂科学领域,甚至可以应用于解释整个宇宙的诞生与演化”(见《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第七章第五节)。

大而言之,西学以科学为主,而东学以道学为主。形而上者谓之道,说明道是超越具体形态的,无形无象,但亦无所不在,形而上之学究竟有多大?多深?深不可测啊!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说悟道,即使想学好中医,光靠聪明也不够,还要靠灵性、悟性和德行。佛、道、医其实都比科学更强调实证,而且要求更高,因为必须拿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来实证,这就是东方的实证,与个人实修密切相关。禅定而反观内视、日常的行住坐卧都可成某种实修,文人之琴棋书画、孔孟之修齐治平,乃至医家之悬壶济世,皆为实修的某种形式。东学从来不排斥西学,东人学西学比之西人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东学与西学发展到极致,就是彼此的反面,对其最精彩的图解就是阴阳太极图,它们就是其中的一阴一阳,彼此本为一体,互动、互根。人只要活着,其实都在实修!无论你意识到与否。这是东方的意境。

至于东西之学问,吾推崇:东学为体,西学为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