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货币旋律 2014-02-03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首席医学网      2007年05月09日 10:28:05 Wednesday  

作者:朱金海 1 ,陈燕凌 1 ,黄长玉 1 ,沈 娟 1 ,黄建富 1 ,康德勇 2

  加入收藏夹

【关键词】  肝肿瘤;增生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病理特点、临床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1994年9月~2005年6月经外科手术且经病理证实的23例FNH,复习文献并分析。  结果  术前B超及CT检查确诊为FNH各为9例和8例,23例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良好,无复发。  结论  FNH是一种良性病变,术前不易确诊。对于无症状的病例,可以密切随访。对于有明显症状或生长迅速、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积极手术治疗。
    
  关键词:  肝肿瘤;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一种肝脏的良性病变,临床及病理均易误诊为高分化肝细胞癌、肝细胞腺瘤或肝其他瘤样增生性病变,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1994年9月~2005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FNH的患者23例,以加深对FNH的认识,探讨FNH的诊断与合理的治疗方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例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37±13)岁(14~58岁)。23例中,6例有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右上腹闷胀不适;17例无症状,为体检时发现。其中1例乙肝两对半检查为“大三阳”。全部病例均无肝硬化,无长期服用避孕药物史,甲胎蛋白均为阴性,Child肝功能分级均为A级。
   
  1.2 影像学资料 所有病例均行B超及CT检查。肿物位于左肝外叶9例,左肝内叶6例,右肝叶5例,左右肝叶3例;单发结节17例,两个结节的3例,多发结节3例;11例肿物大小2~3cm,8例3~5cm,4例>5cm。B超及CT均发现肝占位性病变。B超多表现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楚,彩色多普勒可探及血供丰富,可见高速的动脉血流信号,有9例可明显见到自结节中心向周围发出放射状彩色血流;CT多显示为低密度灶,增强后可迅速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降低,延时期基本上与肝实质密度相同。有8例病例在CT上可清楚显示在动脉期时结节中央有明显条状或星状的低密度灶(中央瘢痕)(图1)。23例中,B超及CT确诊为FNH各为9例和8例,其余均考虑为增生结节、血管瘤或肝癌。
   
  1.3 治疗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行左肝外叶切除7例,左内叶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2例,肿物切除9例;1例由于术中并存近第二肝门的巨大血管瘤,无法切除,仅行肿物活检。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2 结 果
    
  2.1 病理 病理检查均确诊为FNH。大体标本可见肿物大多位于肝包膜下,向外隆起生长,部分病例肝表面中央呈脐状凹陷,肿物呈椭圆或球形,边界清楚,呈棕褐色或暗黄色,质中或较硬,无明显包膜,有13例标本见到中央星状瘢痕或纤维条索(图2)。镜检均可见纤维组织增生,有纤维隔形成,将肝细胞分隔成结节状,纤维间隔中有炎症细胞浸润,中央放射状纤维组织瘢痕中有较多的增生胆管及厚壁畸形的血管,而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部分肝细胞呈脂肪变性(图3)。
        
  图1  - 图3  略
   
  2.2 随访 本组病例失访4例,随访19例。随访资料完整,最长10年,至今健康,无复发。
    
  3 讨 论
    
  3.1 发病机制 FNH是一种发病率仅低于肝血管瘤的良性病变,发病率为4%~8%;女性多发,男∶女=1∶2~4;以30~50岁多见。目前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FNH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局部肝细胞对先天性血管畸形高灌注的一种反应性增生 [1] 。本组资料中全部病例均可观察到结节内有丰富的动脉血流,亦支持该观点。有学者认为长期口服避孕药物与FNH的发生有关系,但迄今为止无明确的证据说明两者相关 [2] 。本组资料也未发现有口服避孕药物史。近年来FNH的发病率有明显提高,本组23例中有15例在近4年发现,笔者认为这与医疗条件提高以及医生对该病认识加深有关。
   
  3.2 病理学特点 FNH常为单发,肿物一般≤5cm,常位于肝包膜下或肝边缘区域,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无包膜。它的主要病理学特点有 [3] :(1)切面中央可见星状纤维瘢痕,纤维间隔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将肝细胞分隔形成结节状。(2)中央瘢痕常见厚壁畸形动脉血管,增生的胆管及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病例的纤维疤痕中可见血管扩张。(3)肝细胞形态正常一致,呈单层或双层排列,无异形性,肝小叶结构破坏,无汇管区及中央静脉。本组病例均有较典型的 FNH表现。
   
  3.3 诊断 该病80%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 [4] ,通常在普查体检或术中探查时发现。部分病人可出现右上腹隐痛或闷胀不适的症状。如果肿物压迫肝门处,可造成门静脉高压的症状。本组病例出现临床症状仅6例(6/23)。本病无肝炎或肝硬化病史,故临床检查多无阳性发现,本组仅1例有“大三阳”病史。
   
  目前准确诊断FNH仍很困难,单一的影像学检查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尤其是<3cm的小病灶,所以宜联合多种检查。临床上B超及CT检查容易将FNH误诊为肝肿瘤特别是肝癌。在常规B超检查方面,FNH以低回声或略低回声为主,界限清楚,但无特异性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中央瘢痕的血流,呈现“高速低阻”的特征性表现。本组病例经回顾性分析,均显示存在中央高速动脉血流征象,部分病例可见到自结节中心向周围发出放射状或轮幅状彩色血流。CT检查在平扫时只能显示占位性病变,增强时病灶迅速强化,除了中央疤痕外,由中央向周围均匀强化、在动脉期常可显示中央低密度的星状瘢痕为CT较为特征性的表现,有报道出现率可达50% [5-6] 。本组病例亦存在上述表现。肝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术前确诊,但经常由于准确率不高,且容易导致出血,故临床上仍少做为常规检查手段。
   
  3.4 鉴别诊断 FNH经常与肝细胞腺瘤、高分化肝癌、腺瘤样增生混淆,难以鉴别:(1)肝细胞腺瘤。与口服避孕药物有关,肿瘤较大,切面常有出血或坏死,有包膜,无中央星状瘢痕或纤维间隔,缺乏厚壁血管及增生胆管,血管分布均匀,与FNH不同。(2)AFP阴性的高分化肝细胞癌。多伴有肝硬化,生长迅速,可早期转移,细胞呈多层排列,具异型性,核分裂相及核包涵体多见,无星状瘢痕,这些特征可与FNH鉴别。(3)腺瘤样增生。属于肝瘤样病变,通常在长期慢性肝病基础上,由肝细胞增生形成腺样结节,结节大小不等,一般<1cm,肝细胞可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可有较多的胆管及血管,但无FNH的特征性的中央瘢痕及厚壁血管。
   
  3.5 治疗 FNH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认为不会发生癌变。因此,如果术前能明确诊断为FNH的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可不必急于手术治疗,可以密切随访观察。但是,目前FNH的术前确诊率仍较低,影像学检查经常无法排除其他病变的可能,大部分FNH都采取了手术切除的方法。特别是对年龄较小,肿瘤较大;有明显症状者,如肿瘤位于肝门区,造成肝门压迫或门静脉高压,或肿瘤增长较快,肝区胀痛等;肿瘤较小,经多种影像学综合检查,无法与肝细胞癌或肝细胞腺瘤等鉴别时,特别是患者有乙肝或丙肝的病史,应积极采取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局部切除和肝叶切除为主,必要时采用半肝切除。本组病例除1例仅行活检外,其余病例均行手术切除,随访至今,效果肯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