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佛塔之演变(27)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2-06
中国佛塔之演变(27)

元代喇嘛塔

开鲁白塔建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通高177米,砖砌结构,外表涂以白灰。全塔由基台、塔座、覆钵、十三天、塔刹等五部分组成。基台为正方形。塔座亦为正方形,上部作五层砖阶收缩。覆钵高37米,上宽下窄,四面各置佛龛,南面佛龛下有券门可通塔心室。佛塔造型比例匀称,塔体修长,相轮肥壮,且为八角形,不设华盖,表现出蒙族地区特有的覆钵塔的地区型制。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内蒙古开鲁元代佛塔  网络照片)

 

 

黑城地区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岭北行省的驿道要站。黑城古城垣每边长约 240米,元朝时城垣扩展为南北284米,东西435米,东西两面各有一门,墙高9米,现尚遗留有南墙及南门遗址。城内西南方,现仍保存一座外形较完整的古教堂。西北角城墙上有一座覆钵式塔,残高12米,远在10公里以外的荒漠上就可看到。城外临近大土塔不远的地方,还有两组土塔群仅余残塔基。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内蒙古阿拉善黑城遗址 1986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内蒙古阿拉善黑城遗址 (网络照片)

 

 

妙应寺白塔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当时入仕中国的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曾参与设计与修建。妙应寺白塔建在高大的须弥座上,台基高9,塔高50.9妙应寺白搭是现存最大的一座喇嘛塔。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北京妙应寺白塔 清末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北京妙应寺白塔 2000年中国旅行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银山塔林位於北京市昌平县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古延寿寺遗址上。在山上开阔地中,有金、元两代砖塔七座,是昌平八景之一。其中五座是金代墓塔,为砖结构,密檐式。两座是元代双墓塔,为砖结构,喇嘛塔。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北京昌平银山塔林 2000年中国旅行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北京昌平银山塔林 网络照片)

 

 

居庸关过街塔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北的居庸关关城内,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是三座建立在高台上的白色覆钵式塔,称为“过街三塔”,元末明初毁于地震。三塔原为其北永明寺(亦毁)的一部分。明代时,由于三塔已圮毁,便在塔座上建了一座佛祠,塔座则被称为“云台”,取“望之如云端”之意。正统四年(1439年),佛祠被毁,于是又建一座寺院泰安寺,最终也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失火烧毁,故今仅存塔基,其“云台”之名亦沿用至今。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北京居庸关过街塔座 20世纪3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北京居庸关过街塔座 1980年北京邮政出版的明信片)

 

 

阿育王塔坐落于代县东大街的县政府后院内。现有史料可寻的是代州塔原为木塔,唐会昌二年(842),武宗李炎下诏全国灭佛,代州塔连同寺院一并遭毁。唐宣宗李忱即位后,重兴佛教,代州塔在大中元年(847)得以重建,塔名改为“圆果”成为一座普通的佛塔。可惜,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圆果塔因雷击再度被毁;徽宗崇宁元年(1102),代州塔再度重建。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 数万蒙古兵侵入雁门关,占领代州,木制的圆果塔被烧毁。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代州塔重新屹立,此次建成了砖塔。之后,经清康熙、光绪等历代修葺保护,2006年修补,宝塔至今屹立如初。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山西代县阿育王塔  (网络照片)

 

 

乾明寺塔位于河南安阳老城内西冠带巷、原乾明寺内,建于元至元六年(1270)。因它全系白色条石筑成,故名小白塔小白塔高约十二米,外形小巧玲珑,宛如一个宝瓶。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河南安阳乾明寺塔(小白塔)  (网络照片)

 

 

昆明官渡妙湛寺金刚宝座塔,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1295年落成,后因被水淹倒塌,1325年迁建于现址官渡古镇的中央。该塔全部以沙石砌筑,又名“穿心塔”。塔基呈方形,基台下有东、西、南、北4道券门十字贯通,可供人通行。基台上建有5座佛塔,典雅壮观,主塔与小塔之间布局协调,雕工细腻。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云南昆明官渡金刚宝座塔 1999年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胜像宝塔是元代至元三年(1343年)威顺王宽彻普化的世子所建。塔原在武汉市蛇山西端黄鹤楼前,虽然不算高大,但长江来往船只远远就能望见它。又因它形似灯笼所以曾被误冠以“孔明灯”的称号。1955年修长江大桥时,把它迁移到蛇山上。总高9.36米。塔部分用石砌成,塔室则砖石混用。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湖北武汉胜像宝塔 20世纪30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湖北武汉胜像宝塔 20世纪80年代武汉邮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过街塔属于藏传佛塔的体系,盛行于元代,是喇嘛教派里常见的一种建塔方式。据说这与蒙古族原居住地开阔,民族无定居点,为了让流动中的人能看到他们崇拜的佛塔,故在交通要道上建造过街式塔。元统一全国后,把这种塔带入中原,最典型的是我国现存唯一完整的、时代最早的江苏镇江云台山过街塔。它不象其它的山门过街塔,建在进入寺庙前的必经之路。而是建在街道中间独立存在。云台山过街塔建于元至大四年(1311)是市区通往长江渡口的必经之道。由於昔日依靠渡船渡过浩浩长江,经常发生事故,因此在渡江前在塔下走过,祈求佛祖保佑过江平安。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曾进行修复。

 

         中国佛塔之演变(10)—2

   江苏镇江云台山过街塔 20世纪80年代镇江邮电局出版的明信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