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率性之趣 本真之奇

 聽雨軒sjh 2014-02-06

率性之趣    本真之奇

――莫立唐篆书解读

熊灿亭

  书法贵天成自然,贵在写出真性情,正基于此,傅山才力倡“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四宁四毋”理论。明代赵宦光在《寒山帚读》中有云:“无意而得处,不可认为村鄙。自然而成处,不可认为粗俗。抑扬顿挫处,不可认为脱误。散诞不羁处,不可认作野狐。此皆神逸妙用,顾其人如何,其造诣如何,其作用究竟如何,未可以一笔一字定其功过也。”以此观照莫立唐先生篆书作品,不亦可乎?

   莫立唐篆书取法看似源于白石翁,其结体造字,颇有七分相似,然细观其用笔则有自家风貌,率性而为,极具天真烂漫之奇趣。

白石翁篆书取法《三公山》、《天发神谶碑》,奇倔雄肆,有如长枪大戟,风神凛然而又不乏名士气,不衫不履,破空横行。莫力唐书法不重韵,也无庙堂之气,而是重神――即来自生命本真的自由精神。它没有传统文人书法的蕴藉、风雅、矜庄之态,更没有其末流的酸腐、孱弱。自然质朴,大朴不雕,自有一种天真烂漫的稚拙之美。

   刘熙载说:“名家贵精,大家贵真。”这堪称直入书法三昧地的名言。莫立唐篆书表面看来不无粗疏荒率,但其真气弥漫,透出一种生命本色,精神抖擞处显见别才和天才。

一位成功的书家,绝对不会为古人所桎梏,入古而出古,化腐朽为神奇,才是他所应追求的真谛。莫立唐先生显然是一位别有见地的高人,他的篆书率意而为,有前贤的影子,骨子里却是莫氏的精神。他喜欢白石翁的书法,不避讳采取形式上对其的追求与谟拜,但骨子里的抗拒,使其作品更率性、更天真,其用笔则完全摒弃了中锋。圆转的造字方式,一改前人的规矩与法度,肆意而为。如莫立唐作“漏曳造化秘,夺取鬼神工”联,“漏”字中侧锋并用,结字则取“水”旁不对称的写法,一如高山流水,任其宣泄,中则如山洪暴发,水如冲天大柱;右则如高山飞瀑,一泻千里;左则似高山流泉,似断还连,一旁三意境,妙绝。而其右旁的造像,更称惊绝,一个“雨”字,似暴雨滂沱,亦可看作零星两点从屋顶宣泄而下。一字有如此多景致,非莫老所能想象。这绝非一个非一般书家所能为也。

   莫立唐对篆书的理解,恐怕与其对绘事的深刻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以我对莫立唐在绘事上的认知,与其在绘画上的笔精墨妙、炉火纯青相较,他的书法更具一种矫杰横发、不为合格的残缺之美。与其说这是莫力唐有技术层面上把握的欠缺所致,倒毋宁说是一种脱略技巧而对内存精神深层把握的昭示。

 

                                                                     乙酉深秋于长沙半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