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艺术于民间,白石老人书法篆刻将艺术回归本真!

 等待MYLOVE 2016-06-17

白石老人书法特点

1、齐白石篆书,总的气格宏大,境界老拙,用笔迟笨,结字古而正。

2、白石老作篆,单字多作长方形,横平竖直,得端正稳重之感。然常以撇捺斜笔破之,使在平正中形成斜向、三角等锐角关系,使整体平正而不呆板,富有变化。

3、齐白石老人作篆,用笔与结字形成了一对很好的对比统一关系。其用笔藏头护尾,迟涩滞重,非常传统;但结字长方形构成平面,横竖与斜笔与现代平面几何分割吻合,富于现代构成感觉。余概括之,曰:“语言尽传统,衣冠合新潮”。

4、李世南先生谓齐白石作画用墨很纯,一种物用一种墨相。余观白石老作篆用笔亦同此,其轻重变化有规律,即线条总体平直简正,粗细均匀,但在个别主笔、或局部线条,或忽用重墨粗笔,或精细短画,使整个作品有“眼”,醒豁,生节奏,有变化。

5、白石老作篆笔画简、直不喜繁复,其耐看耐品味处在用笔线条本身的老笨厚重,如铁杵圆抡,有裹铁直指之气概。用笔转折多用硬,如折钗股、如挽强弓,有势道力度。

6、白石老虽作篆,然则有秦汉“楷”意。即其用笔起讫多用方,得金石碑意。故其线条横截裹锋而起,顿挫蹲杵而收,生入木三分、沉稳山安之感。

7、白石老作篆有以软毫、硬毫(蒹毫)为之者,余以为以软毫者为佳。

8、白石老篆书亦时用扁笔,所谓有“楷”、隶意。然因行笔甚慢、气息厚重故不薄。

9、白石老篆书作品大字居多,然部分似以小笔作大字,起笔重而收笔时墨已干,由于控制得好,反增对比迟涩感。

10、余观白石老作篆,从根本上是运用贯穿了直白简便的书写方式和态度,即采用的是“楷”的写法(指秦汉“楷”意,即当时的隶意),也符合他从民间进入艺术的经历和追求。

还艺术于民间,还艺术于本来,平平顺顺,直直白白,简简单单、清清楚楚,坦坦荡荡。

图/行书五言联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作于1948年,是其送友人“宇乡先生”的大字行书联。亦为其晚年佳作。

图/篆书九言联

“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是其于1930年,写赠好友夏寿田的作品,为其篆书的典型风貌。

图/篆书“治道由衡石王灵起阙廷”联

图/篆书“持山作寿与佛同龛”四言联1948年作

本幅篆书五言联,联文為:“群持山作寿;常与鹤同儕。”白石篆书吸取周、秦、两汉精华,得力於《三公山碑》及《天发神讖碑》。是幅下笔稳健苍劲,极其老辣,应為晚年之作。本幅為蔡辰男先生捐赠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行草横轴

图/行书启事

图/行书轴

释文:韩子文章妙众官,换人凡骨胜金丹。此翁合是传人未?著万篇书在世间。风流北地无多侣,潇洒西湖有旧家。常与同侪千岁鹤,寿公只合画梅花。题春梅寿林长庐先生二绝句白石翁

图/行书轴

“余年安得子孙贤”,作于1939年,这是写第七幅同样内容的作品,送其后人“良止(芷)”收藏,是其晚年的行法佳作。

图/行书扇面

释文:千朵浓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红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时在一九五二年老舍仁弟拂暑。白石

图/篆书扇面

释文:杨柳春风绿岸,桃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秋水,白头重见江南。见字当是到字。竹泉四先生雅正,齐璜。

图/白石老人手札

图/白石老人手札

图/篆书册页

图/篆书横幅

释文:白马金鞍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上建章。冰坡先生正九十白石

图/篆书立轴

八砚楼

白石

大匠之门

寄苹吟屋

江南布衣

借山门客

落红

人长寿

偷得浮生半日闲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图/白石老人篆刻

--长按添加微信公众号:书法文刊--

参加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举办的官方书法大赛

参加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举办的官方书法大赛的赛区授权和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