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姿百态泼烟云笔简墨渊画苍深——读《山水知音图》——看张大千泼墨泼彩画风的形成

 古今书画 2014-02-06

千姿百态泼烟云笔简墨渊画苍深

——读《山水知音图》看张大千泼墨泼彩画风的形成

 

张大千《山水知音》图,从提款看是张大千1963年夏日在香港所画。因上款人名已挖补,故张大千当年画与何人已无考证。196365岁的张大千先生应新加坡友人之邀,飞赴新加坡展画,三月十二日《张大千画展》在新加坡市维多利亚纪念堂正式举行。四月张大千离新加坡赴香港,与从成都来港探亲的女儿张心庆、外孙女欢晤,五月张大千另一女儿张心瑞携幼女来港探亲,共叙天伦。先生喜极,常常与爱女谈及家乡旧事,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北望神州乡思万斛,对祖国的变化极为关切,对家乡呈现的种种新面貌尤为高兴。根据史料记载,张大千在这段期间终日笔耕不断创作了大量的描绘家乡大好山河及思乡情怀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赠送在港相遇的亲朋好友,包括在港酒店为其服务的小伙计也曾得到过张大千慷慨馈赠的画作。《山水知音图》即在这段时间完成并送友人,因上款人名已挖,故张大千当年画与何人已无从考证。

我们今天有幸得以见到此作,能欣赏、细观张大千当时的绘画风采,品味画家带给我们的社会启迪和巨大的艺术研究价值,不能不由衷敬佩这位“五百年来一大千”。画家以仰视角度描绘云雾峡谷中的飞泉瀑布,泼皴相间的寥寥数笔,润墨中托出大气磅礴,粗笔焦墨淋漓映衬出高峻雄阔、壁立千仞的山体,沟壑中大片留白,既表现出云雾缭绕,水汽氤氲,又恰到好处分切了画面布局一隅的主题,理所当然的使左角人物成为画面焦点。俩高士的处理则较为细致,细线勾勒人物造型,长髯纶巾,四目相望,脸庞以朱磦淡染,拱手侧立入画,似在阔论于山水之间的知音,又似倾情久别重逢的好友,而花青浅绛为主色调的画面,更衬托出俩高士的清高闲逸、孤绝出尘,仿佛走进人与山水“天人合一”的仙境张大千将画面赋予一种新的生命的质感,构图空灵,画面在墨色的强烈对比中造成一种视觉冲击力,又通过层次和空间的营造使景观与人物和谐地统一在整体的气韵中,有北派山水画的骨力,又得南派山水画的风韵。是画家精研古法又自出机杼的佳作。

纵观整个画面,除了能让人感受到大千气息和画风外,作品中显露出了一种以传统水墨、积染和泼染相互融合的画风,这种以浓破淡的画法,可以理解为是大千泼墨的一种早期类型,与成熟期的泼墨面貌还不太一样。张大千在1957年眼疾之后,渐不耐细笔,其后几年,多作笔法放纵的粗笔水墨。与毕加索会唔之后,张大千坚定了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理念,开始创立泼墨泼彩画风。1962年,他的泼墨山水巨构《青城山通景屏》诞生,这组作品仍皴笔与泼墨并存,之后用色用墨便越来越大胆,继而发展出其晚年最负盛誉的青绿泼彩风格。张大千利用彩墨自身溶与非溶于水的关系和效果,施行渲染、重叠、泼洒、沉渍、流动,营造出了千姿百态的烟云效果、山势气韵,使得那如真似幻的抽象造型与客观上大自然的山岚云雾、云水飞动的具体形象有机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张大千创立泼墨泼彩画风使国画技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世界艺坛为之震动,中国山水画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此幅《山水知音图》正出现在他泼墨画法奠基之后,而又区别于他晚年泼彩风格的山水人物画,画面色彩仍以传统的花青淡赭为主,传统绘画不可或缺的线条使用减至最少,整幅画作除了两个人物能看到线条的表现,其它几乎很难觅到线条的应用,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粗笔泼墨,这是他一生作品最接近西方抽象表现艺术的阶段,也是西方抽象艺术迈向最低极限主义的同时。这种中西结合的全新画风,使山水作品的画面更加浪漫自由,灵巧新颖。通过对《山水知音图》这幅探索和过渡阶段的作品的欣赏和研究,从中发掘张大千的绘画从传统走向创新、从因袭通达变革、从借鉴思索取舍、从蜕变迈入升华的方法论与历史观,以期给社会带来有益的思考和启迪。《山水知音图》不可避免地担起史料的重任,是极为珍贵难得的画作。
                                                                                                                                                                                                                  古今书画—方卫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