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庭院(一)网师小筑

 苏迷 2014-02-07
江南的园林在今天还能够看到一些旧日模样的,也真的就是苏州那几个园林。而看苏州园林最忌讳的行为就是走马观花,这个城市适合小住几天,独自漫步。
  来到苏州不妨先找个干净的小宾馆住下,洗一下远途的尘埃,歇一下劳顿的疲乏,然后拿个相机漫步于街头。听几句苏州老太的街头攀谈,尽管听不讲些什么,可你还是能够感觉音韵的跳动,俗语讲的“宁愿与苏州人相骂”的话,颇有几分意思。偶然入目的滩头小吃,香气诱人食欲,假如旅途辛劳,不妨要一碗豆腐花,另加一碟春卷。白如玉柔如水的豆腐花,添了少许虾皮、一丁点紫菜、几粒榨菜末、缀以青葱末,调羹一动,那豆腐花就如盛开的白玉兰花一样,展了迷人的身姿;那白瓷碟里的春卷,炸成金黄,透着浓香,包裹在内的不是肉糜,而是荠菜拌着香干,再加很少的肉糜,看着油腻入口却清爽无比。
  如此不经意间,或正有粉墙迎面,黑漆的大门敞开,飞檐翘角隐约。邂逅是一种缘分,虽然未必有太大的惊喜,但是温馨肯定是有的。一脚踏进磨细方砖铺地的门庭,或踩足卵石花纹修饰下的花径,抬眼一瞬间,那园林的姿态就如同你曾经在画册上见过的一般。
  网师园
  网师园靠近小城的十全街,座落在一条叫“阔家头”的巷子里,巷口有清儒沈德潜的读书处,因为老夫子读书时间太长,二十多岁开始考功名,一直要到六十七才中进士,所以苏州城里他老先生读书的地方还有几处。巷子是苏州城里常见的悠长窄弄,原先是弹石的小路,如今铺就了花岗石的条石,不过因为沿街有不少买假古董和劣质的纪念品的小摊,所以这石板路基本难以一见。
  园子因靠近十全街,这街又是苏州宾馆、酒吧、手工艺品云集的地方,所以墙外很是热闹。这街还是很古老的,最初叫“十泉街”,传闻街上有十口古井,水清澈见底,冬暖而生紫气,夏凉能冻西瓜,捧之入口甘甜生津,架松果烹茶,其味绕梁。或是因乾隆走过这街,好事的官吏改了千年的名号,献媚于那古今第一多产诗人。十全街与诗的渊源还不止这点,在街的东头有一进老宅,门面说不上豪华,可里面曾经居住过的主人实在是显赫过一时。主人家姓彭,世代的诗书传家,到了清康熙年间,书终于读到了最高的境界,出了一个连中会元和状元的年轻子弟。彭定求那年才二十八岁,称得上一句,少年英俊,才华横溢,之后的几十年,虽仕途不是那样通畅,然《全唐诗》总裁的官衔足让他为后代尊崇。
  彭定求晚年一直对自己的儿子不太满意,说他没有出息。他儿子挺有巧思,对他说,其实你是不如我的。老先生很是奇怪,问他理由何在?他儿子正儿八经地说,你父不如我父,你子不如我子。老先生一思量,渐而大笑。话是真有道理,老彭有个孙子彭启丰在雍正朝也中了个会元加状元,而且官比他都做的大。
  小彭虽没有机会去编全唐诗什么的,却对历代的科举制定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诸如废除讲解经义,严把商贾保送子弟入学,国子监的考试要当场命题,乡试卷子必须另行誉录等,使得科举考试更趋完善和公正,仅这一点就让所以的秀才举人对他膜拜不矣。小彭看似亨通的仕途,其实一点也不平坦,乾隆并不希罕他,几弃几用,远不如对住他家旁那个几十年的老秀才恩宠。
  老彭家与沈家带点姻亲的关系,小彭又是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所以沈德潜在编著《古诗源》和历代诗裁的时候,勉不了要和他商讨几句,不过小彭没想要留个名号,他清楚有些乖巧使不得,却也是如此让他躲过死后被“扑碑”的命运。
  网师园座落在这样一条街上,自然免不了要带上点“诗”的气息。园子的名字看着简单,要脱口解释清楚倒也不容易,这样的名称还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来说,先说“网”字,自然是打渔人家的鱼网,借用的意思恐怕也就是这意思,而“师”是该是掌握了某项技能的人士,连起来大概是对自己归隐的标榜吧。其实这是在套话,因为网师园一早就有“渔隐”的别号。
  园子在南宋就有了,退归林下的侍郎史正志在此建“万卷堂”,藏书四十二橱,造“渔隐园”,植牡丹五百株,可谓风光一时。谁知道子孙不肖,先是买房后是售书,倒不是舍不得那万卷的孤本,而是以为那书不值钱。后来四十二橱书籍竟然论斤而买,被人席卷而去,史家的后人这时候离乞讨的日子也不远了。所以几百年后,乾隆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得到这废园,大修之后把正厅取名为“万卷堂”,想的是警世后人子孙,不要也重蹈了先前的覆辙。
  这园子座北朝南,前有照壁,左右各植盘槐一株,两扇黑漆大门,门旁置抱鼓石一对,浮雕狮子滚绣球的图案。虽说不上气派,却也不算寻常人家。主房有三进,依次为题额“清能早达”的茶厅,文衡山手书“万卷堂”的大厅,以及内院“撷秀楼”。正厅面阔五间,算不上富丽堂皇,堂中间置铜鼓一只,苏州唯此一家,颇让人费解,东西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堂内一式仿明红木家具,工艺还算精良,少的是一丝神韵,其实此园盛于清,当初也未必放的是明式的东西。厅前天井有玉兰树两棵,并有雕镂精致的砖刻门楼以对,刻有“藻耀高翔”匾额,取文采华丽,展翅高飞的意思。两侧有“郭子仪上寿” 和“周文王访贤”镂空浮雕图。汾阳王端坐居中,文武官员手捧贺礼;姜子牙垂钩渭河边,周文王单膝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戏文下满是是蝙蝠、狮子滚球及牡丹花卉图案。门雕及其精美,人物鲜活,花草透灵,在苏州也算得是上上之品了。“撷秀楼”是内眷居住的小院,与大厅相比更显娟秀,为晚清后期新造之物,登楼能见全园风貌,所以俞樾手书“撷秀”二字,并写有题跋,大加赞赏。楼后有独立小花园,院里还有小轩,名“梯云室”。轩内南北均为落地花窗,花窗裙板上刻有花卉山水图案,推窗能见半园之景,该是闺阁千斤的绣楼了。
  从撷秀楼后院西侧的小门而入,为一处独立的庭院,入院有清静肃穆的感觉,此地是南宋园主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清乾隆朝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入园后,将此故址改为藏书楼,因楼对湖石假山,所以借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奖蓉”之句,以“五峰”给书屋题名。书屋西有楼堂,名“集虚斋”,“集虚”出自《庄子》“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的典故,求一个养心归隐的意思。说实在的都退归林下了,用如此多的修饰,心还是没能够真正“渔隐”的。
  园内景色以池塘为中心,西有“看松读画轩”,庭前古柏苍松滴翠,一派森然之态,松柏传闻还是史正志手植,有近千年之龄,开轩遥对黄石假山,烟雨蒙胧中,也能有峰峦突兀,不识真面目的感觉;池水之南有一脉曲廊,逶迤起伏,宛如天虹,名为“射鸭”, 取唐王建“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诗境。廊东有山石巧叠,远眺可见十二生肖之状,廊中筑亭,名唤“月到风来亭”,取唐人韩愈“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之意境,,廊西绿丘之上,古木参天。过曲廊转进内院“潭西渔隐”,院内朝南有书屋一间,屋前花圃中芍药数枝蔷薇若干,卵石铺地,纹理甚美,西南一角叠石为山,古有清泉一泓,号“涵碧”,依墙筑半亭,名“冷泉”,颇有诗意之名,亭中有灵石一方,据传叩之有音,还是唐寅的旧藏之物。书房唤做“殿春簃”,取芍药花开春末的缘故。屋子坐北朝南共三间,明代建筑的风格,屋前有石板平台,围以石栏,正门为四扇落地长窗。此院虽只是书屋连个小花园,却也是亭轩假山花径具备,诗情画意浓重,今江南园林移建海外,都以此院为蓝本,故海外之客对此院格外青睐。
  这样小巧的园子很适合闭门读书,春天看看芍药的美艳,夏来站在池边树阴下,品赏荷花的姿态,秋天可以坐在亭中,饮着花雕吟唱几句月下的相思,冬天可能是最有诗意的,才子佳人相偕于银色世界里踏雪寻梅。如此雅致的小园也适合几个知己把酒论诗,所以沈德潜和彭启丰会不邀自来,坐在那“濯缨水阁”里,击案高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阁中挂有郑板桥书写的短联:“禹寸陶分,曾三颜四”,字虽只有八个,古人却有四位,实在是学问高深。
  而如此的园子还能够豢养猛虎,张大千昆仲上世纪三十年代借居“殿春簃”,张善孖平生独爱画虎,自号“虎痴”。偶得朋友赠西南幼崽,深养在园,其虎如其子,性极温良,且通人性,张氏昆仲与虎子常嬉戏于假山间,观其形摹其神,曾经有“十二金钗图”传世。后因江南名士杨云史过府造访,见虎儿仿如小儿,开怀而笑,谁知虎儿闻笑忽然咆哮,杨先生大惊成疾。张善孖恨虎儿失态,在其额轻打三下,责备二句,以平先生的惊悸。哪知虎儿受不了主人的羞辱,竟然绝食抗争,哀泣不止,虽主人再三劝慰不解。消息传之城外灵岩山寺,印光大和尚亲来园中开导,虎儿见大师伏地哀鸣,老和尚伸手抚摩劝解,可惜虎儿怨气攻心,已经无力回天,三日后夭折而去。张先生建冢竖碑,痛心不矣,而后数十年,张大千于谢世前,亲写“先仲兄所豢养虎儿之墓”的碑额,请人送之苏州。
  钱大昕《网师园记》称;“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矣。”赞赏的话好像被他都用完了,余下的就剩泡一壶清茶,搬一张藤椅,推开那临水的画轩,品味这藏在景色中的诗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