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旧闻录之学游泳

 寒江读舟 2014-02-07

朱学东

 

我虽然出生在鱼米之乡,但我家丫头学会游泳的年纪要比我小。

她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自由泳蛙泳仰泳,游起来有模有样的。

但自小号称玩水熟悉水性的我,至今只会狗刨,或者不标准的自由泳仰泳。

丫头是花钱跟教练在游泳池学的,我们那个年代,哪有这条件!

我学游泳的时候,连游泳池也没听说过,也没听说过什么自由泳蛙泳,我只知道会游水踩水和“刹没头拱”!

我最初的学游泳印象是在灌溉沟渠里。

在灌溉沟渠里开始了最初的水中扑腾。

除了灌溉沟渠,我们村西头的那条小河西浜头的埠头上,也是幼小时候玩水最多的。

父母去埠头洗菜或干什么活时,我们都会跟着去。最初坐在埠头上,两条腿放在水里,有小鱼会过来咬,有些痒痒地,恐怕这是最初的鱼浴了。

后来不满足于此,便光着屁股探着码头下河,码头上有些青苔,滑不留丢的。当然得有大人在,而且也不敢往深里走。

蹲下身子在水里,用双手抠住码头接缝处(不滑溜),把脑袋露出水面,双腿开始轮流弹水。

越弹越起劲,难免水花四溅,便会遭来在码头上干活的大人的责骂。

渐渐胆大之后,愿意跟着学会了游泳的大孩子们下水了,但还没学会水,怎么办?

乡下人熟悉因陋就简,就地取材。

我最初的学游泳的工具有“大奥斗”(有个把的大木舀子)、洗脚盆。

奥斗和洗脚盆共同的特点,就是扔在水里不沉,而且浮力颇大,足以撑住一个小孩子。

双手分开,紧抓着奥斗或脚盆的边缘,往水稍深的地方去,人沉不下去,身子浮了起来,双腿就开始弹水了,就会推动着人向前游去。

工具还有轮胎的内胎,吹上气,就像救生圈,套在身上。

还有就是把蛇皮袋的内袋,是塑料的,吹上气,系好,两个塑料袋鼓鼓地,用根绳子连起来,人就趴在绳子上,鼓足气的塑料袋就在两边胁下,也不会沉下去。

不过轮胎和塑料袋我都没玩过,我只是扒过奥斗和脚盆的边缘。

如果边上有大人看着,胆气会壮许多。

学会了弹水之后,开始学划水。

划水沟渠里是练不出来的。扶着奥斗和脚盆的边也练不出来。

轮胎和塑料袋倒是可以练划水,但我没有这工具。

我的父亲和堂叔倒是教过我和弟弟几回。尤其堂叔,虽然年岁不小了,玩性很重,很愿意跟我们兄弟玩。

最初时候,父亲堂叔抱着我们的腰,平放在他们胸前,站在水里,让我们在他们胸前折腾,手划水,脚弹水。

后来慢慢地发展成了站在前面,用手托着我们的下巴,让我们手脚并用,学弹水划水。

他们一步步往后退,往深处去,我们弹划着水随着。

呆我们有些熟练时,大人也会悄悄使坏,趁你不小心,突然间松开托着你下巴的手,游开或潜水走了。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害怕的既哭又闹,气急败坏,难免呛几口水。

可谁学游泳时没呛几口水呢?

就这样,渐渐地我们学会了在水里漂浮,学会了手脚并用,用那种被人蔑称为狗刨的姿势,向前游去,但大抵选择在水比较浅的地方。甚至,二三十米宽的地方都不敢游过去。

我们家附近最宽的河大概是北大漕的三角段了,大概有个好几十米宽吧。

我第一次横渡北大漕的三角段,是在我父亲的护驾下才过去的。

今天还记得,那天我一个人慢慢游着向前,父亲则跟在我身后。

也就是在同时,就在三角段的小河段里,叔叔带着弟弟在那边游。

等我和父亲游返回的时候,我就见我叔叔把小我三岁的弟弟扔到了河中心,弟弟那次大概喝了不少水,哭闹的很厉害。

既然能够游过了北大漕的三角段,父亲和家里的长辈们,也就放心我夏天的嬉水生活了。

不过,奶奶总会念叨,打死的是拳教师,淹死的是水葫芦,告诫我小心。

也就从第二年夏天起,我就开始跟着父亲和叔叔下河摸甲鱼了。

当然,我的任务是背蛇皮袋。把蛇皮袋系在腰里,跟着父亲叔叔,穿村越田,在方圆数十里地的河里边摸甲鱼,挣些辛苦养家的钱。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堂叔病故很多年了,我和弟弟都成了父亲。我在故乡周边几百条河里游过水,在大连、北戴河、北海、汕头、厦门等地的海边游过泳,在大城市的游泳池也泡过,但至今我在水里倚仗的本事,还是小时候从灌溉沟渠到扶着脚盆奥斗到被父亲叔叔托着下巴学出来的狗刨,顶多就是不标准的自由泳。

遇到别人笑话时,我会抬杠说,谁说狗刨不是自由泳的?

是啊,谁说狗刨就不是自由泳?

在水里自己开心,能救自己命就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