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救世主精神与士大夫情怀

 yingdd123 2014-02-10

                       救世主精神与士大夫情怀

                                            东斤人

救世主原本是基督教徒对耶稣的称呼。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降世的唯一目的就是背负人类的罪恶,解救万民。所谓救世主精神,就是为解救全体民众于水火,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向前,排除万难的精神。救世主精神在欧美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在很多欧美影视节目中都有体现,例如《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等,数不胜数。可以说,救世主精神是欧美精英阶层的主流价值观。而在中国,从秦汉之后漫长的封建历史中,主要的精英阶层就是从春秋战国时起逐渐形成的士大夫阶层。百度知道对士大夫一词的解释是:“士大夫是对中国古代官僚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指“科举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这是中华文明具代表性的一个社会集团。”士大夫是由掌握权力的士演变而成的。士在中国文化中原本是一个涵义近似于侠客的名词,只是在后来才变为读书人的简称。在《论语·子路》中,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答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也就是说,只有严于律己,有廉耻心,忠诚于君主,不辱使命的人才能称为士。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著名的四句话可以说是对士的生动写照,其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点也不让给救世主精神。在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很多可以称之为“士”的英雄人物。士掌握权力之后就变成了士大夫。屈原也许是士大夫阶层中最早为人所熟知的。

救世主精神与士大夫情怀都包含着一种忧国忧民、天下为公的广阔胸襟。用顾炎武的话说叫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救世主与士大夫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救世主与权力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士大夫手中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

救世主充满了宗教色彩,而士大夫世俗色彩颇浓。

救世主是出世的,而士大夫是入世的。

救世主有一种舍我其谁甚至可以说是王者归来的气概,而士大夫则常常瞻前顾后,看君王的脸色行事。救世主比士大夫更洒脱,更少有顾忌。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君臣关系比作夫妻关系,这几乎形成了一种文化。所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难怪封建统治者都那么重视妇女的贞节,因为在他们眼里这跟臣子忠贞于君主是一回事。士大夫们对君主百依百顺,即便是再刚烈的士大夫,碰到再昏庸无能的君王还是忠贞不二,唯唯诺诺。中国的文人们就是长期在这种文化的浸染下,血性和独立的人格一点点消失殆尽。

士大夫文化的根基是存在一大批真正的士。然而封建君王们却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只知道奴役甚至凌辱士和士大夫。当中国的士越来越少,士大夫文化也就日益萎缩。到了明清之际,大多数士大夫已经变成了昏庸无能、寡廉鲜耻之辈。而辛亥革命之后随着封建制度的垮台,传统的士大夫文化也随之消失殆尽。

由于古代歧视女性,士大夫都是男性,士大夫文化其实是男性的文化。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日本男人保留着他们的武士道传统,欧洲男人还延续着他们的骑士血统或绅士风度,中国的男人们既缺少传统的士大夫情怀,又没有民族危难时期民族精英们的爱国热情,更不用谈什么救世主精神,因此,中国男人们缺乏底气,阳痿男越来越多。倒是能顶半边天的中国女人在获得解放之后没有了束缚,表现越来越抢眼。在一些领域,中国女人们的成就已经逐渐超过了中国的男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体育。寒假时在家看冬奥会比赛,女子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刚结束时,中国女将们以为只拿了亚军,一个个沉默不语,很失落的样子。而记者采访另一位勉强闯入决赛的中国男运动员时,他却满脸兴奋的说自己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容易。有的比赛项目,中国的男运动员不仅在成绩上输给了女运动员,更在精神上输给了女运动员。在大学,成绩排名靠前的基本上都是女生,据说这种现象有向高中扩展的趋势。假如真的有一天中国的女人们撑起了中国的大半边天空,我不知道是该为中国的女人们感到高兴,还是应该为中国的男人们感到惭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