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大工作机制:重构建、讲运行、求实效

 老樟xy67896789 2014-02-12

  近闻不少地方人大建立起开门立法机制、刚性监督机制、任免工作机制、代表活动机制、学习培训机制等等,不由为他们注重机制建设的做法感到高兴。毫无疑问,建立健全机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履职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草率而为、空喊口号、不抓落实,而应做到科学构建、规范运行、注重实效。


  构建机制要得力。机制是一种程序和过程。它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具有导向功能,是判断社会行为规范与否的准绳。机制具有规范性、强制性、明确性和连续性,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把那些处于零散状态的“碎片经验”进行筛选、提炼、规范,使其合成为内容具体、程序严密、配套完备的运转机制;对那些操作性不强的“空洞机制”进行实质性流程再造,使其“转身”为有效管用的全新“流水线”;将那些不合时代节拍的“落伍机制”融入现代元素,使其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同时,要按照系统理念去设计和改进。比如,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机制应是具有决策、执行、反馈、监督四个机制子系统构成的闭合回路。如果作出决议决定之后执行不到位,往往就有执行机制不力的原因;执行的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就是反馈机制不灵;干没干,干得怎么样,没有说法,缺乏制约,缺乏约束,就是监督机制薄弱。如此循环的结果,必然导致所做决议决定落空。因此,要注重子系统的整合、集成,处理好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机制关系。


  持续运行常发力。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的。可以说,机制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是打基础,谋长远,建立长效机制,还是搭“花架子”,搞“政绩秀”,“被走过场”?是直面矛盾,正视困难,建立问题解决机制,还是写在文中、挂在墙上,摆摆样子?是极端认真,严细深实,一抓到底,还是漫不经心,粗枝大叶,抓抓停停?机制能否高效运转,就体现在对这些“选择题”的解答中。如果活动机制不活动,联动机制不联系,长效机制不长久,这样的机制又有什么用?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有了规矩不执行也成不了方圆。严谨的机制需要严厉的执行,严明的制度需要严格的遵守。否则,再好的机制,再严的制度,再细的措施,也会变成“盆景”和“橡皮筋”!


  务求实效需给力。这机制那机制,发挥作用才是好机制;千重要万重要,见到实效最重要。如果立法机制的“大门”只是开了一半,公开征求意见有始无终,就会招来社会上潮水般的质疑之声;如果刚性监督机制到了发出审议意见就“停机”,监督利剑就会变成钝刀;如果调研机制沿着听一下、走一趟、抄一遍的轨迹运行,就提供不了有真实数据、有独到见解的参考依据;如果代表工作机制成为“文件机制”,代表的能量就得不到充分释放,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可见,“实效”是检验人大工作机制的“度量衡,也是我们设计机制的立足点和监督运行的着力点,目标就是催生出一批批人大工作的“精品”和“名牌”,力促“一府两院”用行动改出让百姓满意的答卷。


  机制不是空洞的、抽象的、静止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动态的。为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使其更得力、高效运转使其更助力、抓出结果使其更给力,用科学、规范、务实的机制推动人大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让机制的光辉照耀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