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是一种病? 汪冰 “我想我的思念是一种病,久久不能痊愈……”。无论在街角的小店、公车上的手机铃声、还是擦身而过年轻人的口中,你常能听到,”Oh 思念是一种病;Oh思念是一种病,一种病。“。一夜之间,张震岳用他的音乐,让思念变成了“传染病”。 思念虽然绝不止限于情侣之间,但因爱而生的相思往往最让人痛苦纠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古人常因相思而消瘦脱形,现代人却常用巧克力来填塞思念的空洞而衣带渐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相思对我们心理和生理的冲击没有丝毫改变。一位来自英国的临床心理学家Frank Tallis认为“相思病”并不是打趣儿的说法,相反相思病有的时候是致命的,它的症状包括,躁狂(异常的情绪高涨)、自信心膨胀、哭泣、失眠、抑郁甚至强迫行为,比如不停的检查邮箱或者手机。临床心理学家Alex Gardner认为,“人们可能因为心碎而陷入绝望无助的状态,就像掉进一个深坑,爬不出来,也看不到未来。”极端案例甚至可能因此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对“相思病“是否该给予适当的诊断和治疗一直都存在争议,但是上述观点提醒我们,被思念困扰时,请不要再批评自己没出息,无论思念是否是一种病,拥有它说明我们的情感依然生动而鲜活,说明这世界仍值得我们眷恋牵挂。 思念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人类心理现象,让人痛苦的同时也催生了无数艺术作品,没有缠绵无尽的相思就没有史蒂芬·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没有执着而倔强的相思,可能也没有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同样,没有思念我们也许不会再从梦中哭醒,但是也许会少了很多甜蜜的梦境。当思念来临,无论思念的对象是爱人、还是亲人、生者还是逝者,总有人感到难过多于欣慰,也有人感到幸福多于痛苦。这其中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拥有或接近我们所思念的人,而在于你到底在“思念“什么? 你是在害怕被思念缠绕无法自拔,还是担心对方不像你思念他这么思念你,抑或是害怕未来不如你预期……当我们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尚未被满足的欲望,这一份思念中我们更多感到的恐怕是痛苦和绝望。这种思念中更多的是占有和控制,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这也许是思念成灾的最主要原因。好在我们总还有其它的选择。 在人生的单行线上,我们永远没有岁月可回头,但是我们总可以把注意停留在那些曾经让我们怦然心动的美好瞬间。科学研究证明,我们无法记住一天,我们记住的只有瞬间,每天大约由20,000个瞬间构成。当下次思念袭来的时候,不妨回顾那些与他们共度的美好瞬间,他们的好,他们的笑,他们温暖的双手,诚挚的眼神,由衷的温暖和满足就会从心底慢慢升起。在思念中感恩曾经拥有的一切;在思念中学习更好的珍惜;在思念中祝福那些为我们的生命平添色彩的人。也许还有遗憾,也许还有伤痛,但这样的思念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喜乐、平静和满足。记得《有话好好说》中,失恋的青年赵小帅雇佣的民工意外的喊出,“安红,额想你,想你想的想睡觉”,也许才是思念的最佳状态。 我们不能强求没有痛的思念,但思念也可以成为我们驻足美好,与幸福对话的一种方式。也因此,我们活着并思念着。 期望在这个不算悠长的假期听到你的“思念”故事,思念对于你更多的是意味着痛苦呢,还是甜蜜?觉得这歌词写得很好,“多久没有说我爱你,多久没有拥抱你所爱的人,当这个世界不再那么美好,只有爱可以让他更好,我相信一切都来得及,别管那些纷纷扰扰,别让不开心的事停下了脚步,就怕你不说就怕你不做,别让遗憾继续一切都来得及……”。一如既往的期待看到你们的感言。 想念,孩子也会有的情感 大人都体会过思念的滋味。思念来时,无法拒绝,思念来时,要有释放。而孩子,无论多大,也会有“思念”这种情感的,甚至比大人的思念来势更加猛烈,于是,我们的任务来了:教会他们自己释放思念。看看绘本《我想念你》就会有所启迪。 《我想念你》 【美】康娜莉娅·莫得·斯贝蔓(著) 【美】凯茜·帕金森 (绘) 黄雪妍 (译) 这是一套畅销世界的儿童情感教育的绘本,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们都知道:人有七情六欲,好象是不谋而合,《我的感觉》这套书的作者----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咨询师,也从小孩子的七种感觉:想念、害怕、难过、生气、嫉妒、关心别人、喜爱自己着手,探寻了孩子真切、实在的内心情绪,文字简单,却极具抚慰效应;画面温馨感人。是对孩子做情感交流的首选读物。 美国最具权威的书评杂志----《书单》也对这套书给予评价:对孩子而言,这套书精确地再现了他们的内心感受,有效地处理了孩子童年时期的各种焦虑;对父母与教师而言,这套书是绝佳教材,教会父母解决孩子内心情感问题的方法。 梁志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也给予这套书以高度的赞赏:书虽是写给孩子看的,却让大人有了从中反省自身的机会,把握与控制自己对待孩子的情绪,是家长及老师都值得一读的好书。 《我想念你》以两段序言开篇,一篇是梁志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前面已经说过他的评价,不再赘言。另一篇来自本书作者康娜莉娅·莫得·斯贝蔓,在她言简意赅的序言里,与父母分离给孩子带来的焦虑不容忽视,也教给父母如何缓解孩子的这种感受。 下面就来看看“我”如何想念“你”的吧。 思念,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可以随时来袭的情感。看看书中小主人公---一只可爱的天竺鼠孤独的坐在桌子旁、沙发上,那副沮丧 的样子,不由得让人心生怜爱。 终于重逢了,终于再见你了,好开心啊!看看那奔跑的脚步,就知道那颗急切的心。 想念是一种重重的、有点疼痛的感觉。多么简单的句子,却真实地道出了想念的内心感受。 想念虽然让人感觉有点疼,却也是有办法克服的。许多方法可以冲淡想念,让分离的日子也有快乐。 这本书的两大特点:一是句子短小却意思明了;二是绘画逼真形象。 这套《我的感觉》系列,是中英双语的,是我最喜欢的形式。其实这种书是最好的学英语的教材-----总是把我们认为很难翻译的句子,仅用几个单词就表达了: 想念是一种重重的、有点疼痛的感觉。Missing you is a heavy, achy feeling. 我不喜欢想念你的感觉,我要你现在就在这里!I don't like missing you, I want you right now! 我可以找一个舒服的地方,看我最喜欢的书。I can get in a cozy place and look at my favorite book. 仅举这三个例子,足以说明可以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一些繁琐的意义,英语要学到家,还真得多看这样的书,来自生活,真实而实用。 http://bbs.ibabyzone.cn/showtopic-123075.html 只要心中想念,就彼此牵绊一生吧! ——《志明与春娇》与《春娇与志明》观后感 www.psychcn.com 华夏心理导读:只要心中想念,那就让彼此的一生牵绊着,直到永恒 爱情是女人的生命,女人是男人的一个情节;事业是男人的生命,男人是女人的一块肋骨;男人和女人构建了一个家,家是女人幸福的港湾,家是男人可以付出真心、释放真实的地方。于是,一个男人被一个女人“绿”了,就会唤醒另一个女人心底深处的疼惜……《志明与春娇》故事的展现,就在这个感情的分水岭出现了出乎意外的“燃点”,同时,是一群无聊的烟友,窜起了故事花絮—— 世界上最简单的是情感,世界上最复杂的也是情感;而情感是由人的内心通过流动而产生的——以心理学知识来阐释,这一部分从理性层面到感性层面,均会很深入的探究到人的本质,或者追溯一段童年的故事,甚至也可能与一个创伤故事扯上关系,我们说,人不等于问题,但社会现实中,有很多的心理问题是一些创伤酿就的,而留在心底里的创伤,便要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来承受一些波折,来承担一份职责或者走一些弯路。 当志明被女友踹了,“烟友”们正在就着这些“茶点”吃鸡翅调侃生活的五味时,善良而义气的春娇已经走入到志明的视线里,无论是同情还是示爱,无论是无聊生事还是渴望刺激,有时候一个人的忧郁或者好奇,正是两个人碰撞火花的引子;在你来我往漫不经心的短信以及几次见面后,春娇和志明之间的那种若隐若现的情感以及闪躲,再次证实了各自怀着心事的中年人对情感的忐忑,所有这些,也就是心理的一种防御,自爱的一种表现,因为创伤仍然或多或少的留在他们的心底,还因为他们不比年纪更轻的人,可以毫无顾忌的去爱一场…… “有些事,不用一个晚上做完!”在那个激情之夜,志明的话不管他的初衷是真的还是假的,女人渴望被尊重,女人更渴望一份真爱! 当这一场风雨欲来的爱就要倾巢出动时,女人的过分主动,女人的娇宠;男人的犹豫不决,男人的冷漠;两个人之间的患得患失,朋友间的相互挑唆,让一场即将上演的好戏,一瞬间就要灰飞烟灭——但不是所有的问题不能解决,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输在一个男人个性的缺憾上即懦弱,也不是他们之间互相突破的障碍有多么巨大;男人对事业可以执着,对感情的忐忑也可以在某个瞬间出现一些例外,那就是在爱情上一直踌躇不前的志明,也对爱情勇敢了一把,“因为你喜欢我,我就喜欢你了——”于是爱来了,春娇放弃了5年同居的前男友,毅然决然的跟他走到了一起—— 生活是平淡的,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感情也会以平淡无奇或者因男人的粗心以及被忽略而心生隔阂——《春娇与志明》北京场景的下集,以工作地的转换,一份爱情就这么割裂了。有句话叫距离产生美,实际上,现代生活让距离产生可怕的不信任,于是,美感就变成了“没感”了—— 到了北京工作不久的志明,因飞机上的游戏便和火辣空姐优优腻在了一起,再次看到了男人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在漂亮女人面前是不懂拒绝的,也是不设防的,这时候我们会有“爱情在不可思议中,成为现代男人流行消费品”,对男人的不忠,这个年代司空见惯了——如同不久后也来到了北京的春娇,见惯不惯的又看到了志明身边如花的女伴。春娇虽然小心里感觉“哇凉哇凉”的,可也无奈,被志明一而再再而三的把自己从光头大款SAM的身边带走,双方玩起了暧昧——心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春娇不舍的、纠结的情节让自己一再受折磨,朋友说:一辈子那么长,谁没爱过两个人渣,可——爱——过了也就算了,志明却玩着踩双船的游戏,令四个人陷入苦恼和困境中,不是人渣是什么? 尤其,志明现女伴90后,在男人的世界里,青春和靓丽就是可以养眼并可以挥霍的资本,春娇一个70后的女人拿什么去抗衡?她的同事调侃“从20岁到30岁,她很快就变成大妈了,她会因此而焦虑;而你现在已经是大妈了,就不必再担惊受怕了——”委实道出了女人在这个年龄的尴尬,你叫春娇如何去自处呢?又且是在志明“我想你——你有没有给我戴绿帽子”却又没行动的状况下——一个男人,对于感情,犹豫不决——这是这个时代的病毒,也是这个时代的不堪——舍不得春娇,丢不开貌美、温情、年轻女人的情爱——典型的没责任、不担当的男人—— 春娇说,“我承认我放不下你,可你到底为我做过些什么?”而身边有一个成熟且懂得体贴她的SAM,但她仍然放不开他情感的抓手—— “我们总是宁愿相信,两个曾经深爱过的人,分开之后仍然有一条绳子联系着的。寂寞或失意的时候想念绳子另一端的人;他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爱着谁呢?离别之后他会想念着谁呢?我们总是希望旧情人没法忘记自己,一辈子受尽思念的折磨。多么善良的人,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残忍和贪婪的。” 当志明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是什么,明白自己放不下的又是什么,这时他的内心焦灼而悲凉:“用了好久的手机,却不知道有锁屏——就像一个人,爱了那么久——没有长大过,想学会关心人,想学会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奔跑如飞的脚步想要不再错过,然而心灵的成长却是需要一个过程,“你到底是不是男人…你一辈子要死不活的,你要是有心,你就把她追回来…虽然你真的是一个混蛋,但是我懂她,我知道她想要什么,快点去啊,混蛋!” 其实,身边有不少人因此而争吵过,也离开过,但无论怎样,都不要放弃那些好不容易才牵起的彼此的双手,毕竟七十亿人口中相遇的仅仅是两只手,是多么的幸运和缘分啊。就像电影里一样,如果不小心在人潮中被冲散,感情被冲淡,只要心中仍然想念着,只要想躲也躲不开的人,只要想拒绝也拒绝不了的人,那就回头,紧紧相拥,再也不要轻易的放开,让彼此的一生牵绊着他,直到永恒。 你不尝试着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对生命最佳的回应,是生活得很快乐。 若想得到你从未拥有过的东西,你必须做从未做过的事。 羡慕嫉妒谁都会有过,只是羡慕完了,嫉妒过了,还是要过自己的生活,沉静是一种力量,指引你方向。 想念一个人,不一定要听到他的声音。听到了他的声音,也许就是另一回事。想像中的一切,往往比现实稍微美好一点。想念中的那个人,也比现实稍微温暖一点。思念好像是很遥远的一回事,有时却偏偏比现实亲近一点。---《我想你但我不会找你》 你的确要学得有心计,但是记住,永远记住,在社会上要胜利的唯一的方法永远只是一个,那就是实力,永远不用怀疑。 想要有意义的人生,本身就是很累。成天无所事事,那和死了有什么区别?死亡才是永久的休息,那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我们得像那热水里的青蛙,在水中折腾翻滚,保持对生命的热忱。这本是生命本该有的状态。 走过了才明白,往事是用来回忆的,幸福是用来感受的,伤痛是用来成长的。让心在繁华过尽依然温润如初。带上最美的笑容且行且珍惜。---《生命是一场懂得》 人生贵在一个“耐”字,承受得住,经受得起:耐冷,事态炎凉,要随遇而安,坦然处之;耐苦,面对苦难,百折不挠,终有云开日出时;耐躁,心静如水,不为钱权利所累,笑看云卷云舒;耐烦,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人气我我不气;耐忙,有点忙碌是个福,免得无聊;耐辱,受点诽谤也是福,免得骄傲。 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爱情开始时是诱惑,后来就变成了温暖。爱情的温暖,就是夜晚家中亮着的那盏灯,就是感冒时递到手中的那粒药,就是烦恼时轻抚肩头的那只手,就是伤心时靠过来的那个肩……爱情的火焰,不可能一直轰轰烈烈,否则,迟早会燃尽。只有柔柔的亮着,暖暖的照着,才能相守一生。 被右手敲伤的左手,会不会怀恨在心,想立刻拿起铁锤,狠狠地敲右手一下呢?没有!非但没有,右手反而停止工作,连同眼耳口鼻,一同来慰问这突发事件的受害者——我的左手。人生天地间,就应互助互爱。 独身生活方式可能有其方便之处,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令人愉快,但假若一个人不能超越这种生活方式,就会导致情绪和个人满足感发展的严重滞后。 没有道德感的人,自然也没有来自道德的痛苦和纠结。没有来自道德的痛苦和纠结的人,也就没有道德负担和道德顾忌。没有道德负担和道德顾忌的人,常常就显得果断和有力,因此,恶在很多时候比善显得更有力量。 睁开眼就看别人,不看自己,忽略了自己,一生都在看别人,为别人而活,就失去自己。却不知,眼见耳闻心想,无论巨细美丑皆是一心无别。是一心在作怪,是一心在变现差别相而已。明白一心无别,就找回自己。 真正的疏远,总爱穿着热情的衣服。真正的热情,却常一身疏远的行头。 智慧,都是长在伤口处。人人都会经历伤痛,却未必人人都会拥有智慧。这是一场灵魂的博弈,只有最终没被伤痛压垮的人,才配得到它。让你痛不欲生的,也能让你脱胎换骨。 你不尝试着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 http://007seo./post/2013-05-22/400500534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