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开先生评说当代印家20人

 率我真 2014-02-16

(马士达)    厚实张扬,野气直露,略似京剧花脸。
马士达精力弥满,运刀沉雄是其强项,结字变化是其弱项,切刀边款.似乎比印文刻得还精彩。

(王镛)    雄浑苍苍,古拙其表,灵秀其里。
王镛的篆刻走近代篆刻大家的路子:自家的篆法 自家的刀法。道理hu手段就这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极不容易。要形成自家的篆字不是很难,难在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要形成自家的刀法却很难,难在所有的用刀手法前人都已展示。此二者,只要有一项出人头地,便能成家,若二者兼得,“大家”得之矣。王镛能兼得二者,所以得众望。

<尹海龙)   结字奇谲,用刀佶屈,如入神魔境界。
尹海龙是黑龙江人,这几年在北京工作,我见过他两三次,但不是很熟。他的印章好在神奇怪诞。如果将陈国斌比作巫师跳神,装神弄鬼,那尹海龙就像David(魔术师),穿墙越壁,让人好生惊叹。

(石开)   自家得意,众人非议。
我的篆字自成体系,用刀不三不四,擅变。有行家说我的印章是“无厘头”,可惜我不知什么是“无厘头”。类似的评价很多,说神说鬼的都有。我觉得如果说话者看不出我是有套路的,那他就是外行,胡说八道。我自己最得意的是边款的韵语,虽属文字游戏,前清尚有赵之谦、吴昌硕二人,当今只有一人。自己评说,妄自尊大,无聊不无聊?


(古泥)   厚而能肆,雄不掩巧。
古泥刻印有些年头了,若以出道时间论,他的资历不浅。但古泥的艺途不是很顺利。这几年稍好,在京城东边买了房子,心也静下来了。在此借缶老题画七字为赠:“早发不如图晚翠”。太早成名总不如大器晚成来得好。他的印章大气磅礴,有力度,有厚度,有深度。天欲降大名于斯人也,就不能让他太早地得意,是不是?


(刘一闻)   温文娴雅,华贵矜持,如出名门世家。
刘一闻篆刻很有特色,这特色主要体现在“气质”和“风韵”上。不温不火,雅洁安娴。好似一位三十年代内质聪慧、举止高雅的美少妇,使你顿生艳羡而又不敢即之的感觉。加之他的艺术手段别致,在当代印坛形成一道很特别的风景线。他近作《心经印谱》,北京印人普遍认为欠佳,我也有同感。莫非少妇已老,风华不再?

(朱培尔)   大刀阔斧,天趣偶得。
朱培尔对当代篆刻的贡献是用刀大胆、简练、雄肆和极端的粗旷。清 赵仲穆与之相比也只是小巫见了大巫。有明眼人说,朱培尔的文字造型没有什么特点,所以,作品水准时有起落,我以为这批评是中肯的。朱培尔的神奇在于粗旷的刀痕下,时露近乎天然的古趣,其中大有天地悠悠,大块假我的意境。

(刘彦湖)   图式构成,衍化抽象,与天地精神接洽。
刘彦湖用图式手段作印,这方法我不是很赞同,但他做得有深度,又与众不同,所以就另当别论了。我以为看问题要多角度、多思辨,不能以一己之好恶,妄下评判。尤其艺术,贵在存真去伪,存雅去俗,只要有深度,有想象力和表现力,则不宜以风格流派贵*


(林健)   奇肆放旷,结字自成体例。
林健,1942年生人,今年已经61岁。60岁的人印章还略有“火气”,说明先生精力尚佳。先生篆字的造型能力极强,若探其消息,强悍中杂调皮之状,开合处有幽默之趣。若论其不足,用刀手法比较单调而已。

(明瓒)   天然奇拙,随情写意,此由性情决定。
明瓒原名张永强,1963年生,河北石家庄人。明瓒的印章有禅味,轻松自然,“休闲”的韵致特别浓厚,这是当代所有印家都没有的,所以我选择了他。他的外表像“粗人”,但内心灵秀,读书也多。边款不仅有书卷气,用刀也精彩。他的印章宜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味道来。如果有机会看到他刻的原石,会大大地使你吃惊,浅极了!

(陈身道)   雅洁无尘,清姿端人,自云理科出身。
陈身道,1947年生,浙江上虞人。现在上海科研所工作。我虽与他素昧平生,但读过他几十方印。我以为他是当代刻工整一路最佳的国手。尤其鸟虫印,高雅绝俗,喻为“清姿端人”丝毫不为过。当代刻工整风格的名家不少,但若与之相比,相信大家一眼就会分辨出“闺秀”与“婢女”的区别来。他的印路也广,边款的样式也多,但我觉得还是鸟虫最好,其他样式的偶尔有俗态,但瑕不掩瑜。


(陈国斌)   精微能放,神奇魔幻,直将“牌理”搅乱。
陈国斌的印章颇有前卫景象,但他在古印里下过大功夫。用刀极精致又极粗放。他原创多于摹仿,因此不是人人都懂,待你有点懂了,就会崇拜、就会叩头,但你不好也学着摆弄。陈国斌的篆法不成体例,也许他根本就不屑于成体例。总之,不能用既有的审美标准来审视,对陈国斌,传统要网开一面.


(徐海)   字不定型,刀无常形,斐然创意。
徐海的造型能力极强,悟性极高。用刀结字新意迭出。有时略感出格,但仔细推敲又无不可。印坛中有许多人对徐海刮目相看,也有许多人对他不能容忍。前几年,有一次在青城山下评选,尉天池、聂成文二先生对徐海的作品深恶痛绝,说“此风不可长!”


(徐正濂)   古逸形象,疏朗神气,印理尤为明晰。
徐正濂受益于钱君陶,我也曾得到钱氏一些指教。读徐的论印文章,感觉自己的观点与之惊人的相似,(只不过没有徐说的那么透彻周到而已)所以常有同出师门的幻觉。徐正濂用很理性的思维,想刻不很理性的印章,这对于他应该有点困难,但他终于在停*了许多港湾后,找到了自己的泊位。但这个泊位似乎有点狭窄,尚不能很自由地施展其身段。如果我的比喻有点贴切,那么,我想,徐正濂目前的创作正时时处于苦恼之中。是啊,艺术创作与恋爱相似,苦恼每每多于甜蜜

(莫武)   摹古有招,人天杂糅,不可方物。
莫武是个新手,一只刚学上瓦的“幼鸽”。但他印章的艺术才华惊人,摹古的手段也惊人。能把握住秦汉古印几乎所有的机巧,再现远古奇奥的信息;我想,假如能起悲庵于地下,老先生也要自叹不如的。由于他新出印坛,个人的艺术面目还不很强烈。也不为多数人所知,但以其入古之深,只要坚持守道,前景自然可观。我将之列为当今20人之中,丝毫没有“提携后学”之意,倒是希望他有傲视群雄的野心


(崔志强)   不衫不履,开合随心,将军风度。
崔志强与王镛是好朋友,非常推崇王镛的艺术,他的印在很大程度上受王的影响。但近两年在篆法上有了变化。他善用向线走刀,大大咧咧、风风火火,落刀处十分痛快淋漓。于精细处也能留连收拾,这一点很像他的为人。我以为书法篆刻艺术能与其人性格、气质、修养和而为一的,应该就算成功了,如果在表达中更能生动出彩,那就大成功。崔志强,通身有豪侠之气。他的篆刻也充分透露出这些信息。


(曾翔)   字神奇,刀神技,放大战国小玺。
曾翔刻了很长时间印章,总不见好。就最近两年找到了一种表现形式,即厚边细文的模样。一下子神起来了。这使我记起西方一位画家,叫蒙德里安,画了长时间的风景,最终因画了三原色的黑格子,便风行了全世界。如果只看结果,不看前因,应该是片mian的,没有此前的曾翔,就不会有今日的曾翔。曾翔列于当今印家20人,是不逊色的。

(韩天衡)   沉雄泼辣,精致入微,新意时见。
一代高手有公论,不必我多事评说。安持老人回忆文章云:缶翁言五十五岁刻印是个坎,意思说印人55岁后要走下坡路。吴昌硕此言有何根据,不得而知。我只知当今印坛高手多人都在这个坎上,韩先生和林健先生却已过了这个坎。但愿我们都健康长寿,继续努力,不断充电,依前贤训,老来红可期也。

(鲁大东)   想象大千,形式变异,如进小古玩店。
鲁大东,1973年生。可惜我不认识他。他的印路很广,形式感特别强,艺术的触角伸到古代的各个角落。他目前是“消息多方”到处涉猎。敏感度高,表现力强,虽不免还处在准创作阶段,但以其慧心之深入,手段之高明,梯子已架成,树上的果实岂不唾手可得?后生可畏!先生当努力。


(戴武)    古意泱泱,神采内藏。

戴武的篆刻主要取源于汉晋将军印,偶尔也汲纳唐宋官印的风采。由于能捉住汉晋篆字的欹宕天趣之处,虽然有严重的摹仿痕迹,但仍可观耐看。篆刻艺术形式高级的境界,无非是在承续中有创造、有新意。但在很多情况下,承续本身有难度,尤其是出神入化的承续。因此,我以为他的印虽然个人面目尚未非常独出,但能达到自由来往于千载时空的隧道,确实非常不易;何况在摹仿中也不时渗入他自己的想法和手段。
在当代印坛不愧高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