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道语录》摘要之:访林一民先生

 康道运金 2014-02-17
        李乐俅访道于林一民先生,先生讲述,李乐俅记录,记录如下: 
        道法自然,固双盘、单盘,或平坐,皆无不可。
        静坐之时,杂念纷纷,则无进步。
        背部麻木,并非通关,必暖气如开水袋之热度,方为真正通关之内景也。此乃自然而然,不可预先悬想,悬想则妄矣。
        体质不同,偏向不一,故坐法不可一概而论也。
        静坐之时,顶上似觉又气,则未免著相矣。
        阳举非阳生也,一阳来复,三两年功夫,难遇一次。真正阳生,但采一次足矣。
        顶上忽觉砰然而裂,亦幻象之一也。
        凝神功夫,宜轻松自然,勿忘勿助,稍一著意,即转为后天,而非先天矣。
        进步自知,何必质正于人?
        八脉畅通,自然无病。
        凌晨四、五点钟起坐,其效果一小时足抵四、五小时。
        克念乃圣,妄念作狂。
        禅宗,亦讲究通关。
        禅宗外视,道家内视。
        沐浴者,犹今休息之意也。矜持过度,每易愤事,间以休憩,反而中道。然则休息之功用,亦神矣哉!
        坐功有顿渐二法,顿法余曾从古月和尚学习,经过一年,毫无朕兆。忽然静中阳生,一刹那间,八脉皆通。方知佛道固无二致,不过道家详于“渐法”而略于“顿法”,禅宗则详于”顿法”而略于“渐法”耳。
        呼吸有风、喘、气、息四种,前三种皆非,“惟息”可用。绵绵密密,若有若无,必须如此,始得谓之“息”也。
        书魔、文字魔,及“幻想”、“妄念”等,最易阻碍道功之进步,修士其慎之。
        河车真通,如日月运行,自然不息。行住坐卧,亦皆如此。然若“意想”空运河车,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任何丹书,最初一二步功法,皆秘而不传也。
        清静独修,亦可成道,何必羡慕阴阳双修?
        年登耄耋,精元枯竭,必先用敲竹唤龟之法,恢复其阳气。故真正南宗,乃年迈修士所不得已而修持之权法也。
        任何一窍,皆可止念,并非一成不变。凡守山根等头部之窍,仅可三月而已,若守一年以上,则致病矣。守窍功夫,原应守而不守,勿忘勿助,但遗漏患者,所守阴跷,即稍稍著意,亦无妨也。按道家功夫,共有六窍。因人体质程度,而运用不同。在某一阶段宜守某窍,须请明师指点,不可任意乱守也。
        凡换一窍,而前此所守之窍,即当弃而不用矣。
        古月和尚道功甚高,每遇粪池、坟墓必迂道而行,久之,方知其迂道者,实回避阴秽之故也。
        “心斋坐忘”为修真撤始撤终之功夫,最初下手及最后了手,皆不可少此一着也。
        修士漏精,原因颇多:凡膝盖受风,龟头敏感,及思思惧漏之心理,皆足以致漏。至于止漏之法,豁达不惧,或龟头涂以桐油。此虽属小术,但往往奏效。
        遗漏患者,静坐之时,只可守会阴,不可守下田。会阴者,海底也,亦名阴跷。年迈修士,守此最宜。甚且将近遗漏,著意紧守阴跷一次,即永远漏止矣。或守至睾丸发热,收而敛之,亦可奏效。总之:遗漏患者,宜守阴跷,及至病愈始可进一步而言开关展窍之功夫也。
        通关阶段可分为三:(一)假通关:气从皮肤上行,故热力亦仅在外表而已。(二)真通关:气从骨髓内行,故热力亦可透入骨里。(三)丹通关:南宗阴阳双修,每有漏丹之虞,清静独修,则无次等危险也。
        但此与伍柳派之功法不同,伍柳派仅有丹通关,而无假通与真通之预备阶段。苟丹通关不能一气呵成,局部淤塞,最易致病,则反不如三段法之安全也。 
        至于通关时之内景:真通关时,如醉如痴,不但背部督脉通时有感觉,即胸前任脉通时,亦至为清晰。觉有一股热流,由鼻孔正中下至胸前,而此股热流,俨如开水之烫热,洪流之挺进,气势至为壮大。津液满口,味甚甘美。又热流行至背部玉枕关时,必然爆炸一声,耳际嗡嗡作响。若乃光之发现,初由背部开始,竟至全体透明,甚而虚室生白也。 
        玉液还丹,可分为五个阶段:(一)静定:心斋坐忘,最为紧要,居敬、悟空,乃下手之方法也。(二)通关:先通任督,是为主流。(三)通八脉:次通八脉,是为支流。(四)马阴藏相:阳物非但不举,且已逐渐缩入。是时大率厌恶荤腥,而喜素食矣。(五)还丹:至丹通关时,阳物又复壮举,此足征玉液还丹已屈圆成之阶段也。  
        杂念汰清,其神始凝。  
        有念为识神,无念为元神。
        入山问题,初勿汲汲也。
        男降白虎,约须三载;女斩赤龙,不过一年。 
        果欲成道,天必从之。 
        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真则不然,做一步则有一步之效果,且一得永得,海枯石烂,终不退矣。

        以下为李乐俅摘录先生之文章,摘录如下:
        性命双修,为无上法要。仙佛两家,虽异而实同。   
        道家性命双修法,可分为三个阶段,九个步骤:第一段炼己:包括第一步定静,第二步炼精化气,第三步除三尸(通八脉)。第二段炼丹:包括第四步守中(玄关一窍),第五步还丹,第六步炼气化神。第三段炼虚:包括第七步养神,第八步炼神还虚,第九步炼虚合道。 
        第一步之定静法,即佛家之禅坐。无论道佛两家之南北宗,均须如此修法。似普通静坐法,但与普通静坐法稍异。其最主要之点:于静坐时,既不调息运气,亦不守窍观心。应心斋坐忘,浑然忘我。虽然静中有种种景象,只能顺其自然。纵有念起,既不可心随缘生,亦不可勉强抑制,庄子所谓“不制其心,心不得其正,强制其心,心亦不得其正”。即指此而言。 
        此乃仙佛修性功之最基本功法。行持一月见效,食量增加,疾病减少,精神清爽,多力少倦,心腹空快,血压调整。每日行持一次,每次一小时为度。平日少吃刺激食物,绝对禁止吸烟。静坐后十二小时之内,不可房事,反之,房事后十二小时内,亦不可静坐。
        第二步之炼精化气,即回光返照。老子所谓“无欲观妙,有欲观窍”。前所述之定静法,即无欲观妙,本步骤炼精化气,即有欲观窍。如何观窍?清静派(北派)与栽接派(南宗)不同。大抵六十岁以下宜修北派。
        第三步之斩三尸,即通八脉。道书谓人体中有三尸神,分居脑、腹、足底三处。耗人精气,斩之可以长寿。古医书则载人身中奇经八脉,闭而不通,神仙以法通之,可以长生。李时珍尝谓不知奇经八脉,读遍医书何济?
        斩三尸,通八脉:第一步通任督脉,以斩脑后之尸神,次通他脉,以中宫分通至两足心,再循外股而上,合于督脉,则足底尸神亦斩矣。此步南北宗修法皆同。通八脉时,先由两股内侧而达涌泉。八脉既通,则可以延年益寿,口生甘津,心境自如,神光暗现,丹田常暖矣。
        通关与八脉:“前三三,后三三,收拾起,一担擔”,此道家形容通关时之情形而言。前三三,指任脉三关三窍,后三三,指督脉三关三窍。其中玉枕关之孔甚小,最难冲过。通此关时,后脑往往发声,道家谓之脑后鹫鸣。
        前后三关,通法不同:通后三关(督脉),必自下而上,通前三关(任脉),必自上而下。次序紊乱者(督脉指自上而下,任脉自下而上),则日后必不成丹,慎之慎之!
        任督既通,进一步再通其它六脉,统称八脉。八脉除任督外,尚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冲脉、带脉。此六脉,最早通者为阴跷,最不易通者为带脉。南宗多系年老修道,因本身元气不足,多先修通阴跷,以后方通任督二脉。故张紫阳真人云:“八脉之通,以阴跷为先,阴跷一通,则其它各脉次第皆通”。此南宗修持之次序也。然中年人似仍以先通任督二脉为正统法门。
        欲真正通关,舍炼丹莫属,而正统炼丹方法,第一步须先炼“心斋坐忘”之定静法。
        定静法,与普通静坐法相近。惟静坐时,既不守窍观心,亦不调息运气,惺然若存,浑然若忘,与宇宙合其体,与太虚合其神,无闻无视,杳杳冥冥,忽然春雷一声,一阳来复(按:外阳举,不是阳生,请明辩之),百脉争鸣,万壑响应,絪縕被体,呼吸太虚。是时也,有何关不开?何窍不展?此所谓顿法也。然真正阳生,年不一遇,而又一瞬即逝,所谓俯仰之间,遁乎万里之外,甚难把握玄机,无已,其渐法乎!静中岁月,气充津满,气满又生液,液满又生气,气液互变而微阳日生。日积月累,至元气充足,一点窍门,关脉自通,此虽有步骤可寻,有层次可守,但下手不外静定而已。当定而能静之中,人境俱无,浑然忘我,偶觉足底有一股热气上升,未几全身发热,或觉头顶有一股清凉之气下降,未几全身酥畅莫名。此皆微阳生之现象。遇此现象,即将心收入“太极窍”中。如是多则百日,少者一月,任督二脉,即可全通。此所谓渐法也。倘初学之士,一时难以做到定静功夫,则先用以念止念各法,亦无不可。
        总之,欲修丹道,必须通关,欲求通关,必先修定静法,不然,舍本逐末,欲速反缓也。
        坐忘境界,非可一蹴而就,普通先须经轻安阶段,全身酥快,心安心乐,过此以往,渐入自己轮廓不清之心境,然后始入忘我状态。据余以往经验,则先觉两手不存在,随后两足两腿以次渐忘,后乃胸腹两部亦忘。肋骨亦泯然不存,但只有头与脊骨存在而已。最后始能人己两忘,而完全入于坐忘之妙境也。
        丹道第一步宜先修定静,以候元气之生。第二步开通关窍,然后方能次第采药、炼丹,一步有一步之功法。苟不知先开关窍,枯守丹田,如出不由户,虽不生病,亦多妄费数十年精力,一无所成。纵或幸通一脉,亦多假性通关而已。
        静至极致,自然见到本来面目。见到本来面目,方知慧命之可贵,而顽空之等于磨砖作镜。然而君莫畏难灰心,真能由“心斋坐忘”正统方法做起,快则半年,迟则一年,必能见我本来面目。苟舍此而求其它捷径,则道在迩,而求诸远,恐苦修三四十年,未必能见庐山之真面目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