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悟最快的捷径——返观内照

 自我觉察监控 2014-02-17
迈向开悟之途的第一步,就是从对思维的认同中摆脱出来。
当你在思维中创造空白时,你的意识就会变得更强,你就会越可能地深入到宁静的自我状态。
而如果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就必须“观察思考者”:倾听你大脑中的声音,特别关注那些重复性的思维模式,那些多年来缠绕你的“旧唱片”,倾听你脑袋中的声音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
当你在倾听那种声音时,不要去做任何判断。不要对你所听到的声音做出判断或进行谴责,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同样的声音又会从后门乘虚而入。
你将会很快认识到:那里有一种声音,而我在这里倾听它,观察它。
这是一种自我存在的感觉而不是思维。它超越了你的思维。
所以当你在倾听思维时,你不仅意识到了这种思维而且还意识到了你在观察这种思维。
这样,一种新的意识层面产生了。随着你倾听思维,你会感觉到在这种思维之下或之后的一种意识的存在,那就是你更深的自我。
于是,这种思维丧失了它的力量而且很快地消散,因为你不再通过对思维的认同而为其注入活力。
这是不自主以及强迫性思维终结的开始。 
《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 托利)

  • 1楼
  • 2011-07-03 15:32
    我总是听您说:“停止作为,只要观照。”不久我又听见说头脑应是我们的仆人而不是主人。除了观照,似乎什么也不必做,但仍有这样的问题出现:除了观照,我们还需对这个难驯服的仆人做些什么?

    除了观照,无需再对这个难驯服的仆人做什么。从表面看,对那样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解决办法似乎太简单了些。但这正是存在之奥秘的一部分。也许正是因为问题过于复杂了,解决的办法才会如此简单。

    观照,观注,觉知这些字眼对解决头脑的全部复杂性似乎太小了点。几百万年下来的传统、习惯、制约、偏见,怎么会仅仅因为观照而消失呢?但它们确实消失了。

    正如佛陀曾说过的,如果房子里的灯亮着,贼就不会靠近那所房子——他们知道主人还醒着,因为光线从窗子上,从门户中透出,你可以看见灯还亮着。现在不是进入那所房子的时候。当灯关灭后,小偷们就会走近那所房子。黑暗成了一种邀请。正如佛陀所说的,你的思想、想象、梦境、焦虑、你的整个头脑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形。

    要是你观照,观照就如同那灯光。那些贼就会消失。如果那些贼发现你没有观照,他们就会叫来他们的兄弟和表兄弟,以及所有的人,说道:“快上,”这种现象就像灯光一样简单。你把光线带入的一刹那,黑暗便消失了。你不会问,“光线对于黑暗的消失足够了吗?”或者“当我们带来了光线后,我们还需做些什么别的事来使黑暗消失吗?”

    不,只要有光线在,黑暗就会消失,光线不见了,黑暗就会出现。有观照存在,头脑就会消失,观照不存在时,头脑就会出现。

    因此当你开始观照以后,慢慢地,慢慢地,随着观照者的逐渐强大,你的头脑就会变弱。一旦观照者成熟,头脑马上就顺从地成为一个美丽的仆人。这是一套机械装置。要是主人来了,机器就会被投入使用。如果主人不在或很快睡着了,那么机器就会继续工作下去,按它自己的程序进行。没有人下命令,没有人会说:“不,停下。那件事不能做。”于是,慢慢地头脑会相信自己是主人,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你的主人。

    因此当你尝试成为一个观照者时,它会反抗,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头脑生死存亡的问题。它完全忘了它只是个仆人而已。你不在的时间太久了——它认不出你了。于是就有了观照与意念之间的斗争。但最终的胜利将属于你,因为本性和存在都希望你成为主人,头脑成为仆人。那样一切就会和谐。那样头脑就不会出错月B样一切的存在就会很轻松,很宁静,就会流向其终点。

    除了观照,你不必再做任何事。
    ----------------------------------------------------------------------------------
    头脑已经习惯做一个主人了。这需要一些时间让他醒悟过来。观照就已经足够了。这是个很宁静的过程,但其结果却极为重要。就驱散头脑的黑暗而言,没有比观照更好的地方法了。事实上,共有一百十二种静心方法。那些方法我已全部经历过——这并不仅在理智上。这花去了我几年的时间去经历每一种方法,去发现它们的实质。

    在经验了这一百十二种方法之后,我惊奇地发现,其实质就是观照,这些方法的非实质性部分各不相同,但每一种的中心都是观照。

    因此我可以告诉你们,全世界只有一种静心,那便是观照艺术。它可以做一切事——你的存在整个蜕变一它将打开通向塞田姆(Satyam)之门,湿婆之门,桑德瑞姆(Sundram)之门:即真理,神圣,及其一切美丽之门。
    ------------------------------------------------------------------------------------
    静心有一个很长的历程。当我说“静心就是观照”时,那是静心的开始。而当我说“静心是无念”时,那便是静心的终结。观照是开端,无念是终结。观照是达到无念状态的方式。
    自然地,你会觉得观照要容易些,它离你很近。但观照就像是种子,接着有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不只是等待,而是要相信这粒种子将会发芽,相信它会变成一片丛林,相信总有一天春天会来临,这片丛林会开花。无念状态是花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 2楼
    • 2011-07-03 15:42
      -----------------------------------------------------------------------------------
      你说:“观照是怎么导致无念的呢?”有这样一条内在的规律:头脑没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它们是寄生物,它们依赖于你的认同而存在。当你说:“我很愤怒”时,你就把生命的能量注入了愤怒,因为你正渐渐溶入了你的愤怒。
      但当你说:“我观照到愤怒在我的头脑的屏幕上闪现”时,你并没有将任何生命、任何精力、任何能量注入到愤怒中去。你之可以能够看见,那是因为你没有被同化。愤怒是绝对无能为力的,它对你没有任何的影响,它改变不了你,它左右不了你。它是完全空洞的,没有生命的。它会过去,天空将会一片明净,你头脑的屏幕上将是一片空白。
      慢慢地,慢慢地,你开始走出了你的头脑。那就是观照全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乔治·戈杰福(George Gurdjieff)所谓的“无身份”。你不再等同于你的头脑。你只是站得远远的——漠不关心,仿佛那是别人的思想。你切断了与它们的联系。只有到那时你才能去观照它们。 
      ----------------------------------------------------------------------------------
      观照的奇迹在于当你观照身体时,你的观照者会变得强大;当你观照思想时,你的观照者会继续强大;当你观照感觉时,观照者会变得更大,当你观照你的心境时,观照者会强大到能够留住它自己——观照它自己,就如黑夜里的一处蜡烛,不仅点亮了周围的一切,亦点燃了它自己。
      找到纯粹的观照者是精神世界最伟大的成就,因为你内在的观照者正是你的灵魂,你内在的观照者正是你的永存。但永远不要有片刻这样的想法,“我做到了,”因为那一刻正是你与之错过的一刻。
      观照是一个永恒的过程:你总是在不断地深入、再深入,但你永远也到不了“我做到了”这样一个尽头。事实上,你走得越深,就越会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永恒的过程——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
      但人们总是只观照别人;他们从不费心去观照他们自己。每个人都在观照——这是最肤浅的观照——观照别人在干什么,观照别人穿什么,观照别人长得怎么样,每个人都在观照,观照已不是一种新引进你生命的事物,它只是需要更深入,需要从别人身上移开,需要转向你自己内在的感觉,思想和心境——最后,观照观者本身。

      以上段落来自"奥修".

      • 3楼
      • 2011-07-03 15:42
        佛家内观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
        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
        内观是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
        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等无处不在的真理。
        自然就慢慢离欲,从中可以体验安、详满足、愉悦。 
        (详情了解修行的本义:“四念住”)
        (从原始佛教的观点,四念住被认为是原始佛教修行的核心。在原始佛典中,提到四念住,就是指修行;提到修行,就是指修习四念住。四念住和修行可视为同义词。---百科)

        • 4楼
        • 2011-07-03 15:47
          谁有其它的资料,也欢迎发上来共享!

          • 5楼
          • 2011-07-03 15:50
            四 Chapter Four
            Dissolving Unconsciousness
            有件很重要的事:在事情相对比较顺利的日常状态中,试着把更多意识带进你的生活。这样一来,你临在的力量就增加了。它会在你的内在和周围创造一个高振动频率的能量场,无意识、负面性、不和谐或暴力都无法进入这个能量场并存活,就像黑暗无法在临在之光中生存一样。

            当你学会成为你思想和情绪的观察者时(这是临在的重点),你可能会第一次觉察到那些在背景里头、像静电干扰一样的普通无意识(ordinary unconsciousness),并且了解自己几乎很少享受到真正的内在平安。发现这点时,你也许会感到很惊讶。

            在思考的层次,你会发现有很多抗拒,它们以批判、不满及偏离当下的心理投射等方式表现出来。而在情绪的层次,则会有不安、焦虑、烦闷或紧张等暗流。两者都是心智处于惯性抗拒模式之下的面向。

            观察你是如何透过不必要的批判、对本然的抗拒,以及对当下的否定,而在你的内在制造出各种形式的不安、不满及紧张。

            当意识之光照耀时,任何无意识都会消失无踪。

            一旦你知道如何瓦解普通无意识,你的临在之光就会光芒万丈地闪耀。因此,当感觉到深层无意识像地心引力般拉扯你时,就比较可以从容应付。然而,普通无意识实在太让人习以为常,一开始可能不容易觉察到它。

            你可以养成这个习惯:透过自我观察,随时监督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此刻我是否自在、平安?”就是一个可以常常问自己的好问题。

            或是你可以问:“此刻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

            对内在发生的事,至少要像对外在发生的事一样感兴趣。如果内在搞定了,外在自然各就其位。首要的实相在内,次要的才是在外。

            但是不要立刻回答这些问题。把你的注意力转而向内,看看自己的内在。

            你的心智正在制造什么样的想法?

            你感受到什么?

            把你的注意力导向身体。身体有没有任何紧张?

            一旦你探测到一定程度的不安(背景里的静电干扰),试着看看自己是如何藉由否定当下,来逃避、抗拒或否定生命。

            人们无意识地抗拒当下时刻的方法有很多种。经由练习,你自我观察及监督自己内在状态的能力都会加强。
            《修炼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 托利

            • 6楼
            • 2011-07-04 10:54
              有很多人知识非常的丰沛,工作能力很强,但他不一定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当一个人没有自我觉察能力的时候,你就觉得他不够圆融,或他不够老练,或者他智慧不够。所以智慧不等于知识,智慧就是你必须随时随刻维持这个“觉”。但是你要维持这份觉性,你不能有既定的成见,你也不能有既定的规范跟标准。也不能有既定的结论,换而言之就是你必须让你的觉是随时随刻焕然一新。在佛家里讲就是明镜亦非台,何处惹尘埃,这是最高境界了,当你觉、觉、觉到一个极为纯熟的状态的时候,你这个觉性的这面镜子就不必时时刻刻拿出来了。那就是到最后是进入到不知不觉的一个解脱状态,但是大部分人是从不知不觉要进入到有知有觉,到最后开悟了就不知不觉,又回到了不知不觉。所以中间非常漫长的人生的历程都要活在有知有觉,而这个觉就叫“如实观照”,克里希那穆提所有的书,老子、佛陀的原始的教诲,这些其实就是在训练我们“默观默照、观照、反观自照、觉察。”讲的都是同一回事,就是不带任何结论跟成见,把这面明镜磨的非常亮,随时随刻映照自己的真相是什么,如果我现在在担忧我必须如实的知道我在担忧,如果我现在跟人家在互动的时候,我在自卑,我必须如实的知道我在自卑。如果我现在在紧张,我必须如实知道我在紧张,而不在这个担忧紧张自卑之上再添加自我要求谴责或者压抑或者合理化,都没有,没有第二步骤的多余的活动。我第一个出现的是什么,我就观它就好了,我不要再附加道德批判,要求谴责,没有这些东西。那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所以反省是简单的,自我分析是简单的,但是如实观察是非常困难的。(胡因梦)

              • 13楼
              • 2011-08-02 18:48
                引用 kevint1234 (0楼)

                我觉得单纯的观照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基本的东西,不像其他思维活动有复杂的组成要素,观或者不观,只在一念之间。观,则清明解脱;不观,则妄念丛生。

                好专业,也很好;
                在最简单的东西里,居然有最不可思议的力量,最简单的就是我们的感知,兴许,它就是最伟大的存在。

                • 14楼
                • 2011-08-03 18:14
                  内在的念头此起彼伏,如果表达,它会以语言的方式展现,如果无须表达,它则以无声的方式在内心展现后消失。喜欢想像的人不断地沉浸于其中,不断地制造这种产物。当想像出自己所喜爱的事情时,伴之以高兴的情绪;如果想象出错误的结局,则负面的情绪出现。-



                  任何时候,心念的声音总是充满大脑,从不间断,即使在熟睡中也有梦——思想的声音。一般而言,我们按照思想的指引去行为,它认为有意义的,我们则视为当然的意义;如果它在反对,我们则认为无意义。总之,人类生活在思想之中,这是一项事实。-



                  修行者不必痛恨思想和念头,只要人的生活存在,它们就有存在的必要。观照时不要认为念头是不好的,希望它停止。其实,制造痛苦的是执着,而非念头本身。思想内容只是你以往经验在当下的一种展现,它承袭了人类几千年的集体文化,从这点上看来,一切思想的内容都是集体意识,不能归属于个人。-



                  从这一点出发,禅修时放弃思想内容是必须的,不必计较它。从历史与整体上看,思想内容在内心的展现有其规律,而不受任何人的左右。所以,观照是指对它的整体形式进行觉察。当修行者能从念头的内容当中超脱出来时,会让观照更加清晰。如果执着心念的内容,观照就无法实施;即使进行观照,可能依然是在思维的范畴内。-



                  不要驱除所谓杂念,对于观照者来说,所有的念头都是一样的。在观照中没有取舍,没有驱除与控制,观照是完全放松的照看,如果你只是看,你会比较轻松,但这一点较难做到,需要训练。因为长期的习惯导致了人必须在心念的内容中进行取舍。-



                  取舍导致紧张,在驱除与保护之间进行取舍,这样的观照就没有效果。所以禅修时必须放弃取舍,放弃控制,只是观照——这比较难于做到,要通过体会与练习,逐渐地发展心的这种能力。当能做到观照时,修行就轻松了,于是你可能也会乐于观照。-



                  观照是活生生的,是当下的一件清晰的事,这需要宁静的心态。观照的本质是,不论发生什么,就让它发生。你并没有期望心理上走向哪里,让它自己走,如此则更容易看到心的本来面目。-

                  如果你要履行什么职责,要让它如何,观照的心就陷入了制造,这是怪圈。你在不断地制造心理,你的心理重点在制造。这会导致不能观察,即使在制造的同时想进行观察,那也为纯正的观察制造了困难,而这种难度在完全没有明白身心实相的人那里,会导致混乱。-



                  为了要观察心念,禅修者必须保持冷静,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看待它。最好把参与的心理冻结起来,不要允许把任何心理付诸行为,这本身需要清醒与训练。当你要参与时,你要知道,那样就不能纯粹地观照。最好把能量放在观照上,如此将会增加观照的强度与清晰度。把以前用于外在的心理能量,让它回归,用在观照自身。-



                  如果让心理自由地流动,那么,心念的本质更容易表面化,它容易浮现在表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保持平等心的缘故。平等心不是冷漠,它只是让所观照的对象自由,给它自由,以便观察。如果你要驾驭对象,你就无法观察。-

                  观察意味着双方的自由,观察者是自由的,被观察的也是自由的,这样就有了真正的面对面——观察就开始了。如果要控制对方,双方就都不会是本来的面目,观察与了解就无法进行。这就象人们都以假面具来接触的时候,都是无法了解对方的。-



                  心念的矛盾可能生起,观察者要允许它们,允许任何自发性的矛盾产生,而你只是看着矛盾——不要想去解决。如果脆弱进来了,你也只是看着,不要想把它改正过来。你可能认为脆弱是不好的,认为禅修者是有智慧的,不需要脆弱,于是你可能会反感它。只要还在取舍,你就没有观照,只要进行真正的观照,你就不会取舍。-

                  收起回复
                  • 18楼
                  • 2011-09-08 16:38



                    爱好与排斥必须休息下来,禅修中不需要它们。修行者要放开一切,让思想自己进行,不要管它是什么,不要制造什么,如此纯正的观照才能实现。这是一项能力,需要训练才能获得。只是知道这些,可能你还无法做到,所以禅修需要练习。-



                    总之,放松心理,不去控制,也不以世间的标准去衡量,如果做到这一点,心就会进入另一种纯净的时空——也有人把它描述为时空的停止或消失。无须担心,当放下控制,也许你会担心这是否会产生混乱,是否会完全失去控制,其实不会。让一切自由的时候,心也是自由的,在自由中不会有混乱,反而是秩序井然,并伴有清晰的观察,这时的观照是完全不费力的。-



                    让心理流动,你只是轻松地看,如果有错误,没关系;如果某件事很难办,知道就可以了。这些都只是在内心进行。观察心念是在个体的内在进行,你无须惧怕什么不好的结果。在内在进行的修习,不但不需要控制个体思想,也无须控制其他外在的人或物——内在的工作与外在没有关系,所以不会导致不良后果。-



                    禅修就是看(观照),就是这么简单。只是看是轻松的事,控制才是费力而痛苦的。但生命的习惯是控制,是干涉,禅修让心休息下来,从根本上休息。你可能认为不控制就无事可做,现在,禅修是回归当下,让心止于一处,你只有“看”这一件事。从出生以来,也许从未“看”一眼真正的心,只是一直在它的指使下工作,现在,放下这一切,从不间断的劳作中解脱出来。而当心真正地休息下来,观察就开始了。-



                    在头脑之中、与头脑认同,就是不觉知。认为“我就是头脑”,就是不觉知。-

                    去了解头脑只是像身体一样的机械结构、去了解头脑是分离的……。夜晚会来临、早晨会来临:你不会与夜晚认同。你不会说:“我是夜晚。”你不会说:“我是早晨。”夜晚会来临、早晨会来临,白天会来临,然后夜晚又会再来临;轮子继续在转动著,但是你仍然保持警觉,你知道你不是这些东西。而对于头脑也是一样。-

                    愤怒会来临,但是你忘记了,你变成了愤怒。贪婪会来临,你忘记了,你变成了贪婪。憎恨会来临,你忘记了,你变成了憎恨。这就是不觉知。-



                    觉知就是看著头脑充满了贪婪、充满了愤怒、充满了憎恨与**,但是你只是一个观看者。于是你就可以看到贪婪出现,变成了一片广大的乌云,然后又消散不见,而你还是不受碰触。它能够停留多久呢?你的愤怒是暂时的、你的贪婪是暂时的、你的**是暂时的。只要稍微看一下,然后你就会很惊讶:它会来,而它也会走。而你仍然是不受影响的、冷静的、平静的。-



                    那么不论什么东西进入了你的头脑,你都只是一个观照:“这也会过去。”那种观照就是觉知,但是我们会认同。我们变成了贪婪、我们变成了愤怒、我们变成了**。不论什么东西来到我们的意识前面,我们都会认同它。头脑只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世界上的云、它反映了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某人侮辱你,然后就有愤怒,它是一种反映。美女经过,然后它反映,那是**。而你马上会认同它。-

                    保持一点距离……慢慢的你会发现距离正在变大。有一天头脑会变得如此的遥远,它完全不会影响你。-



                    这就是回到家、这就是佛性。这就是生命中无法被用尽的法则。如果你可以成为一个观照,你就能够经历一场很大的转变:你会了解你真正的自己。-



                    要成为静心的、要成为祈祷的。要记住这两句经文:“这也会过去。”那会帮助你静心。以及第二句经文:“该发生的自然会发生。”那将帮助你成为祈祷的。而当静心与祈祷会合时,你就站在意识有可能攀上的最高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