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笔挥洒 醉态可掬——苏轼《登云龙山》赏析

 VV美丽人生正无限VV 2014-02-19
来源:《语文天地》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刘文胜;

信笔挥洒 醉态可掬——苏轼《登云龙山》赏析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收藏   推荐

登云龙山苏轼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这首著名的七句诗,写于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府。诗中作者信笔挥洒,为我们描写了一个醉态可掬的太守形象。作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醉成这般模样,是否会影响苏东坡的形象呢?答曰非也。正所谓“物到醉时情最真”。它是苏东坡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如果想读懂全诗,真正了解当时的苏轼,必须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调任徐州,七月就遇到一场巨大水患。黄河在河南澶渊决堤,大水到了徐州城下,当时“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苏轼《河复》诗序)。在这些日子里,苏轼率领徐州的官吏、士卒、百姓,大力防守,抢救了徐州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次年,元丰元年(1078年),徐州大地又发生了春旱,灾情十分严重,从作者的诗中“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苏轼《起伏龙行》)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作为地方官的苏轼,又必须带领他的人民,投身到抗旱的斗争中去。经过两次与大自然的殊死斗争,徐州大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丰收景象。...... (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下载本文     订阅本刊    开通阅览室
如何获取本文>>          如何订阅本刊>>

相关文章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