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身体与魂灵,能做到恪守大道不离不弃吗?凝神聚气,能做到温柔和顺状如婴儿吗?涤除杂念内视心灵,能做到非树非台无瑕无疵吗?爱民治国,能做到顺从自然不谋智术吗?感官交通外界,能做到举一反三吗?明达古今,大彻大悟,能做到清净闲散无欲无求吗?生它,养它,自己生发不是占有别人,在实践中不能完全倚仗过去的要验,使之生长而不宰割,这就是最根本的方法。 [解读]: 老子在前几章已经讲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但是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如何修炼自己,提高自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呢?本章老子讲了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修炼的目标,也就是要达到的境界,二是修炼的方法。 能做到身心合一,是不容易的,人往往是想的,说的和做的都不一致,而这些恶习,究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非常之道,没有恪守非常之道。老子用状如婴儿来比喻淡定专注的的行为,我想用一个词再深入解释一下,这就是“天真的平常心”,如何理解,还是仔细去体会吧。我们每天行为(包括对股票的分析买卖)都可能出现一点瑕疵,我们发现它,我们要涤除它,这样才能实现修炼的目标。爱国治民当然是很大的话题,但是小事是同样道理,也就是不要胡作非为,顺应事物内在规律。“天门开阖”,就是人体感官的运动,对各种事物的感知分析。“能为雌乎”就是象雌性动物一样繁衍生育,引伸开来就是举一反三。大彻大悟,无所不知当然是修炼的最高境界了。以上六个方面是老子讲的修炼目标,即第一个层次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修炼的方法,共有五个方面,“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应该这样理解,在实践中会孕育产生各种经验,要不断地积累它,产生经验不是照搬前人和别人现成的经验。一旦成为经验,可以指导我们实践,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倚恃过去的经验,要让经验不断地发展而不能随意宰割。这就是与自然相呼应的深奥的智慧学问。体现在与时俱进的观念。 “玄德”:这个词在道德经中一共出现四次,第十章是第一次。这个也有很多解释,有时间再一一列举吧。这里提出我的解释。 “玄”,老子有解释:“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所以玄就是有和无的统一体。现在哲学讲“对立统一规律”,很好理解,但是“统一”在何处呢,不研究统一在何处,又何谈指导实践呢?老子提出“玄”的概念,解决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问题。 “德”,这个很明显,有人解释很晦涩,有人解释不着边际,但不管怎么说把德理解为“品德”,现代意义上的和法律相连“道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德”是什么,就是用“道”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 “玄德”,也就是不断探究,一层一层挖掘出的最根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当然这个解释还要大家去领会,因为怎么解释也只是“非常名”,至于“常名”,老子第一章已说过,“名可名,非常名”。 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强调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真正的“无为”。 “能为雌乎?”,大多译者把这句译为:象雌性动物一样柔静,或是以静制动等。我认为不妥。首先,从现代人类来说,似乎雌性是安静柔弱居多,但是原始社会也未必。老子说的是雌性并非母性,所以要再看看整个动物界,雌性比雄性凶猛的也多的是。其次,柔弱以静制动等译法与“能无为乎?”这句意思相近,老子不可能让六个排比中出现意思相近的两句。再次,雌性孕育万物,繁衍后代的作用是根本的,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句和本句是相应的。再次,本章随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也和“孕育万物,繁衍后代,举一反三”的意思是一致的。综上所述,我认为用“孕育万物,繁衍后代,举一反三”解释应当是最妥当的,尽管我从各种资料查阅,还没有发现有这种译法。 [感悟]: 结合股市操作,我们就要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这些经验要来自自己,不能死搬硬套占有别人的现成经验,而且在实践中不要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因为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让经验不断地更新,保持其先进性。通过以上方法,不断修炼自己,达到以下境界:1、有坚定基本理念,身心合一。不会跟着感觉走,头脑有清晰的方法,或是有具体的操作计划,但是总不执行。2、有一颗“天真的平常心”。股市的涨跌那是客观存的,没有涨跌,何谓股市,所以不要让涨市的涨跌影响自己的情绪,要婴儿一样专注地去分析,但还要象婴儿一样淡然地去面对结果。3、认真审视自己每天的失误。我认为股民都要记一本股市日记的,总经失误就是总结经验。4、不乱买乱卖,做到“无为”。要按股市的基本规律去操作,不要“胡作非为”,因为股民很多情况下都是刚刚操作就发现自己做了一件傻事,但是不即时纠正,抱着幻想,越陷越深。5、做到思维发散,举一反三。股市要有发散思维的,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只会跟风操作,每次都慢半拍,不套你套谁呢?6、大彻大悟。这是最高境界了,当然大彻大悟并非不会失误,只是有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六根幅条共同撑起一个架子,妥当处置空虚,就有了车子的用处;团和粘土做成器皿,妥当处置空虚,就有了器皿的用处;开凿门窗形成居室,妥当处置空虚,有了居室的用处。所以说“有”是事物占有的部分,“无”是事物为人所用的部分。 [解读]: 本章很好理解,各种版本的译文差别不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目的是创造一件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这个“使用价值”就是老子说的“无”。生产物质资料就要耗费生产资料和劳动,这个就是产品的“价值”,就是老子说的“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一个规律。老子的思想已经涉及近代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不可思议,但是这是事实。如何通过最少的有实现最大的无应当是现代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 [感悟]: 经济社会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不可避免出现了股票。当然最基本是价值规律还是股市的基本规律,但老子提出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给我们炒股提供了很大启发。如何用最小的全价值实现最大的使用价值这才是效益最大化的根本。如何前若干年涉入垃圾发电的企业将没有价值的垃圾变成了电,最石脱硫企业将污染环境的硫变成了有用的硫酸,现在某企业准备搞绿色能源综合型环保公司,这不仅仅是垃圾发电和脱硫的问题了,各种资源都要综合利用,这才是根本。青岛地价居全国前列,目前有一公司在青岛进行填海造地,投资6亿元造地2661.7亩,土地使用证已办理,最保守估计,价值60亿。这样的公司很多,大家不妨找一找,共同学习。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让人视觉被蒙蔽,五音让人听觉被蒙蔽,五味让人味觉被蒙蔽,驰骋田猎让人心智迷乱,难得的财物让人行为受到妨害。所以圣人求温饱而不求赏心悦目,放弃那些得到这个。 [解读]: 老子生活的年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下的,老子认为,为腹和为目就是彼此对立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这已经不是对立的关系了,所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老子本章的思想,不是去彼取此的问题,而是先彼后此的问题。“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个道理还是存在的,君不见多少明星陷入吸毒门,多少高官利令智昏,多少生如夏花却又精神枯萎......但是五色、五音、五味等能满足人们合理的欲望,使人得到精神愉悦,在社会发展到今天,达到为腹之后,我们还要为目,这个为目,我想就该有一个规则,这个规则,核心一点就是老子第五章提出的“守中”。 本章的译文基本一致,但我对“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还有一种解释,从自我感觉上这种解释还稍逊于上面解释,但仍很有道理,也许再查阅一些资料后我可以重新坚定我这种解释。这种解释就是“圣人做事来自内心的经验而非视觉感触”。因为五色、五音、五味的诱惑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掩耳盗铃地回避它。 [感悟]: 从去年以来,股市资讯满天飞,电视台,报纸电台到处都在荐股,打电话透内幕,做黑庄,老鼠仓赢利分成,卖软件教你一夜色暴富等等,明骗、暗诱、使套不一而足。真是五色、五音、五味都找上门来诱惑你,你还有视觉、听觉、味觉吗?没有了吧,快去修炼,不修炼上当没商量。如何修炼,第十章已经讲过。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什么是宠辱若惊呢?以为下为尊,得之失之达到惊惧的程度,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什幺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的忧患,是因为我有身,如果我没有这个身,我还有什幺忧患?所以以合自我与天下者为贵,这样的才可以将自己寄托于天下;把合自身于天下作为一生的追求的才可以托付天下给它。 [解读]: 得到别人的宠爱和赞赏,为得,被别人羞辱或夺取,为失。得、失,在我的心目中,有多重要,为惊。关注他人的评价和爱恨,是谓宠辱若惊。究其原因,究其原因,是有个对“自我”的执着,认为“自我”比“天道”更重要。如果追求天道而淡弱自我,又何必在乎生老病死与恩威宠辱?由于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影响,“众生平等”观念在中国人心中很淡薄,所以“自我”思想很膨胀。滚滚红尘,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现在人们意识中的宠与辱再过若干年又有谁能记起。鲁迅笔下的阿Q因自己身上虱子别人的小,感到很屈辱。我们在感到好笑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又比阿Q能高明多少,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只要走出自我,就可以看到天道的面目。 [感悟]: 炒股可以看出人性。股民过多地去关心明天股指会跌多少,某某专家明天推荐买什么。他们根本不知道或是早已忘记股市的根本是价值规律,我们对股票进行科学地估值,看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才是研究股票的根本方法。脱离这个根本的股市之道,我们只会象宠辱若惊地去对待股票的涨跌。 第十四章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它却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却听不到叫做希,捉它却捉不到叫做微。这三种都是无法穷究的,所以把它们混同在一起。它突现也不明亮,隐匿也不幽晦。绵绵不断不可名状,与无相勾连。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事物的象。这是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迎着它走看不到它的面目,跟着它走又看不到它的背影。秉承远古的道来统御现有,能知道的远古的初始,这就是道的轨迹。 [解读]: 老子本章讲的其实是现代高等数学的极限理论——微积分学的精髓。很多刚从初等数学跳到高等数学的学生焦头烂额。包括数学系的学生,一些人到了毕业,还对为如此抽象的极限理论不甚了了。但几千年前的老子已经深入领会了极限的理论,他用形象的描述表达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庄子在《天下篇》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更形象地表达了极限的概念。 极限的概念在经济中非常常见,比如养鸡要四十天卖掉,并不是说第四十一天利润就不增加了,而是第四十天边际利润到达极限,第四十一天边际利润将减少,也就是说第四十一天你喂鸡消耗的饲料不如喂一只新出生的小鸡利润大。 [感悟]: 我不提倡炒作效益非常好的蓝筹股,其原因就是既然效益非常好,即使利润可以继续增长,但其边际利润很多情况下程下降趋势,所以不宜长期持有。再比如今天年几个月炒作的新能源。即使在目前传统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的成本仍居高不下,可以说新能源下游都在赔本赚吆喝,当然许多企业是为了将来的战略布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太阳能就要分清投资方向了,在一哄而起的情况下,首先受益的就是上游企业,具有技术垄断的企业,而最居投资价值的将是子公司或入股公司介入新能源又将IPO或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时候掌握天道的人,微妙玄邃无不通识,深晦而让别人无以辨识。因为大家不可辨识所以勉强描述一下它们的样子。人们以为它谨慎小心仿佛在冬天穿越冰河,以为它犹豫彷徨好像惧怕所有的邻人,以为它庄重严肃好像在做客,以为它散漫无形好像融化的冰。以为它敦厚纯朴的象石头,以为它心胸豁达的象山谷,看来难以辨识仿佛一条混浊的河流,恬淡广阔象大海,幻化流动好像永无止息。谁能使混浊在静置下逐渐清静?谁能使安稳在拨动下逐渐化生?秉承这天道者不会让它满溢,只有这样才能隐秘的造就新的事物。 [解读]: 老子认为“善为士”不光要修炼自己的思想,还要修炼自己的人格秘括性格。本章就是诠释了人格修炼目标。用现代语言总结就是:谨慎、理性、、敦朴、心胸博大、深邃、与时俱进。 [感悟]: 人格的修炼的确不是一日之功,但从投资股票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可能对自己要求太苛刻,所以只能慢慢地对自己严格要求。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进入虚无达到极至,恪守纯静达到深层。 万物都在运作,我观察它们的本原。事物虽然众多,都要归附它们的本原。这种归附就叫做静,静也叫做复归它们的命数。复命就是“常”,知“常”才可以通达明了。不知“常”,肆意妄为就会凶。知道恒常就要包容万物,有这样的心才能更客观的看待事物,也就成为事物的领首,这是顺乎天命的,顺乎大道的,这样才能长久,身躯消亡了也不会死去。 [解读]: 老子在本章用抽象的方法讲了得道的过程。我们仔细领会就会发现,得道的过程其实就是要跨过一道门槛,也是认识达到另一个境界,这一步就是“知常”。“常”的概念我们在第一章已经讲过,这个概念要大家去领会,我们只能去讲如何去领会,而说不出它是什么。明白了“常”,即为“知常”。当然老只抽象去讲了一个方面的“知常”,在现实生活在“知常”是多层次,多侧面的。 [感悟]: 还是股市为例,我们说股市之“常”可以说是价值规律,但明白这种价值规律就可以把握股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又如何把握吗?做为散户来说,有投资者自身的特殊性。做为中国股市来说又有市场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决定散户在炒作中国股市的时候又会有独特的“常”。这也正反映了“知常”的多层次,多侧面。 许多人每天听股评家推荐股票,或是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报告来投资,最终赔得一塌糊涂。为什么?他们忽视了散户的特殊性。我们小时候都学过小马过河的故事,想想你会明白的。 有的人说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是骗人的。我们想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是一样的吗?用美国价值投资理论在中国能行通吗?但我们不能不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找出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的不同,再根据不同修正价值投资理论,形成具有中国股市特色的价值投资理论,这们来做股票会输吗?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高明的方法让人们不察觉,其次让人们亲近赞美,再次让们畏惧,再次人们就会指责了,信任不足了也就有不信任了。看起来遥远又少拨动,事业成就了,人们都以为自然如此。 [解读]: 很多译者把本章理解为治国之道,我感觉这太狭隘了,治国只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部分,老子的思想应该具有更普遍的实践意义。不管从治国、管理、甚至百姓生活的层面上说,本章都是讲人际之间的智慧。比如我们讲为师之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感悟]: 用人际关系和股票拉到一起肯定是牵强附会,这也不是我的行事方式,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还是能给我们很多启示的。 我们经常有这种感觉一只股票不知不觉变成黑马,股价翻了一番甚至涨了几倍,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是摸不着头脑,其实这都是庄家高明的手法。我们看破这些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虽然庄家是不知不觉,但肯定会有蛛丝马迹,我们既然分析出这个道理,下一步就是如何时找蛛丝马迹了,如何在庄家悄悄动作时就关注,与庄共舞呢?我们以后会谈到的。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被废弃才有仁义产生,有智慧的人出现了才有了大的欺诈,六亲不和睦孝慈才被推崇,国家昏乱了才有所谓的忠臣产生。 本章体现了老子彻底的辩证法思想。为什么说彻底呢?因为只有他敢于将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存在置于丑陋之下。但这就是真理,绝对的矛盾论和对立统一思想。对于礼教至上的孔子也只会把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当作上天的意志进行宣扬。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老子的思想是辩证的,唯物的。 [感悟]: 辩证唯物的思想应该是贯穿于整个股票市场的,我认为炒股票首先是要学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如果你嫌辩证唯物主义太枯燥就读读《道德经》吧。我们用老子的句式说几句:只有绩差股,效益才会爆发;黑马从来都是从绝境中跃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