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求 —— 一篇不那么励志的文章

 联合参谋学院 2014-02-21

       一直想写这篇不那么励志甚至看起来似乎有点颓废的文章。写作的动机源于周围有太多优秀的人,在工作和事业上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我,却是以我最看重的东西为代价换取的,这些东西包括:健康、亲情、较纯粹的友情(不功利的那种)、青春的时光、保证生存的基本物质、主(如果我成为基督徒的话)。

         是有高人可以把一切都处理得很好,但大多数人不是高人。此外,还有一些看似高人的伪高人(最典型的是那种看似一切完美却突然驾鹤西去的成功人士),骚动着大部分屌丝的心。

        读研时,至少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同学认为我很适合读博,至少有3位老师极力劝我读博(就像当初有一堆老师劝我不要离开数院去学金融一样),然而我最终的选择是工作。虽然我个人觉得象牙塔里面比较纯粹,也喜欢研究,但如果我的所学不能通过实践检验的话,那将是再痛苦不过的事。从小到大,能基本做到从心选择,是我最自豪的一点。

       然而,正式选择工作前,我内心一直有个矛盾:很多人都说金融界看似光鲜的工作其实是很累人的,有的甚至需要经常通宵(如投行),这跟我早睡早起还要午睡的个性实在不太相符。因此,如果我找一份在世人眼中比较好的工作(或实习),当我能力还不够时,就一定会遇到长期加班,甚至熬夜却完不成任务的情形,严重触及我的底线。到时,我怎么办?

       是下面这则故事,让我从纠结中走出。

       戴尔公司总裁戴尔很看重一名员工,但那名员工其实并不是公司的最高层,而只是个较普通的中高层领导。当戴尔刚创业时,这位员工管理着10(以下数值都是虚数,具体记不清了 )个手下,工作很出色!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总裁让他管理100个手下。他接受了,依然干得很出色!过了一段时间,公司的规模也更大了。总裁想给他更高的工资,提拔他管理1000个手下,但被他拒绝了。他的回答是:“我现在的能力还不够,如果让我管1000人的话,我会管得很糟糕,而且也没时间提升我自己”。总裁很理解他,同意了。几年过后,那个员工现在管理着10000人(有能力后自己主动要求晋升的),虽然他仍然不是戴尔公司的最高层,却成了总裁眼中最看重的员工之一。这则故事的关键词首先是合适(或舍得),其次才是努力。这就是我要的答案!

       我当时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工作,也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舍得。有很多人,爬到一定的高位就不舍得下来了:有管理800人的能力,刚管理着1000人,却眼巴巴地望着管理10000人的岗位。每每见到那些身处名校名专业或世界500强的朋友向我抱怨学业、工作太累时,我心里想的是:没人逼你,那是你为优秀所付出的代价,是你放不下。

       从那以后,我便有了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如果我目前的能力有100,公司布置给我80的任务,我会用100的态度去完成;如果公司布置给我120的任务,我会挑战自我去努力完成;但如果公司布置给我200甚至更高难度的任务(将威胁到我的健康,占用到我的休息、思考和提升的时间)时,我只能抱歉但坚决地拒绝(但会事先和领导沟通)。

       当世俗优秀者选择以财富、提升个人能力为导向时,我选择以幸福为导向。

       我很清楚:这个选择,将注定使我不会成为能力最优秀的人。就专业能力而言,已有好多同辈和后辈,远远超过我,那是他们辛勤付出所应得的。原因很简单:我比较勤奋,但没他们勤奋:当他们在加班加点写论文,赶实习任务时,我可能在看《非诚勿扰》,可能在玩三国杀,也可能像现在在写日志。

       不错,不断挑战自己,战胜困难,的确是可以提升自己,但然后呢?对我而言,如果不能提升幸福感的话,只为提升能力而提升能力,意义是不大的。我的“偷懒”,可以令我比较幸福,值了!

       除了真正重要的人和真正重要的事,没有人能够动我休息时间。在校努力了那么久,就是为了能认真工作,享受生活,把时间留给自己和所在意的人,而不是过劳死~ 找不到大家眼中的好工作,我宁可降低身份,退而求其次,不会在意他人眼光。这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小时候天真地认为:只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就能找到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大一点时,看了很多励志书,决心要做苦行僧般的生活,挑战一切困难,成就一番伟业;再大一点,才发现周围有很多人,正很努力地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累。

      现在的我,只想找一份我当前能胜任的工作,努力工作,适当加班。不着急,能走多远是多远。适度尽人事,而后听天命,一切随缘!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之前的努力学习,从比较功利的角度上说,无非就是给了自己一条退路:当找不到大家眼中的好工作时,我即使退而求其次,还能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有这份自由,我已知足。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这样的选择,已经令我付出代价并将很快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我心之所以坚定,是因为我热爱工作,但我更热爱生活!

后注:

       澄清一个事实:对于那些在工作和事业上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我,却是以我最看重的东西为代价换取的人,我保持中立态度。这样做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不同人价值观不同罢了,人人都有自主选择其生活的权利。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我所求》,而非《我们所应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