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中降逆 醒脾扶正,再次治疗一例噎嗝病人

 杏林博览 2014-02-21

             温中降逆 醒脾扶正法,治一例噎嗝伴外感风寒病人

    我写过一篇《半 夏 用 途 广     量 大 则 效  》的文章,也写过《丁蔻理中汤加减辨治胃痛腹痛》的拙作,今天再次老调重弹,谈谈温中降逆醒脾扶正法,治疗一例噎嗝病人的经过。

      赵昌某,男,63岁,长坪村3组人,农民。2013年12月11日初诊。

      主诉:恶寒身痛伴呕吐不思饮食一周,加重呕吐一天。

      患者素来就有轻微的饮食梗阻的情况,不敢食粗硬食物,常以流质饮食为主,为时已一年有余,体质瘦弱。一周前突发寒战高烧,鼻塞流清涕,微有咳嗽,遍体疼痛,伴严重恶心呕吐。村卫生所按“重感冒”输液两天(具体用药不详),均因血管脆弱而失败,肌注一针“退烧药”使高烧减轻,但呕吐不止、遍体疼痛、恶寒怕冷未减轻,大便十日未解。刻诊:舌绛紫,粉白舌苔少津,脉虚弱,血压:100/60mmhg.

       分析:血虚之体,肠道失润,故大便秘结,导致腑气上逆,则呕吐作矣;久病营养不良,气血乏源,严重呕吐亦亡津液,脉管无血液濡润充养,则脉管空虚,舌干少津,吞咽受阻;虚人复感风寒,寒主收引,则呕吐加剧,恶寒发热,遍体疼痛。舌绛紫亦为寒邪作祟,血流不畅之征象。

       诊断:1、重感冒(血虚阳微,风寒外束)

                  2、噎嗝(肠道失润,腑气上逆)

       治则:第一步,扶正解表,顾护津液

                 1、中药处方:熟地2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麻黄4克,附片4克(先煎半小时),细辛3克(布包煎),砂仁10克(后煎),清半夏20克,炙甘草6克,生姜4克,大枣20克,葱白两根。一剂,水煎频频饮之,每次少量,以防吐掉。

                 2、5%葡萄糖250ml+奥美拉唑60mg,静滴

                      10%葡萄糖250ml+肌苷1.2g,维生素B6  300mg   静滴

         2013年12月16日二诊:

         11日的液体静滴失败,不得已回家,一副中药遵嘱,每次酌量频频饮服,水煎两次,却服用四天才完。现大便已通,已有食欲,呕吐明显缓解,恶寒身痛基本痊愈,舌质转淡红色,积粉白苔已转白苔,有明显的湿润之象,脉象已明显略微有力,表征已除,生机渐复。下一步专治里证。

        诊断:噎嗝(腑气不降,血虚失润,寒阻中焦)

        治则:温中和胃,降逆止呕。

        处方:丁香5克(后煎),白寇10克(后煎),砂仁10克(后煎),清半夏20克,干姜5克,威灵仙20克,云苓15克,黄精50克。三剂,水煎服。

        2013年12月20日,三诊:

        诸症继续好转,时发恶心,但再未发呕吐。患者诉夜尿频多,令人心烦。此为中气不足也,当继续健脾益气,温中和胃。以香砂六君子汤加丁寇灵仙等三剂。

        2013年12月24日,四诊:

        诸症继续好转,恶心呕吐未再复发。近日由于天气变化,偶感风寒,有时发热、身痛,夜尿仍频。舌又转轻微的绛紫色,苔薄白但湿润,脉浮弦无力。此正虚邪侵,表证又现。在前方里加川芎、苏叶以扶正解表,温中和胃。三剂。

        2013年12月28日,五诊:

        胃气基本恢复,表证已除,食纳均佳,二便正常,睡眠亦好。唯有饮食时常发梗阻感,畏惧干硬食物,喜食流质饮食。以十全大补汤加半夏、灵仙、佛手、蒲公英等化裁加减三次,服药十五剂,梗阻感觉已极其轻微。现仍继续观察治疗中。

         体会:中医之噎嗝,并不完全等于西医的食道癌(本例未做过病检)。有病早治与及时合理用药治疗是其关键所在。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也就没有固定的治疗格式,所以我们临证必须找出它的突破点。例如本例病人如果不是重感冒,还抱定必死心态在家不治而等死,能获此明显疗效,是医者与病家均始料未及的。始终以扶正驱邪,助使气血津液化源恢复是主线,是取得疗效的主因。没有大量使用西医药伤其已极其有限的正气并且产生耐药性,也是中药能够取效的主因。幸运乎?蹊跷乎?偶然乎?记录于此,望同道板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