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刚劲

 清源涵斋 2014-02-22

有朋友来访,演示后问得刚劲否?我说,未得也。刚劲者乃气力和顺所致,非努力、努气能成,努力、努气者不能得刚劲也。

我在前面短文“刚之真”一文中曾谈到:神空,意静,气稳,骨实、筋长、形真、同动、梢坚,此八者无论急缓,无论体用,无论切磋还是搏斗,恒而不易,不离须臾。此乃孙氏拳中刚劲之基础。而获得这八者的切入点就是养气

养气者,纯刚。

那么如何养气?

在拳中,气力和顺自然而已。

要想获得刚劲,行拳时不可有一丝拙力、努气参杂其中,练刚劲必须从无力入手,以整齐、和顺为要。

刚劲练成,胳膊并无格外粗壮之形。近代以来以刚劲称著者,皆生得瘦小枯干。如孙禄堂、杨少侯、尚云祥、李书文、齐公博等。

孙禄堂先生二十多岁时已造刚劲之极境,其丹田之气能行于周身各处,行止坐卧周身各处扑人于寻丈外无时不然。以后更臻感而遂通之境地。

杨少侯先生虽练太极拳,但专打刚劲,其劲短而刚,拳势快速紧凑,与其弟杨澄甫风格迥异。又因讲究出手快速、刚猛,人称“千手观音”。

尚云祥先生之刚劲罕有人及,其腹大如锅为侪辈冠,而四肢并不粗壮,腹皤皤气实其中,鼓动之,挡者无幸胜者也,谓之丹田腹打。

李书文先生不仅亦生得瘦小枯干,而且一条腿还有残疾,其小腿肌肉萎缩了,但其刚劲亦盛,其猛虎硬爬山一式,鲜有能当者。

齐公博先生,其身高与尚云祥类同,其瘦小枯干,更甚于尚,但其刚劲不在尚云祥先生之下,尚先生亦赞叹齐公博“碰不得!”

以上所举的五位前辈,皆生得瘦小枯干,而身材中等乃至高大者亦有深得刚劲者,如孙存周先生,如支燮堂先生等。刚劲与身材无关,乃养气的成就,这是当代体育及生理科学难以解释的。

而且刚劲皆以心气稳静为前提,非当代爆发力能同日而语。看现代著名拳击手泰森,其两臂粗壮,根据他的自述,其爆发力的发挥需要通过吸毒刺激神经,来唤起爆发力的冲动。而刚劲的发挥则恰恰相反,无须任何刺激,仅心气稳静而已。由此可见中国武艺的卓越。

刚劲不同于一般所讲的爆发力,其与爆发力有相似的部分,但并不完全等同。相似之处是,刚劲也是身体内外机能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不同处是,刚劲比爆发力的协同程度更高,身心参与协同的层次更多更深,协同的过程也更自然。

此外两者最大区别是现代拳击、散打的爆发力是由练力入手,其发挥需要刺激神经。而刚劲是由养气入手,其发挥以心气稳静为前提。

因此,练习中国传统武艺与练习拳击、散打方法与效果都是不同的,练习中国传统武艺,非甘愿享受寂寞而不能至。自古能练出刚劲者就寥寥无几。成材率低。而练习拳击、散打,人人可为,练习力气的作用比养气要容易得证。因此成材率高,但其境界和功用不能与中国传统武艺同日而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