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题研究:高中语文“三案·四课·五环”课堂导学模式研究

 若愚老人 2014-02-22

高中语文“三案·四课·五环”课堂导学模式研究

(一)课题选题背景

1.“三维五环”课堂导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改革之风如火如荼地吹遍祖国大江南北,经过众多老师的不遗余力,各校教学教研之花尽相绽放,为新时期教育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贵州的课改起步较晚,但各地领导重视,教师极尽全力,不断吸收、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反复在教学中实践、探索、提炼,最后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理论,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新成果。我原任教于金沙县逸夫中学,该校新课程改革起步相对较早。2007年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我们就曾做过毕节地区地级课题“三维五环”课堂导学模式研究。所谓“三维”就指新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环”指“情景创设、经历体验、探究交流、拓展延伸、总结练习”五个教学环节。但该课题有许多不足,如教师的“导”过多,学生主体的学还受束缚,教学中缺乏预设和生成,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思维。我们在研究中积累了许多改进意见和可操作经验。

2.杜郎口中学“三三六”理念风靡全国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理念指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这种自主学习模式对全国教育改革影响深远,许多学校纷纷效仿。但杜郎口模式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求老师尽量少讲,客观上造成课堂过于强调基础的读和记,有的交流讨论流于形式,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反而由于时间的仓促显得有些忽略。这和我们新课改的本意背道而驰。

3.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宰天下

洋思中学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全校学生每门课考试成绩都是优秀。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这种课重在要求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讨论、学生交流经验。但这种课也有不足,它明显地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缺乏激情和特色,也无多大魅力可言。

综上,我们通过近两年的教研尝试,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提炼出一种既符合学生实际,又极具

操作性的立体教学模式:“三案.四课.五环”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三案”解读

“三案”指导学案中的“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其作用不一,既是一个导学主体,又分工协作,构成课前、课上、课后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整体。“三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更好地和教学流程契合。编写“三案”有诸多讲究。

预习案(课前)要精心编好:

1、温馨提示:

2、教材助读:(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要问题化)

3、预习训练:(字词训练以及语文学科整体阅读的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中心、层次等等)

4、我的疑惑:(自学或小组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困难)

探究案(课中)要精心编好:

1、我的疑惑:(问题交流、二次备课)

2、品读鉴赏:(形式要多样)

3、研读探究:(本课要掌握的重点,诸如文章结构训练、语言表现手法训练等等,大的问题要设置成若干小问题,要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4、板书设计(知识网络)

训练案(课后)要精心编好:

1、检测训练:(训练是对本课知识点的巩固,是对探究内容的运用,注意读写结合)

2、评价反馈:(小组互检或教师批阅)

3、我的收获(反思建议):(教师讲授本节课后的感受或改进措施,学生学习本节课后的感悟或自主反思)

(2)“四课”定位

“四课”指“和谐课堂、特色课堂、魅力课堂、激情课堂”。这是语文课的根,是语文的生命。语文缺了这些,还有什么美可言。“三三六”也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也罢,仔细想来,应该都是缺失激情、魅力的,培养的学生只会考试,缺乏更深意义上的人文素养陶冶和文化自觉内化。

“和谐课堂”就是师生能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应该表现为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物化固态走向人化活态,充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孩子,在他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充分的表现自己,学生就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

“特色课堂”就是语文课堂要有特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的一种艺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让每节课特色与活力共存,学生和语文共舞。如:教学《窦娥冤》用“冤、怨、愿”三字贯穿全文就很有特色。

“魅力课堂”主要就是展示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它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熟读诗书,练好内功。出语声调抑扬顿挫,情真意切;语言如诗流淌,撞击心扉;哪怕就是课堂的点拨,也要精彩感人,震撼学生。全体语文教师应该记住:魅力语文课堂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境界。

“激情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要用教学激情点燃高效语文课堂。激情可以是教师的语言渐染,可以是学生的艺术创造,可以是探究的曲径通幽,可以是训练的张弛有度。激情是语文的生命。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激情就没有语文。饱含激情,课堂就会乐趣无穷。

(3)“五环”释疑

“五环”即指教学的五个环节:导-疑-探-延-练。

“导”就是课堂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前奏,是课堂氛围的渲染,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导”要诗意,或激昂悲壮,或温婉缠绵,或久旱逢雨,或如泣如诉。喜笑怒骂,尽在其中。“导”要多样,或创设诗意情境,或引经据典,或生活体验,或活动表演……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要极尽全能,调动十八般武艺尽展才情,真正让课堂激情丛生,魅力无垠。

“疑”就是质疑,是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案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在渗透自身生活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品味作者融于其中的情理及达到这一宗旨所用的各种技法中所有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问,均在完成预习案中整理成题,留待课堂交流讨论。这个过程是完全开放的,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探”就是课堂探究,是就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三维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先进行归类,然后再分组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的原则是教师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探”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提高阅读者的语文素养。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探究文本。文本解读的最终指向应该是让阅读者确实学有所得,提高阅读者的语文素养。

“探”的方式要精要。

可文字归纳贯穿。如《灯下漫笔》可抓住“一”字做文章:“一件小事”——“一种思想”——“一个真相”——“一个希望”;《窦娥冤》抓“冤——怨——愿”。教学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张弛有度。

可文眼发散全篇。如教学《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不宁静?不宁静的心情感知美好的景物时会是什么心境?作者怎样排遣自己的苦闷?再如《声声慢》作者因何而“愁”?怎样表现“愁”?等等。

可问题抓人眼球。如《祝福》可紧紧围绕“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这个中心问题展开,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可活动彰显本源。教学《鸿门宴》,曹无伤究竟是叛徒还是卧底?我让学生分成两派,每派推荐五人参加辩论赛。

……

“延”就是拓展延伸。这是对教学目标的强化,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化,是对学生人文素养最基本的渗透,是对学生欣赏和答题等迁移能力的有效培养。拓展延伸应该恰到好处,绝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脱离文本的教学内容另搞一套。

“练”就是课堂或课后练习,可是能力提升的题目,也可是作文或片段写作。练的题目应典型、精当,难易适中,数量适中。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这就是我们设计“三案”导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一入情。”鲁迅说:“创作原本植根于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王崧舟说:“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她的‘美’。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位,这才是诗意语文的终极关怀。”据此我们用“和谐、特色、魅力、激情”四课概括我们的课堂追求。其目的就是希望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和谐发展,诗意栖居。”

3.《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这是我们“五环”思路的纲领指导。

(四)研究目标

构建一种更加适合贵州学情实际、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高效简洁、更加操作有序的立体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五)研究内容及研究重点

1.研究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制定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怎样设计好“三维”目标,引领学生学会、会学、乐学,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尤其是教师胸中要有目标。要有整个高中的学段目标,有学年的学习目标,有本册书的学习目标,有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整节课的课堂结构目标,更要有学生的成长目标。如何科学简明,准确扼要,值得研究。

2.研究“三案”制作

当前导学案的编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导学案问题设计肤浅化、零碎化,缺少层次”,“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缺乏“导”的功能“,“导学案全是文字题目,缺乏吸引力”“导学案容量超载,与学情不符,完不成任务”,“以‘导学案’代替‘书本’”,“学案设计过于模式化”,等等。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3.重点研究“探”的环节

“探”是一堂课的核心,是一篇文章品读的关键。如何更科学地“探”,值得深思和探索。

4.重点研究和谐课堂、特色课堂、魅力课堂、激情课堂的营造和建设问题

“四课”建设零星的有一些研究,但都不全面。如何高效的构建和谐课堂、特色课堂、魅力课堂、激情课堂,有待课题组深入研究。

5.重点研究学生学习力及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力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学习创造力”五个要素构成,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力是一个重要课题。

学习方式有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继承接受性学习,虽然新课程理念下研究得多,但仍需深入探讨。

(六)研究思路

1.充分利用教研组资源

金沙中学是今年新组建的一所大型高中,语文组教师极多,高达42人。这些老师,趋于年轻化,有干劲,勇于改革和创新,敢于尝试和探索,不惧失败,不计得失,是一支不可多得的教研财富。我是教研组长,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功能,全面带领课题组老师,发动全组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课紧密结合,与常态课紧密结合,与优质比赛课紧密结合,全方位多角度研究课题得失,不断改进,推陈出新,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课题理论,印证理论,创新理论。

2.聘请贵州省骨干教师、省级名师、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金沙中学常务副校长邓明非对该课题作理论丰富和技术指导。

3.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创造机会,多和外界名师交流,博取众长,吸精纳华。

4.走出去,请进来,扩大交流平台。

5.拟和金沙一中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搭建校际交流平台,展示研究成果,修正研究短板。

(七)研究方法

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的起点和研究的理论程度。

2、行动研究法:把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边研究边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课堂效率,打造“和谐、特色、魅力、激情”的诗意课堂。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更佳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八)研究步骤

本课题历时3年,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8月18日——2013年9月30日)。

1、成立课题组;

2、收集有关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建立课题档案;

3、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

1、根据研究方案和具体目标,开展具体的实施过程;

2、随时反馈研究信息,进行及时调整;

3、随时总结,提炼研究结果,撰写论文并力争发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0月1日——2016年3月30日)。

1、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

2、整理“三案“导学资料,装订成册,联系出版社出版。

3、撰写课题成果报告。

第四阶段:课题验收((2016年4月1日——2016年8月)

1.上交课题结题报告;

2.课题反思。

(九)预期成果

1、课题组成员每人撰写两篇以上论文,并争取发表;

2、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3.“三案”导学集。(来源:王义翔的blo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