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究竟是为什么?我们究竟该干什么?

 乔良 2014-02-23

       在今天中国社会,有人担心知识分子堕落,有人认为很正常,杞人忧天,这个说法在我看来均有道理。为何如此?我们这从教育谈起,随便谈谈这个问题。包括钱学森之问。教育究竟是为什么?这个话题提起既感到好笑,又感到悲哀。说好笑,这个问题似乎人人都会回答,那个不教育孩子,大和尚还得教育小和尚呢,何况不是和尚!因此,提出此问题有点可笑,太幼稚!但现实的中国教育对学生,分是命根;对家长,考个好分数不仅是面子;对老师,分数高社会对你的评价高,地位就高,奖金就多;对教育干部,分高升学人数多,算是完成任务,为以后仕途打下基础;社会这样类似的观点很多很多。其中个别有识之士虽意识到这个弊端,却不知从何下手。他们自己觉得都没有错,因为层层如此,个个如此,他们个人是这个大机器的一个零件,甚至连一个零件都不算,何来力改变?所以感到悲哀。

  教育究竟为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性的独立个体,在社会中独立特行的具有个人自由的个体,具体地说,教育的结果是:有纯为道德而道德的人,有纯为科学而科学的人,有为政治而政治的人,有纯为文化而文化的人,有纯为学术而学术的人,有纯为自我精神追求的实现的人,有纯粹想经商而经商的人,或一种几种追求兼而有之的,等等各种各样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自独立而又不相互干扰的局面,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然而事实是我们的教育不可能形成如此的格局,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就不能不是金钱架空社会,政治架空学术,道德不得不给金钱让路,学术就不得不为政治低头等。有志之士要以平常心对待社会的未来,真还不能平常。为何如此?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教育,政治教育等从根本上还不能架构一种这样的社会人文格局,从本质讲,中国人还没有这种普遍的精神活法。因为学校教育是我们民族生活的缩影,社会人文格局如此。弄不好还可能走历史循环的老路,长期如此至少会导致中华文明的衰落。

  为何如此?这个问题似乎人人都会回答,可真要着手似乎有老虎吞天之感。下面我试着具体谈谈:先说学校教育。我们都知道,目前学校教育实质就是一种分数教育,虽然一定意义的分数没有错,小学六年,科目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不考虑个体的差异性,也无法考虑,典型的数值教育。提倡的素质教育,老师只是尽量变一变教法,同类东西无论你懂不懂,喜不喜欢,为得好分数,加大作业量。初中高中是差不多的教育方式,只是我们的学生,人长大了一些,科目变得多一些。这种教育的弊端很明显,学生是年复一年的刻板的训练,获得技能与技巧,而缺乏创造性,创造性本身是无法训练出来的,它来于自己心灵的思维,而不是刻板的模仿,我们的教育方式无疑是一种模仿为主的方式,其创造性是自己思维的,是无法教育训练的,能做的只能是提供创造性的土壤,提供思维成长的环境,我们的教育却不是这样,这种教育社会人士多有病垢,也没有错,这不多谈。看看对应的社会教育,家长只能跟着学校转,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加码,除此之外,恐怕也没多的了。对应的社会舆论教育,恐怕看学生的分数外,其他也是很少谈到。国家的教育管理部门的教育管理,除完成政治任务与对应的硬件外,其他似乎只是在这种机制上加力加码。说了也无力。简单的基础分析如此了。其实,就我们学校开的科目也够齐全,不能说考虑不周。错应该说错就错在我们的环境一个刀子切人,以分数从头到尾切,特别是小学一个刀子切,语文、数学、英语,除了这个其他的不管了,在实际的评价体系中更是如此。五个指拇如果用一把刀直切,这就惨了,没法用的残废手。孩子本来就不一样,非得他都开红花,或是兰花,或是紫花,这本来就是错误的,这不是花园,至少不是一个健康的现象。有的可以是一个树,有的可以是一个草,有的可以是一朵花,各自健康成长多可爱啊!为何我们的教育非要嫁接不可呢?包括我们的家长?道理很简单啊,一方面谁都不愿自己的孩子是一颗小草,因为大树会欺侮他, 虽然他没有大树的潜质,拼也得拼,最后成为残草也心甘;也有人不愿自己孩子是一颗蓝花,因为大家都喜欢红花啊,那就自己嫁接吧,虽然最后是得不偿失,可人生重来就不来第二次,何况大家都如此现象,也心安理得。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为各类小草、小花、小树等的成长提供了合适的土壤、空间、营养了吗?除了一刀切,除了占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规定的课程外,其他有吗?许多学校提都不会提,更不用说对应的图书资料等外在条件了。有这些外在条件的,我们用分数关注的是什么?我们的大学招生关注的是什么?在哪可塑性的年龄谁愿谁敢开玩笑,何况从学生到家长再到社会,从众心理作祟。兴趣爱好在小学初中就扼杀完了,更不用说高中,这就是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何来自由的思想现状?何来独立的个体发育?更不要说思维的广阔了?在实际情况,也没全扼杀,还有极少极少的异数,这不可悲吗?

  接下我们简单谈谈国外的教育,以利吸其长处。 国外也是考试的,也是看等级或分数的,但他的管理是粗线条的,对作业的布置也很粗线条化,学生自我的独立性要求很高,我们却相反。如小学五年级的作文会有《谈谈中国文化》等类似于大学研究生才谈的题目,而他们花时间像模像样的去写,查资料,看报纸,泡图书馆,最后洋洋洒洒的写出来了,老师虽也不一定全看完,但很认真的对待这些事情,可肯定来说水平不会很高,甚至是一些材料的堆积,可这却大大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具体的实践大家可以去思考或参考一些书籍,如黄全愈的教育著作根据自己经历所谈,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小学认真对待的是数学语文,其他事是不务正业。西方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独立性为主,而中国的教育多是一种依赖型为主。现在居然出现“啃老族”,大概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产物了,可最典型的例子是西方社会孩子十八岁成年,孩子用父母的钱为可耻,而中国的孩子却以此为荣,这不能仅仅怪我们的孩子,这和我们的社会环境有莫大关系。在教育这个角度说,西方这种方式是值得借鉴的,但那种对亲情的过分隔膜却不可取,关于这一点不是这里谈的问题。

  说到这里,目前我这也不想作一篇长文章,但也可以大概得出一个结论了:我们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压根儿就没有为孩子的独立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实是如果提素质教育不是数值教育,就是放任自流,在操作层面上教师无从下手,领导不知如何操作。于是出文件学生作业减压,全国减压,不允许补课,大家都玩,心理平衡些,说来是很可笑的措施,可这些可笑还是得进行。平心而论,学生补课本身没有错,只是在现实的指挥棒下,大家都是补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这就错了,这一补课,加重了这种畸形的教育,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来个家长统一管理也有道理,不许补课!不许给孩子多布置作业!全国孩子们就喊万岁了!全国同志们一起玩!这好在中国这些政策是不可能贯彻到底的,如是真贯彻到底,恐怕过一段时间,玩耍都得打瞌睡了!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可让我们的体制搞得相当沉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条件具备,包括体制与社会、家长、学校的软硬条件即物质的和思想的条件具备,学生补课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自己喜欢的发展,恐怕目前这种中国式的补课会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独特的家庭教育,以弥补学校社会教育之不足。学习是孩子的事,无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做的事提供对应成长的条件并引导,而不是让孩子,特别是给初高中孩子画一个圈子该这样,而不是那样,少管一点,多给孩子留一点空间,自然多一份独立与自由。人之恶在好为人师,用来形容中国教育真还恰当。圈子画多了,大家试想如何可能思维活跃,个性如何独立,传统家长式的思维是我们现行教育的思维。

  面对改革开放,担心知识分子堕落,担心教育堕落,这是有道理的,也是没道理的,有道理是我们的独立的人文格局根本没形成 ,还需看得清的知识精英政治精英等的引领与牺牲精神;没道理在于一旦这种独立自由道德的人文格局形成,社会就会很正常的分化为各种不同的角色,为中国社会创造出一批以前缺乏的具有原创思维的人来。钱学森之问就会解决。具体现实的建议参看《掘井式的教育:建国六十年教育反思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