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45】

 晚晴999 2014-02-24

青盲()

[病例1)钱某,,47岁。 19791124日初诊。患神经衰弱症已三年,二年前因精神下悦而症状加剧,近半月来两眼视物模糊,且日渐加重,近日来视力降至生活不能自理,曾去几家医院诊治无效,诊断为“癔病性弱视”。症见头晕目眩如坐舟中,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气短懒言,面色黧黑,脉沉细无力。检查:双眼外观无异常,视力双0.01

[治则]益火之源,填精补髓。

[方药]破故纸12,怀牛膝6,菟丝子9,枸杞子10,杜仲12,淮山药9,山萸肉9,肉苁蓉9,丹皮6克。服12,精神佳,视物转清,睡眠差,故上方去苁蓉,加炒枣仁9,硃茯神12克。服30,视力双眼均恢复至1.0。以后改服桂附八味丸,服二个月以善其后。两年后随访,两眼视力均良好。

[病案2]傅某,,26岁。19771026日初诊。患者素嗜辛辣食物,数日前大量饮酒后感两眼不适,头痛且胀,视物模糊,以后视力下降逐渐加剧。去某医院诊治,检查视力右0.02,0.1,诊断为“中毒性球后神经炎”,住院治疗数日无效,自行出院要求试服中药。患者自述头重且痛,胸闷不舒,口干欲饮,形体肥胖,舌红苔腻,脉滑数,诊断为青盲。

[治则]健脾化痰,清热凉血。

[方药]生栀子6,天花粉6,葛根12,陈皮6,川芎6,焦苍术4.5,甘草6,神曲9,柴胡6,香附7.5,姜半夏4.5克。服6,视力增加至右0.1,0.6,经水超前四天行。上方加丹皮9,共服药32,视力恢复至右1.2,1.5。一年后随访两眼无恙。(见《山东中医杂志》1983年第6)

[评析]青盲一症,外观双限如常人,但视力缓慢下降,甚至失明为其特征,属现代医学所指的“中心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等疾病。本病发生在水轮,多因肝肾亏损,日失涵养,或肝气郁结,气血失调,精血不上运荣目,或脾失健运,湿聚为痰,日久化热,痰火内结瘀阻脉络而致。总之应辨证施治,审症求因。病案1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目失涵养,拟还少丹加减,益火之源填精补髓而病愈。病案2为过食辛热伤脾胃,又加饮酒,湿热湿火搏结瘀塞脉络而致。本方拟六郁汤化裁,健脾化痰,消热凉血,湿祛痰清,脉络通畅病愈。(李祥云)

青盲()

[病案]尹某,,11,患儿于四十三天前因吵架而受惊吓,遂抑郁不伸,神志恍惚。晚间吵闹不易入睡,,天精神变乏,食欲下降。到第十天突然失明,伸手不见五指,莫辨昏晓、县医院检查,未发现眼睛疾患,迭经多方治疗无效果。遂转中医治疗。症见面色红润,两眼外观无异常,舌质淡,苔白腻厚,脉弦。诊为青盲。

[治则]疏肝解郁,化痰开窍。

[方药]法半夏6,茯苓12,陈皮4,枳实4,竹茹4,木香4,甘草3,香附3,胆南星3,菖蒲3,郁金3克。每日1,4次服。4剂后诸症均有好转,仍宗前方续服10剂后,双目复明,精神亦佳。(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8)

[评析]本案青盲,系暴受惊恐,恼怒愤愤而起,乃怒恐伤肝胆,疏泄失司所致,郁气横逆犯胃,津液被熬,结为痰火,痰火上扰心窍,遂致神不守舍:又肝开窍于目,郁气上窜于目,遂致双目失明。故以温胆汤加胆南星化痰理气,调和肝胃,以香附、木香、菖蒲、郁金疏肝解郁开窍。(黄宣能)

青盲()

[病案]刘某,,13岁。1963911日初诊。患儿四个月前因流行性脑膜炎住院治疗,住院前视力正常,住院后期两眼视力呈进行性减退。出院后,体温持续于37.537.9,胃纳不佳,眼科检查:视力,右侧0.06,左侧0.04;两眼红绿色盲,两眼光觉检查均为正常的1/16;视野检查,发现右、左眼分别有2830°的虚性中心暗点;视网膜中心动脉压,右眼46/74毫米汞柱,左眼48/74毫米汞柱。眼底检查:两眼视乳头均呈苍白色,边缘尚清楚,生理性凹陷均未见扩大加深。诊断为视神经萎缩。此后虽用中西药物治疗三个月,但病情继续发展,且已无光感有一个月。初诊时,两目青盲,面色晄白,毛发不华,身体赢瘦,举止无力。舌质赤,舌苔薄白,脉象芤数。

[治则]清其余热。

[方药]竹叶9,生石膏15,麦冬12,大枣5,鲜石斛9,生甘草12克。服药18剂后,体温正常,食欲增加。舌质红润,脉弦。热象已退,以补气血为主。处方为生黄芪15,当归12,党参15,云苓12,生甘草12,白芍15,生地18,川芎15,鲜石斛12,玉竹15,黄精15克。水煎服,每日1,早晚分服,每次冲服磁硃丸4.5克。服药四个月后,患儿面色红润,体重增加3公斤,饭食正常,身体恢复健康。视力检查:左眼1.0,右眼0.8。又服药两个月后,左眼视力1.0,右眼视力1.2(见《中医杂志》1982年第2)

[评析]本例西医眼科检查,诊断为视神经萎缩,属于祖国医学的青盲症。《目经大成》“青盲之症,起则不痛不痒,不红不肿,瞳孔不大不小,目内外并无翳障气色,俨然和好眼一般,只是不能睹物耳。”儿童在急性热病后,余热未清可患此症,此时虽大病之后气血亏虚甚为明显,但不宜首先单纯补益。若先行单纯补益,则病不能除,反有敛邪之弊,应首先清除余热,方选竹叶石膏汤加味,余热除后,始可补益,病愈。(马荫笃)

雀盲症

[病案]陈某,,62岁。患者发病前两天与儿媳吵架,以后多日未食,之后致夜间不能视物,犹如瞎子一般。病已二月,曾服鱼肝油丸及中药治疗无效。

[治则]平肝健脾,养肝明目。

[方药]石决明30,夜明砂30,苍术30克。煎水两次取汁500毫升,加猪肝100,分早晚二次煮服,最后连肝吃尽。服3剂病愈,以后用逍遥丸、归脾丸调理以巩固疗效。随访三个月未见复发。(见《新中医》1982年第10)

[评析]雀盲症又称夜盲症,一般多服用维生素A治疗,但亦有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肝肾亏损等病例虽服用维生素A罔效者。本案用“傅氏决明夜灵散”化裁,方中石决明平肝潜阳,滋阴明目,夜明砂清肝活血,苍术健脾燥湿,能输精注目以复明,猪肝能补肝养血明目。患者年逾花甲,家务劳累过重,又争吵郁怒,七情饥劳之伤,致肝脾肾受损,阴阳不调,血不养肝而发本病。今用本方可平肝健脾,养肝明目,故而病愈。(李祥云)

外伤失明(交感性眼炎)

[病案]彭某,,29岁。19731215日就诊。因右眼被牛角刺伤失明月余,左眼羞明流泪,视力突降五天。伴口苦咽干,便秘。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06。右下睑内侧有弧形疤痕,眼球内上方有弧形白睛伤口,并有色素膜在白腈(球结膜下),眼球变小变扁,黄仁脱落。眼内一片黑不能详查。左眼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羊脂状沉着物,黄仁暗赤,瞳仁缩小,眼底无法看清。舌红、苔黄,脉弦数。诊为交感性眼炎(右主交感眼、左被交感眼)

[治则]清肝胆热,祛风散邪。

[方药]龙胆草10,栀子10,黄芩10,柴胡10,生地10,泽泻10,木通10,当归10,车前子10,羌活10,防风10,银花20,蒲公英20,生石膏20,大黄15,芒硝15,甘草5克。双眼结膜下注射强的松龙,1%阿托品液散瞳。服药5,便通症减。原方先后去芒硝、大黄、龙胆草、银花、蒲公英、石膏、加黄柏、知母、玄参、麦冬、花粉、熟地等。共服35剂。左眼视力恢复到1.5,右眼0.02,加镜+9.00,D.S可增至0.2。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调理月余,停药观察。今已十二年,未复发。(见《辽宁中医杂志》1986年第9)

[评析]交感性眼炎是眼外伤的严重并发症,威胁双眼视功能。辨证多认为系肝胆火旺,给予清泻肝胆之火的方药,并结合早期局部散瞳,既防止瞳仁干缺,又能提高疗效。若初起局部炎症反应剧烈,可在结膜下或球后注射皮质激素,必要时还应口服或静滴。病情控制后立即稳妥地减少激素用量,直至停用。长期使用激素极易导致气阴两虚或气虚挟湿,这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加用益气养阴或健脾化湿药。至于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氨甲嘌岭、6—巯基瞟岭等),由于其本身毒副作用较大,又非特效,故主张不用。关于受伤眼的摘除,目前意见尚不一致。若受伤眼遭受严重毁坏,视力已无光感,估计无法恢复则应摘除。若尚存光感或有部分视力,则不宜轻率摘除,(马荫笃)

化学性外伤失明

[病案]马某,,18岁。197334日就诊。因石灰桶倾倒从头顶淋下灼伤右眼,当晚即发烧头痛,右眼剧痛,胞脸焮肿灼痛,辗转难眠。送郑州市某医院治疗两月多,肿痛消失,但右眼失明。症见右眼球表面全混浊呈一片灰白色,分不清黑白睛,仅有光感,近处亦不能辨认五指。诊断:右眼角膜、球结膜化学性外伤伴失明。

[治则]活血化瘀,疏风调肝,退膜散翳。

[方药]三七粉6(分冲),当归15,桃仁12,红花12,蒲公英20,草决明24,刺蒺藜12,桔梗12,瞿麦12,木贼草9克。服10剂后病眼光感日增,此间曾感病眼发痒可忍。加琥珀6,蝉蜕9,18剂后黑白睛基本分明,近处能见人面部及五指。加蔻壳9,10剂后白膜状伤痕显著变薄,能吃力地辨认报上字迹。上方加柴胡12,青皮12,夏枯草12克。宗此方服至5月底,翳膜状伤痕消失,视力复至伤前,欣喜返家、于1975年参军。(见《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第3)

[评析]“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能上注于目”。此精即濡养眼目之脂膏,随气血运行上注而养目。黑睛属肝,白睛属肺。患者眼球表面被碱性物烧灼,脉络受伤,瘀血阻滞,脂膏凝聚,以致失明。故从络伤血瘀,脂膏凝聚及肝肺两经着眼,投一派活血化瘀、疏风调肝、退翳之品,更用蒲公英清热解毒,以预防瘀滞化热之变,并以蔻壳辛散之品助化瘀退翳之力,促进脂膏吸收,翳膜退尽而痊愈。(马荫笃)

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视物不明

[病案]纪某,,18岁。因发热腹泻,服氯霉素后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进某医院住院治疗九个多月,用各种中西药物输血等无好转。继又并发视物不明,眼科检查为眼内出血,继续在内科治疗无效,检查:视力右眼光觉,左眼眼前数指。裂隙灯下,眼内玻璃体高度混浊,呈云雾状,并见机化及积血,眼底看不清。指压:右眼球软,左眼眼压正常。面睑虚,晄白,唇淡,舌质淡质胖,脉细,头晕乏力耳鸣,心悸纳少畏寒。西医诊断:两眼玻璃体积血,右眼视网膜剥离。中医认为:症属青盲。

[治则]温补脾肾为主。

[方药]鹿角9,党参15,龟版12,紫河车9,阿胶9(烊冲),甘草6,陈皮6,云南白药3(另吞)。服10剂后,精神好转,但仍视物不清。予原方加减续服一个月后,病情好转,左眼视力进步。血象检查:全血细胞明显增多。再予原方治疗六个月后检查,右眼视力同前,左眼视力增进至0.04,0.4。眼底检查:右眼晶状体后囊轻度混浊,玻璃体积血吸收、机化,眼底部隐约见到视网膜剥离,左眼玻璃体出血吸收,混浊减少,眼底较清楚见到视神经乳头色泽较淡,网膜血管较细,下方见到范围较广之灰白色机化及陈旧病灶,黄斑中心反光消失,见陈旧性渗出,血象检查基本正常。为巩固疗效,嘱轮换内服还少丹、人参养荣丸、杞菊地黄丸等。随访三年,身体健康。19808月检查:右眼晶状体全混,左眼视乳头色淡,网膜血管细,部分闭塞,有白鞘,黄斑部陈旧性病灶,中心反光不明显,下方网膜见大片灰白色病灶。视力左眼远0.2,1.0。目前已能工作。(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7)

[评析]本案报据中医辨证为脾肾不足,气血两亏。用血肉有情之品益气养血,补益脾肾,目得血养,病愈。(黄宣能)

上午目赤

[病案]米某,,14岁。19766月就诊。半年来,每日清晨开始,两目红赤,目珠发困,视物模糊。中午后,眼睛红赤全退,视物亦清,逐日如此,不稍变化。经眼科检查为慢性结膜炎,经中西药如泻白散、龙胆泻肝汤、荆防、桑菊等治疗无效。舌淡、苔白,脉略沉。

[治则]辛温回阳。

[方药]白术9,白芍9,附子9,茯苓9,生姜9,细辛3,2剂后痊愈。随访四年未发。(见《浙江中医杂志》1980年第4)

[评析]《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上午为阳气用事之时,所发之病,非阳气之太过。即阳气之不及。本例患者舌淡苔白,脉沉,每天上午目赤,上午为阳气用事,此时发病结合脉症,乃属阳虚。故用真武汤回阳,2剂而愈。(吕志连)

斜视(动眼神经麻痹)

[病案]傅某,,28岁。1979618日初诊。右眼不能睁大及外斜视四十余天。患者两月前右眼因视神经萎缩在某医院诊治,球后注射肌苷,在第四次注射后,当时感眼胀,次日不能睁大,并出现外斜、复视、头昏及恶心,曾用维生素B1B6B12、菸酸及针灸治疗月余,症状未改善。检查:视力右0.1,1.5,右上睑不能完全睁大,上睑遮盖瞳孔上方一半,平视睑裂宽右4,9(毫米,下同),上视右5,11,下视右2,3,右眼视轴向外侧斜,角膜映光法测约15°,斜视尺测3毫米。眼球无突出,运动向上、向下、向内受限,向外运动自如。角膜透明,知觉略减退:前房正常,瞳孔中度扩大,直径4毫米,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晶状体、玻璃体透明,眼底视乳头境界清,色苍白,中央静脉轻度扩张,动眼正常,视网膜反光稍强,未见出血及渗出物,黄斑区中心凹反射略暗,周围少量色素。眼压站测正常。左眼无特殊。全身检查无特殊。新斯的明试验一小时内症状无改善(排除重症肌无力症),白细胞9.1×10/L(9100/立方毫米),中性69%,淋巴31%。诊断为右眼外伤性动眼神经完全麻痹,右眼单纯性视神经萎缩。

[治则]祛风通络,活血化瘀。

[方药]生黄芪120,归尾6,赤芍5,地龙3,桃仁3,红花3,川芎1.5克。服5,右限睑裂上午稍能开大,眼球仍受限。服10,眼裂可睁大7毫米,眼球内转稍可活动。服17,两眼睑大小相等,已能完全睁大,眼位仍轻度外斜,仍有复视。视物距离较前靠近,眼上下视运动自如,无复视,内转稍受限,瞳孔仍中度大。服23,两眼睑及眼球运功功能恢复,复视消失,视力仍右0.1,1.5。继续服药5,以巩固疗效。随访六个月,睑及眼球运动自如,无复视,瞳孔较左稍大,直径2毫米,视力0.1(见《中医杂志》1993年第3)

[评析]眶内出血或神经损伤的吸收缓慢,因眶内脂肪的毛细血管供给较少,另外眶内压力增加后,毛细血管的扩张度受到限制,所以吸收和恢复缓慢,甚至很难恢复。中医认为外伤属风邪,本案方选补阳还五汤,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之效,故对本病的治疗起积极作用。(马荫笃)

双目斜视

[病案]陈某,,30岁。1978726日初诊。患者于19785月第三胎生育后行输卵管结扎术,术后当天下午即恶寒,要求穿厚衣,继之双目呆瞪向右斜视,不能转睛。夜眠欠佳,纳食尚可,二便正常。经中西药和针灸治疗已五十八天未效、来诊时适值盛夏,尚着厚衣,神志清楚,对答如常,双目向右斜视。舌质红,尖更红、苔薄微黄,脉微数。

[治则]安神,缓急,熄风法。

[方药]龙骨30,滑石粉30,赤石脂30,紫石英30,牡蛎30,寒水石20,桂枝6,干姜3,大黄3,甘草4克。5剂。药进2剂症已若失,举止若平人,(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5)

[评析]病起于输卵管结扎术后,手术部位为肝经所过,肝经络阴器而行少腹,肝主筋,开窍于目,因患者为肝郁之型,由于手术牵拉,筋脉拘急所致,盛夏厚衣,系阴阳失调之故。本案方选风引汤主之。方以桂枝入肝温散寒邪,以其木郁而达之,干姜助桂枝之辛温,宣通络脉,紫石英重以祛怯,以收心神;龙骨、牡蛎敛浮越之阳,安魂定惊,赤石脂助牡蛎安静,甘草和中;大黄、滑石粉乃病在上取之于下之意。药已中病,2剂而愈也。(黄宣能)

眼球固定直视(颅神经炎)

[病案]张某,,8岁。1978823日入院。患儿因顽皮,其母用手打患儿之头枕部,随之哭叫并述双目模糊伴复视,因饮食如常未予重视。五天后病情加重,精神不振呈昏睡状,头痛,头晕,呕吐,经对症处理后头痛减轻呕吐止,但眼球固定不能向各方面转动,上眼睑阵发性下垂。检查:两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消失,诊断为Ⅲ,,Ⅵ颅神经炎。经用抗生素、强的松等治疗月余收效不显,925日请中医会诊。舌黯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益气活血,滋补肝肾。

[方药]党参9,热地15,丹参15,红花9,川芎6,赤芍9,栀子9,丹皮6,甘草6克。服10,眼球转动灵活,眼睑下垂已纠正,视力恢复至1.0,眼肌各运动均部分恢复。效不更方,又服原方3,病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见《新中医》1982年第9)

[评析]双眼目珠不能转动,属祖国医学“睊目直视”范畴。《审视瑶函》日:“直视者,视物目睛不动是也,若目动者非直视也。”患儿枕部被打击,内伤血络,瘀而不行,致阴精不得升运,目失所养故视物不清,眼睑下垂为气虚下陷之征。肝开窍于目,故用益气和血、滋补肝肾之剂,使气足血沛,阴精得充,双目得养,故病愈。(李祥云)

复视()

[病案]孔某,,26岁。1979228日就诊。因是饲养员:每日凌晨起床喂牛。现感头痛头晕,右侧头部发木,渐感右上眼睑不能抬举,右眼内斜,视一为二,伴恶心呕吐已二天。检查:右眼珠向内侧偏斜30°,不能向外侧转动。苔白厚,脉沉缓。

[治则]祛风散寒,益气和血

[方药]羌活9,白附子9,防风9,秦艽12,细辛2,全虫9,蔓荆子9,黄芪12,当归9,赤芍9,甘草3,生姜9克。服6,症状大减,有时看物仍为双影。上方去细辛,生姜,又服6,视物如常,右眼球已能向外侧转动,头部右侧仍时有木胀感。上方加力参6克、川芎9,3剂病愈,一年后随访未再复发。(见《山东中医杂志》1982年第2)

[评析]视一为二又称“复视”、“视歧”,以眼球向一方或多方运动受限,伴有上睑不能抬举,头晕头痛,眼珠偏斜为特征。《灵枢·大惑论》曰:“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今患者凌晨起床喂牛,感受风邪,风寒之邪中于脑项,伤害了目系,精气因之受阻或耗散。故治疗祛风散寒活血,待寒邪祛再加用力参,川芎益气活血通络,病愈。(李样云)

复视()

[病案]王某,,28岁。1963819日初诊,1957年间出现复视,视物均为双影,目模糊不清,经治疗未效,脉弦,寸盛直上鱼际。

[治则]平肝降逆,佐以明目。

[方药]旋复花9,代赭石20,半夏9,川椒6,甘草4,石决明20,夜明砂9,茺蔚子9,白蒺藜9,杭菊花9,生黄芪9,生石膏15克。服8剂后,能看清书本上小字,但不能持久。至1014,视力完全恢复正常。19642月间复视又微发,且合并眼睑下垂,难以睁开。仍以原方出入,重用黄芪。治三个月而愈。现已半年,体健。(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8)

[评析]肝开窍于目,肝气上逆,肝木火旺亢盛,乃见头晕目眩复视,咽干溲赤之象。故拟平肝降逆,清火明目之法,用旋复花代赭石汤治疗,药症合拍,收效甚捷。(黄宣能)

瞳孔散大症

[病案]周某,,23岁。196358日初诊。因测图绘样,用目用脑过度,常头目胀痛,眩晕阵作,夜晚多梦,口苦咽干,低热盗汗,双眼流泪。近半月来,视力明显减退,视物模糊,细字看不清,时为忧虑,诊察瞳孔散大如黄豆大小,询月经来潮量少,色黑夹块,去冬小产,迄今未孕。舌红、苔少,脉细尺弱。

[治则]滋阴涵木,补益肝肾。

[方药]熟地黄20,山萸肉20,淮山药10,茯苓皮10,建泽泻6,粉丹皮10,女贞子15,早莲草12克。连服12,瞳孔较前收缩,视力增强,头目胀痛仍在,为阴虚肝气不调。原方加夏枯草、香附,再进6,瞳孔、视力均恢复正常,余亦随之而减,更用逍遥散,四物汤,以补血调经,(见《黑龙江中医药》1983年第3)

[评析]本病有内外因不同,故治疗当分虚实。一般由于外因而病又初起者,则多属实热,风热上攻,治宜散风清热,平肝潜阳,如防风、菊花、石决明、白蒺藜、黄芩、栀子之类,病程日久,反复发作者,则多属虚症,肝肾阴虚,治宜滋阴涵木,补益肝肾,可选用明目地黄、补心丹、六味地黄之属。本例是由于用目用脑过度,导致肝肾亏虚,古人说:“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眼睛之所以能视万物辨五色,有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上行灌输,若当精气不能上荣于目,就会产生模糊不明和内障、瞳孔散大等病变,法当滋补肝肾,益精气为治。(马荫笃)

眼肌麻痹

[病案]杨某,,43岁。198194日就诊。患者一个月前出现两眼复视,右眼球转动不灵活。二十天后,上睑下垂不起,饮食、睡眠如常,二便正常,眼部检查:视力右0.9,1.2。右眼上睑下垂不举,下睑闭合无力,眼球外斜约5°,向内、向上、向下均不能转动,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清,瞳孔较左侧大,眼底镜检正常。诊断:右眼肌麻痹(上提睑肌、下眼轮匝肌和内,上、下直肌、瞳孔括约肌麻痹),第Ⅲ、Ⅷ颅神经受损。舌质黯红无苔,边有齿印,脉弦细无力。

[治则]祛风活血,益气养阴。

[方药]羌活10,防风6,荆芥10,白芷10,细辛3,当归10,川芎10,桂枝6,党参10,连翘10,生地15,肉苁蓉15,生姜5,大枣6枚。右太阳穴贴拔风膏(红蓖麻仁100,川乌5,草乌5,冰片2,麝香2克。将川乌、草乌烘干碾为细末,和冰片、麝香共研成粉,与蓖麻仁共捣如泥,装瓶备用,用时将药物摊在3×3厘米麻纸上,外贴),隔日更换一次。3剂后,右上睑已能向上微举,眼球转动稍有改善。继服至23剂后复诊:右上睑上启正常,下睑闭合良好,睑裂左右等大,眼球向上,向内、向下,向外运动自如,两眼瞳孔等大,对光反应灵敏,复视消除,眼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头及眼部均无不适。视力右1.5,1.5。历时一个月,痊愈。随访一年,一切止常。(见《中医杂志》1983年第3)

[评析]眼睑下垂多出脾虚正气不足所致(眼睑属脾),故多用补气健脾之品治疗。本例结膜充血,齿龈舌则知有瘀血,阴伤,故用祛风活血汤加养阴之味,阴盛气复而病愈。(马荫笃)

目衄

[病案]彭某,,46岁。初患伤寒,迭经数医误治后,继而出现双目大眦血液沁沁而山,长流不止。伴见胸闷,口渴,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通腑泄热。

[方药]大黄15,生地15,栀子12,黄芩12,芒硝10(化服),甘草5,茅草根50克。2剂即瘥,续服六味地黄丸善后。半年后访,康复如故。(见《辽宁中医杂志》1989年第8)

[评析]此例因患伤寒医治不瘥,寒邪化热迫血妄行,灼伤脉络而致目衄。病在上而治其下,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使热得以下泄。恰如釜底抽薪,不治血而自止,此谓“上病下治”也。(马荫笃)

耳、鼻、喉、口腔科

耳廓麻木

[病案]夏某,,35,1982年10月12就诊左耳廓麻木已一年,曾服中西药无效。诊见心烦易怒,胸肋胀闷,痰黄量多,舌红,苔腻,左关脉弦滑有力。

[治则]清火化痰,开窍通络。

[方药]黄芩12,半夏12,陈皮12,茯苓12,竹茹12,僵蚕12,柴胡10,枳实10,菖蒲6,甘草6克。2剂后耳廓麻木明显减轻,续服2剂而愈,随访一年未复发。(见《四川中医》1990年第4)

[评析]耳廓麻木颇为少见。本患者显见足少阳胆经经气不利无疑,因足少阳经脉上入于耳。故方用温胆汤加黄芩清火化痰,柴胡引药入病所,僵蚕散结行气通经脉,菖蒲行气化痰利清窍,使火宁痰化,经气复通,麻木告愈。(吕志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