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都要做表率 衡量人才的两个尺度是:激情和能力。 在工作中,葛洛夫上进、严格要求。他直言不讳,精力充沛、头脑冷静、擅于分析、具有天生的煽动能力。他高度参与和注意细节,公司内每件事都有清楚的规范,人人都依此标准行事。甚至连公司留言部分,也份“需要行动”、“背景资料”、“重要资料”等不同等级。葛洛夫表达力极强,既能鼓舞下属又让他们感到害怕。英特尔的一位经理说:“他如此强大以至于能把每个人撕成两半。与他接近的人都知道他对人敏感,但他不会让友谊来妨碍对高业绩的要求。” 一个企业要想并购成功,可以借鉴以下六点: 为有效进行员工绩效管理,爱立信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评价系统。爱立信认为,员工通常会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我的职位及其工作内容是什么?这个职位应得到怎样的报酬?我该怎么做?我如何能改进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和管理者总是一起来回答这些问题。 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职位分析形成规范的职位说明书,明确任职员工的责任,并据此确定员工的工作目标或任务;通过职位评判职位的相对价值,建立公司薪酬福利结构及政策,使员工产生较清晰的期望。管理者的根本任务是有效完成部门绩效,因而对下属绩效进行评价与管理就成了其当然且重大的责任。 爱立信的绩效评价系统建立在两个假设基础上:一是大多数员工为报酬而努力工作,除非可获得更高的回报,他们才会关心绩效评价;二是绩效评价过程是对管理者和下属同时评价的过程,因为双方对下属发展均负有责任。 绩效评价有两部分内容:结果和成绩(目标,应负的责任,关键结果领域),绩效要素(态度表现,能力)。目标结果一般以量化指标进行衡量,应负责任的成绩一般以责任标准来评价。绩效要素包括:主动性、解决问题、客户导向、团队合作和沟通,对管理者而言还包括领导、授权和其他要素,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是两部分内容评价结果加权后的总和,两者分别占60%和40%。对员工进行公正的绩效评价,有利于公司人员相对稳定。 以人为本的误区 我觉得在商业上,以人为本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这个概念在中国的流行始于诺基亚的广告:以人为本。但我查了一下诺基亚广告的原文,发现原文是“connecting people”——直译是“使人联结”。不知道译成中文,一个手机怎么就成了莫名其妙的以人为本了。 创业投资十大策略 一、将投资资金数额减到最低 三、对客户要大方 新事业不宜对顾客收费过高,有时要提供免费服务给顾客,让他们知道你能做什么。就算后来没有签约,他们也会介绍其他客户给你。有时,你得用小鱼钓大鱼。 鲍瑞坚: “专业和工作并无必然的联系,只是思维方式的确立和完善。做任何事,凭的是智慧和理念。” 坐在智慧广场27楼的办公室里,偌大的玻窗挡不住他那双富有穿透力的眼。他坦言:“我把工作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做什么,都是感受自我、认识自我及学习、成长的过程。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工作选择也应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诚实信用,注重自我,就象是经营一个品牌。他说,品牌是一种积累,做人也是! “在任何公司,是需要凭智慧用心投入去做,包括艺术性。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操作方式,一个公司里,上下级之间,重要的是相互沟通与尊重。” 望着自信达观的他,你能够感觉到他是位追求完美并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把人生的每一步都看成是生命中要达成的一站。不喜欢勉强自己,这让他更喜欢自由度大、有发挥空间,并让自己有一个好感觉的状态去工作与生活。 在工作中,常常有许多人认为自己在为主管工作,为公司工作,他们没有给我们期待的回报,以致我们心中不平,想籍此怠工,或以其它动作来报复,甚至想要轰主管下台。 但是,我们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想一想,如果我全力以赴,业绩辉煌,谁最占便宜?如果我偷懒,表现不佳,谁最吃亏?固然主管也许会因我们表现的好坏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真正影响最大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不能成长,是你自己在浪费光阴! 你有理由觉得自己是在为主管工作,而常常闷闷不乐,工作提不起劲;但你更应该告诉你自己,你是在为自己工作!因而全力以赴,常有一颗快乐的心。因为不管工作表现如何,真正影响最大的绝对不是主管或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自己成长步伐的快慢,只意味着你付出的多与少,工作的勤与惰而已。 朋友们,为自己来工作,为自己忙吧! 战略是基于预测,还是价值? 目前,经典的战略管理教材的结构都是始于环境分析,然后才有企业各层次战略方案的制定,评价人、选择和实施整个过程。即使在环境分析之前,介绍了企业的愿景、使命及宗旨等有关企业战略价值判断的内容,也没有将前后两者的关系阐释清楚。在国内目前的战略管理教材中几乎看不出两者的关系。 企业价值观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价值观阐述了企业的“事业什么”。 2.其次,价值观阐述了企业的“事业应该是什么”。 3.再次,价值观阐述了企业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 其实这就是德鲁克的事业理论。在说明了以上三个问题后。企业将明白自己现在身处何方,将向何方去,如何到达。具体来说,就是明白自己的经营范围,经营模式,从而克制在经营企业过程中对利润的单纯追求的冲动。市场处处是机会。这种价值观的确立将使企业正确认识市场机会并非企业机会。市场机会与企业机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资源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价值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