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问题答朋友】0021ZH -写错常用字是书家之大忌——从“大名人”出大洋相说开去

 永鼎堂 2014-02-25
写错常用字是书家之大忌
——从“大名人”出大洋相说开去 
 
(图片来自网络)  
       《书法》杂志2014年第2期有一篇文章说,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赵某将装裱好的书法作品公开赠送给台湾著名演员归亚蕾两个大字:“影後”,出了大洋相。上网一搜,对他批评、讥讽的文章一大叠。

       网上资料说,这位先生叫“赵清海,老道,丰楷,慧宝堂主”,“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老道艺术研究院院长”。平心而论,从赵先生的其他书法作品中,看得出他还是练过一些字的。但他连“后”、“後”这么常见的字都不懂,实在太缺文字常识。以此类推,假如赵先生看到简体印刷的古文“后至宫者”,一定会自作聪明地写成“後至宫者”了。有趣的是,他叫“老道”,本想在开庭广众面前炫耀一下传统文化,没想玩出这个硬伤,可以说是“老道失算,丢大人了”!

       书法家是玩字的,如果写错常用字,这可不是好玩的。书法展览、比赛,一般都会规定:凡是出现硬伤的,没二话,立马放一边。当然,要做到完全不写错字,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中国汉字实在太复杂了。历代书法家也出现过一般性错漏,甚至有些涂改还别有风味。但是,如果出现常识性错误,就会出洋相。所以,学书法,先不谈什么文化底蕴,至少必须学点汉文字常识。其中,了解一些繁简字、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是不可或缺的。

       在书法中,遇到繁简字,一般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要知道简体字对应的有几个繁体字及其字义。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无非是两类情况:一是一个简体对应一个繁体。如,宝与寳、茧与繭、爱与愛等。这种情况,很简单,直接写繁体就行了。二是一个简体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繁体。如,“干”与“乾”“幹”、 “里”与“浬”“裏”“裡”等。这里就比较复杂了,有的是原来在意义上有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繁体字简化成一个字;有的是原来在意义上没有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繁体字简化成一个字。如“后”和“後”,在古代,二者的意思完全不同,毫无联系,从来不通用。“後”绝没有皇后的意思,“后”也绝没有“前後”的意思。因为读音一样,汉字简化时就以“后”代替了“后”和“後”二字。所以,一定要弄清楚简体字对应的繁体分别是什么字义,正确加以选用。

       第二、简体字是相对于繁体而言的,不是单独判断的。如,“后”与“後”,当表达前后这个意思的时候,“后”是“後”的简体字,“後”是“后”的繁体字。但单独一个“后”字,不能说它是简体字,因为“后”字本身没有繁简问题,皇后的“后”原来就有,现在还在用,并没有简化。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后”是皇后的“后”的规范字,但不能说这个“后”是皇后的“后”的简体字。这一类情况,要特别小心,要知道现行规范的简体字,除了对应它的繁体字,还可能对应其本身。如,“后”对应繁体“後”的同时还对应原来的“后”,“干”对应繁体“乾”、“幹”的同时还对应原来的“干”、 “里”对应繁体“浬”、“裏”、“裡”同时还对应原来的“里”。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繁体化”就容易写错字。

       第三、繁简字与古今字,不是相应的概念。繁简字一般是笔画多少的问题,不是过去现在的问题,简体字不一定就是今字;繁体字不一定古字。古今字,简单的说,是不同时代使用的字义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不同形体的字,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较晚的是今字。古代字比较少,一个字表示好几个意思,后来为了区分,把部分义项分离出来,在原来那个字形的基础上添加一些部件,又造出新的字来表示其中一部分意思,这新造的字一般笔画更多了,实际是文字的“繁化”,叫今字;原来的字也不废除照样用,但代表的意思减少了,叫古字。有些字古代就有,后来又造出一个新的,字义完全一样,也是古今字。在汉字简化的时候,常常采用了写法比较简单的那个古字来代替相关的几个字,有一点“复古”的味道,但这个简体字不能说就是古字,而叫后起字。例如,“卷”是古字,“捲”是今字,现在简化成“卷”;“困”是古字,“睏”是今字,现在简化成“困”。简体字中这类字,因为刚好是原来的古字,如果出现在书法作品中,我认为不应该视为错写了简体字。只是要特别注意它的适用范围,也就是它作为古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第四、有些简体字是从古代通用字中舍繁取简的结果。我认为在书法上,应该视为通用。比如,“夸”与“誇”、“荐”与“薦”、“踊”与“踴”,在古代是通用的,文字改革的时候一般选取相对笔画简单的一个。这种情况,在书法创作中,如果字义是对的,不等于用了简体就是错的。这类通用字在古代书法作品中不少。当然,书法作品总是要给人看的,在考虑创作需要的同时,适当兼顾大众的阅读习惯,也是有必要的。既然是通用的,为什么不写现在大家都习惯的规范字呢?

       第五、有些简体字是选取互为异体字中的一个较为简单的为正体字。所谓异体字,与上述那种词义相关、造字有先后的古今字不同,它是指字音、字义相同,但字形不同的字,即一字多形。例如,“岩”与“巗”、“弃”与“棄”、“岳”与“嶽”、“泪”与“淚”、“凭”与“凴”等,这类字数量不少,既是异体字,也是繁简字,数量还不少,情况有点复杂,要谨慎对待。我觉得在书法中,如果一组繁简字在古代就是互为异体字,一般不必只限于写繁体,写简体也可以。因为那简体字形在古代本来就有的,现在又被选入简体字,自然也是规范字。

       上面几点,只是罗列一些情况,带有闲聊性质,可能有谬误。要全面准确地了解繁简字,要以专业教材为准。为了在书法创作中正确使用繁体字,建议首先吃透自己书写内容的字义,尤其是涉及一些人名、地名、官名的字;其次,对简体字对应的繁体字要弄清字义,没有把握就要勤查字典;再次,WORD等一些电脑软件对繁简字的转换,是一个简体字对应一个繁体字的,一对一转换可以,多了就出现混乱。有些字不该转为繁体的转了,有些字一个简体对应几个繁体,电脑只能转为其中一个,所以要特别仔细查对,防止出错。

[说明:贴上以前在电邮、QQ、短信、微信、微博以及茶话中的片言只语,算是对有关朋友的统一作答;挂一漏万,错误难免,仅供参考,不足为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