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织染技艺中的“江苏文化”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2-26
织染技艺中的“江苏文化”
主讲人: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戴 珩
  配 本报资料
  坛主小传 戴珩,作家、诗人、文化学者,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江苏省文化馆副馆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著有《人文遗韵》等文学、文化著作26种。
  南京云锦《奔马》

  核心提示

  ■ 江苏的传统织染技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江苏的织染技艺十分精湛,体现了江苏人的勤劳、聪慧和杰出的创造力。

  ■ 江苏传统织染技艺是江苏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体现了江苏地域和文化的特点,折射出江苏区域人们的审美。

    

  传统织染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织染技艺的形成与发展既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也体现着人类对审美的不断追求。透过江苏优秀的传统织染技艺,我们可以看到凝结在其中的江苏文化和审美。

  江苏大地造就出的奇葩

  江苏的传统织染技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6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同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以及作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重要组成部分的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又同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桑蚕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江苏的传统织染技艺则是江苏对全国、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江苏的云锦、宋锦、缂丝织造技艺以及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能在传统织染技艺上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得益于江苏这片土地的滋育和这片土地所提供的独特、充足的条件。

  它们是江苏大地上生长出来的奇葩。可以说,它们理该出现在江苏。也只有出现在江苏,它们才能臻善臻美。江苏的织染技艺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有多个有利条件。

  一是江苏自然条件优越。江苏的苏州地区沃野平展,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宜于蚕桑。江苏的南通地区滨江临海,沿江土壤宜种麦子和水稻,而临海的土壤系潮盐土,更适合种植棉花。宜于蚕桑的土地和宜于棉花的土地,正好为织染技艺提供了天然的原料基地。

  二是江苏交通便利。市场是最能刺激技艺发展的。而要形成市场的要素之一就是必须有便利的交通能够使产品运往各地。江苏的水陆交通便利,除了陆路,还有长江、运河以及其他许多河道。通江达海的交通不仅使织染产品可以运往省内和国内许多地方,而且为远销海外提供了方便。

  三是江苏经济较为发达。南京一直是东南经济重镇,六朝时的南京城差不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苏州在宋时即有“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和上海一江之隔,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城市为织染技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江苏的织染技艺能够不断发展和成熟还因为受到了其他多种因素的有益影响。一是安定的社会环境。历史上,北方战乱不息,南方则相对安定,这为织染技艺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条件。二是北方人口的南迁。北方的长期战乱迫使大量的北方人南迁。南迁的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带来了大量的消费者,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织染技艺的发展。宋锦、缂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三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便利的交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文化交流,使得江苏的织染技艺能够吸纳、融合各地同类技艺和相关艺术的特长,从而不断丰富自己。云锦、宋锦、缂丝均吸纳了许多艺术之长。蓝印花布也叫药斑布,这种以黄豆粉加石灰、米糠作防染浆料的印染制作技艺最初出自江南的嘉定。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药斑布出自嘉定和安亭。宋嘉定中有归姓者创为之”。这项技艺随着人口的流动和文化的传播,后来传到南通,在南通得到了充分发展。

  江苏的织染技艺能够抵达高超的水平还因为得到了多种力量的推动。

  一是官方的推动。南宋朝廷迁都临安后,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将成都的蜀锦织工、机器迁到苏州,生产宋锦。元十七年,统治者在建康设立东、西织染局。两大织染局管人匠数千户,约数万人,织制云锦。明代,朝廷在南京设立南京内织染局、南京工部织染所、南京供应机房、南京神帛堂等官营织造机构,织制云锦。清代,朝廷在江南设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杭州织造局,专营丝绸织造。官营织造的优越条件和作为御用贡物的特殊要求,使云锦等不断地创新求变求奇求精,因而在技艺上不断成熟。

  二是民间的推动。清乾隆、嘉庆年间,南京民间云锦织机发展至三万多台,道光年间,多达五万多台。蓝印花布的发展主要是靠民间的推动。

  三是文人雅士的推动。宋锦很大一部分是做书画装裱用的。缂丝作品大都摹缂名家书画,最初深受当时宫廷院画的影响,明代又受“吴门画派”等文人画的影响。文人雅士对宋锦、缂丝等技艺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精湛技艺体现了江苏人的创造力

  江苏的织染技艺十分精湛。精湛的技艺体现了江苏人的勤劳、聪慧和杰出的创造力。

  江苏织染技艺所使用的工具极为复杂。传统宋锦的制作,所使用的是带有综片装置的结构复杂的束综花楼机。织制南京云锦所使用的大花楼木织机长5.6米、宽1.4米、高4米,一共由1924个构件组成。其机型之庞大,结构之复杂,堪称世界手工织机之最。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也有十几种之多。

  江苏织染技艺的工序极为繁多。传统宋锦的生产制作,先得将蚕茧缫制成蚕丝,再将蚕丝按经线和纬线不同的工艺要求进行加工,并染成不同颜色。尔后,根据织物的经纬密度和花纹图案的起花要求,进行造机织前准备,如:挑花、结本、引线、穿综、穿筘、上机织造等,前后要经过20多道工序。缂丝的工艺流程从纺线、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到后来拦经面、画样、摇线、修毛头,也有15道之多。

  云锦的生产工序更为复杂,包括了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原料准备、造机、织造等五个部分。纹样设计就是创作云锦纹样图案。挑花结本是云锦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是纹样由图纸过渡到织物上的桥梁。云锦的主要原料是蚕丝,还有金线、银线、孔雀羽线。蚕丝需经过拼股、染色、锤炼、上油、绷光等数十道工序,按照不同品种的要求加工成一定规格、颜色的经、纬原料,供上机织造。造机就是根据所织云锦的品种、规格,把织造云锦所需的经丝,按照底部组织、纹部组织的不同要求分别安装到位,使其符合织造的要求,最后一步才是织造。制作蓝印花布也有刻制花版、刮防染浆、染色、刮灰与晾晒四道大的工序,而每道大的工序中又还包含着若干个小的工序。

  江苏织染技艺的核心技艺极为神奥。宋锦在制作工艺上,主要应用彩抛换色工艺,在不增加纬线重数和织物厚度的情况下,使织物表面色彩多变而丰富。缂丝的核心技艺是通过“通经断纬”的特殊织造方法表现各类纹样。首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用墨线勾画在经线面上,然后依照纹样的色彩配色,接着“以缂代笔”:用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子在经线面上根据图案色彩所需,以运用“结、掼、勾、戗”四个基本技法为主,再配以灵活机动地运用10多种技艺,从而在织物上创作出缂丝织品。云锦的核心产品是妆花,核心技艺是“挖花盘织”。这种逐花异色的彩织技术至今现代化的机器无法取代。蓝印花布的核心技艺是刻制花版和染色。一幅好的花版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图案造型要优美、生动,二是要耐用。染色时,关键是要调配好蓝靛,染色时要做到均匀上色。

  江苏织染技艺对织染艺人素质的要求极高。缂丝是“以缂代笔”,通过缂丝技艺来表现一幅画的画意笔触。这就要求织工不仅要有熟练的缂织技艺,还要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造诣,懂得运用画理知识、笔触的表现手法等绘画技巧。大花楼木织机织造云锦时,经丝和纬丝交织,必须有五个方面的运动。第一,经丝上下分开形成梭口,分别为地部开口和纹部开口;第二,将纬丝引入梭口;第三,将引入梭口的纬丝推向织口;第四,把已经织成的织物逐步卷取;第五,把经轴上的经丝送出。这五个方面,分别由拽花工和织手用手工操作。前三个运动是连续性的运动形式,经丝的开口运动,地部开口,由织手用脚踏杆控制范子来实现;纹部开口,由拽花工用手工拽花与织手用脚踏杆控制障子协同操作来实现。其他各项运动均由织手手工操作。

  织造云锦的操作难度和技术要求都很高。织制云锦需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机下,负责织纬、妆金敷彩。蓝印花布艺人要刻制好花版,也要具备丰富的民间美学知识和民间艺术修养。

  蕴含在织染技艺中的文化与审美

  江苏传统织染技艺是江苏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体现了江苏地域和文化的特点,折射出江苏区域人们的审美。

  宋锦和缂丝中的文化与审美。宋锦和缂丝都产于苏州,它们呈现出一些共同的文化特点。一是体现了吴文化善于吸纳、善于融合、善于创新的特点。宋锦较之汉锦和唐锦,在织物结构上有突破,在工艺技术上有变革,在艺术风格上有创新。缂丝使用传统的木机通过“通经断纬”技法,将五彩的蚕丝线缂织成一幅色彩丰富、色阶齐备的织物,本身就是融合丝织技艺、书画艺术的创新产物。二是体现了古朴、高雅的艺术追求。宋锦以变化几何形为骨架,如龟背、四答晕、六答晕、八答晕等,内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纹等,配以地色和谐,主花略加对比的色彩,使之艳而不俗,古朴高雅。缂丝堪称是雕刻的丝绸和丝绸的雕刻,其品质极其高雅。三是体现了苏州的文化个性和审美气质。苏州文化精雅,精致,精美,精细,精巧。苏州的气质,淡雅,温婉,灵秀,细致,智慧。这些,在轻薄精细、古朴典雅的宋锦、缂丝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云锦中的文化与审美。一是云锦服饰体现了皇权思想和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云锦是专为帝王将相、王妃公主们做服饰的,有着鲜明的宫廷文化的烙印。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历代帝王自命“真龙天子”,受命于天,统治众生。故而,皇帝的衣服藻饰华丽,服饰上大量使用神兽“龙”的形象。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皇帝云锦朝服,在石青色素缎地上,于前胸、后背、肩部织团花五爪正龙、腰围行龙五,襞积前后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通身五彩祥云,下八宝平水,海水江崖。龙袍上除表现惟我独尊的天子尊位外,还隐喻着“一统山河”和“万事升平”的寓意。文武官员的服饰则有着森严的等级差别,明代文武一般官服,按官品等级不同,颜色花纹各有区别。大官红袍,中等青、绿袍,小官檀和褐绿袍。花朵也分大小,小官无花纹。更明显的区别标志是补子,文禽武兽,胸背各一。

  二是云锦花纹设计迎合了皇室的喜爱和需求。云锦是供皇室使用的,因此,云锦的花纹设计必然要迎合皇室的喜爱和需求,其图案布局饱满丰盈,色泽质感华丽、金碧辉煌,构成了云锦独特的风格。皇帝龙袍冕衣、后妃凤衣、华冠霞帔、宫帷帐幔、马褂旗袍、文武官员补服、宫廷坐褥和靠垫等御用贡品,装饰纹样几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三是云锦图案也融合进了老百姓的审美喜好和情趣。云锦毕竟还是来自老百姓的创造,因此,云锦的图案中也巧妙地融进了老百姓的审美喜好和情趣。云锦艺人们对世间万物的认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也都融进了各种鲜活的纹样和千变万化的色彩。如,在蝙蝠嘴下画个铜钱叫“福在眼前”,锦缎上撒点铜钱叫“前程似锦”。南京云锦可以说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大成。

  蓝印花布中的文化与审美。一是蓝印花布所具有的蓝白之美、自然之美、简洁之美、朴素之美、和谐之美,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的认识、感知、判断和对美的追求。南通是棉花产地。天空湛蓝,大地棉白。生活中的蓝白二色构成了一种自然、简洁、素朴、宁静、深邃的美。蓝印花布的艺人们将其生活中发现的蓝白之美艺术地再现在蓝印花布上,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的认识、感知、判断和对美的追求。

  二是蓝印花布刻版所具有的淳朴、稚拙、粗犷、明快的风格,充分体现了浓郁的南通地方特色。身处江海交汇之地,人的性情中有更多的质朴、率真、灵性和旷达。南通民间蓝印花布的纸版全凭艺人手工刻制。每幅刻好的纸版都似一幅独特的艺术品,其风格淳朴、粗犷、明快,其艺术形象高度凝练、概括,其艺术表现手法大胆、夸张,显示出鲜明的江海文化特色。

  三是蓝印花布的图案和纹样,多含有吉祥、喜庆、富贵、美好之意。被面、垫被单花纹多为“凤戏牡丹”、“狮子戏球”、“平升三级”、“连年有余”等。包袱布图案大多为“平安富贵”、“吉庆有余”、“富贵满堂”等。帐檐图案大多为“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肚兜、围裙图案有“二龙戏珠”、“长命百岁”等。头巾纹样多为梅花、葡萄、双鱼等。门帘纹样有“平安如意”、“吉庆平升”等。这些图案内容,既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也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精神寄托。

  (本报记者耿联根据戴珩在国家图书馆讲座录音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