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者与工匠的结合意味着什么?

 兰之道 2014-03-01

博主按:

        这篇短文最初是应约而写的,并提交第四届现象学科技哲学学术研讨会,得到同行的批评和讨论。由于约稿方后来认为“不合刊用”,是故贴在自己的博客,以便小范围交流。

 

 

学者与工匠的结合意味着什么?

 

李章印

(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济南,250100

 

 

近现代科学的产生缘于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的结合,这是一般都认可的。此种说法来自于梅森的《自然科学史》,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但学者与工匠的结合意味着什么?对此却鲜有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这里,我们首需弄清楚,原初的学者和工匠本来是干什么的?

梅森主要把学者等同于哲学家,而哲学家又是从祭司和书吏中分化出来的。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祭司和书吏担当神人关系的桥梁,探索自然的奥秘,在已知-未知中界定人的本质和位置。当这种使命以哲学形式体现出来的时候,就成为对万物本源的探索,对存在和人生意义的追问,对人之有限性的反省等。原初的学者就是做这种事情的。

那么,原初的工匠呢?工匠只是简单地修房盖屋、磨剪子抢菜刀吗?这类活动又仅仅是满足人的主观需要吗?“修房盖屋”确实是为了人居住的需要,但为了人居住的需要并不是简单地满足人的主观需要。“居住”并不是简单地住在房子里。“居住”是“栖居”。“栖居”是栖身于大地之上,居留于建筑之中。它在本质上是对大地的保护,是让天地神人聚集于一体,是要展现世界和存在的意义。“居住”最终是让人有一种“归属”。

工匠是要掌握技艺的。而技艺既是“技”又是“艺”。没有“技”的“艺”是空中楼阁,而没有“艺”的“技”只是“雕虫小技”。工匠所追求的就是这种融“技”与“艺”于一体的“技艺”。“技艺”使得工匠的劳动不再是反反复复地简单重复,而成为一种意义的展现。不仅居于“庙堂”者可以展现世界和存在的意义,在磨剪子抢菜刀中也可以这样,也可以在其中寻找归属。这种展现和寻找归属都是对奥秘的探索,对真理的切近。

原初的学者和工匠虽然隶属于不同职业,但其目标和使命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各自守护着自己的界线,既安分守己,又安身立命。但这种职业的分工也附加了额外的身份和地位,进而导致学者和工匠的退变。退变之后,“学者”和“工匠”的分界成为森严壁垒。直至文艺复兴时期,这种壁垒才得以打破。于是,双方迅速走到一起,并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近现代科学产生了。

表面看来,科学的产生是由退变了的“学者”和“工匠”的结合所导致的,但这种结合实际上并不是科学产生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要从“学者”和“工匠”为什么能够结合中去寻找。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学者”与“工匠”的结合?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的解放的时期。所谓人的解放,是指摆脱教会的统治,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自中世纪以来的教会有着各种弊端,挣脱其束缚是必要的,但在挣脱之时,人也开始放纵自己的世俗生活。人们不再追寻神圣的东西,时时处处都以世俗的需求和理性为标准。最终便形成一种主体中心主义。一切都围绕着人转,一切都成为主体控制和征服的对象。这是一种时代的变化,是一场改天换地的革命。由于这种革命,“学者”和“工匠”也必然随之而进一步变化。

“学者”越来越失去对奥秘的敬畏。奥秘自身越来越失去保护,最终成为可以完全打开的东西。哲学家追求完全确定的知识。凡不能通过世俗理性而加以完全确定的东西,都要从学术中驱逐出去。在这样的形势下,哲学家们除了逻辑的分析和原则的制定之外,也亲自研究更为具体的事物,通过自身的实证研究来以身作则地弘扬人的主体性。由此,原来的哲学家或学者也就转变为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

科学家的工作不再具有什么“虚无缥缈的”神圣性,不再关注什么“坐而论道式的”“精神需要”,不再追求什么“迂腐的”“意义”,不再谈论什么“愚昧的”“谦卑”。科学家的工作就是“行动”。而“行动”除了意味着实证研究之外,也意味着征服和控制。科学理论都是关于如何操纵事物的,都是确立这种操纵的原则和条件的,都是对事物的算计。由此,科学就不再是本来的“求知”。它的“知”是与“行”合一的。而这里的“知”“行”“合一”也不是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而是征服和控制意义上的“知”“行”“合一”。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就是近现代意义上的技术。或者说,在现时代,科学的本质就是技术的本质。

与“学者”的这种变化相伴随的,是“工匠”的进一步变化。工匠在被纳入现时代之后,也不再追求什么归属和切近。“工匠”只需掌握单纯的“技”,而无需追求什么“艺”。“艺”已成为一种迂腐的东西了。或者说,原来的“艺”已退变为纯粹的“熟练”,退变为在单位时间内制作更多东西的“巧”。由此,解蔽性的“技艺”就退变为单纯控制事物的“技巧”,并最终转变为近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匠”也就变成现时代的技术人员。

但是,这里有什么学者与工匠的结合吗?这不是学者变成了科学家,工匠变成了技术人员吗?

当人们说科学缘于学者与工匠之结合的时候,所谓的“学者”是指那些纯粹从事“精神”活动的人,所谓的“工匠”是指那些不关注“精神”而仅仅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对“学者”和“工匠”的这种理解虽然并不适合于本来的“学者”和“工匠”,但在西方传统哲学中也有其根基,也符合自希腊直至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西方学者和工匠的实际。在这样的意义上,仅仅从事“精神”活动的“学者”通过单纯的理性不可能创造出科学,仅仅从事“实践”活动的“工匠”由于缺少理性的运用也无法创造出科学。但是,一旦运用理性的“学者”与从事“实践”活动的“工匠”结合起来,一旦“学者”直接地与自然界打交道,一旦“工匠”掌握了理性和数学,科学也就产生出来。

当然,这样的“学者”和“工匠”已不再是本来的“学者”和“工匠”。就本来的“学者”和“工匠”而言,没有结合或不结合的问题,他们有着同样的目标和使命。只有退变了的“学者”和“工匠”才有一种“结合”问题。而这种“结合”也并非两种完全不同东西的结合。退变了的“学者”作为西方传统哲学家,已经具有了科学家的“萌芽”,从而也具有了技术人员的“萌芽”。其后来与“工匠”的“结合”只是这种“萌芽”生长壮大的结果。

如此说来,通常所谓学者传统与工匠传统的结合,其实是双双退变之后所发生的又一次变革,是退变了的哲学和技巧进一步转变为具有技术本质的近现代科学。

那么,学者与工匠的这种“结合”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原初学者的消失,原初工匠的消失,以及近现代科学的技术本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