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大气病·寒气病·阴寒内盛论

 昵称8532635 2014-03-02

第一章 大气病·寒气病·阴寒内盛论

《素问·举痛论》曰:“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这就是“头项强痛而恶寒的伤寒证;而“寒气客于经络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此为寒入经络的中寒证;此二证均为表寒与半表半里寒之为病,病势尚轻,治可捷效。《素问·厥逆》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病至寒邪深入三阴,肾中阳气衰微致寒厥者,病势较重。如仲景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者是也。”又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此阴寒内盛证,是外寒防治不力,直接入里,损伤阳气,而产生一种内寒,也称虚寒,其病机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外生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神疲欲寐;内则呕吐不渴,腹痛下利,舌淡嫩,苔白腻,脉微细缓而无力。这不仅是肾阳衰微,且心脾之阳气亦衰,形成阴(虚)寒独盛之危候。此时,非大剂辛热及益气之药不足以大补气回阳破阴而救逆。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必用大温里补气之药以益大亏之气,以消内盛之虚寒而祛痼疾。

20071110接诊江西省景德镇一画家,女,36岁,张某某,泄泻约10年,每天拉肚子810次,看遍中国20多省大医院名专家,她老公亦是某医院院长,均诊断为慢性肠炎,可每次消炎,则病情加重,吃寒凉食品则泻个不停。其伴随症:四肢厥冷,体温35.1,血压97/82mmHg,恶寒踡卧,吐泻腹痛,神衰欲寐,心悸,头晕,多梦,失眠,健忘,面色青紫,舌淡苔白腻,左寸关尺三部脉微细之甚,右寸关尺三部脉沉微无力。

初诊:泄泻——阴寒内盛证。

初投:益气回阳救逆逐寒汤(自拟)。以益气回阳救逆生脉逐寒而止泻。

处方1中药:

附子120  干姜30  肉桂30  炮姜30  吴茱萸20

荜茇20  炒山药200  红参50  炒白术50  炒扁豆150

补骨脂40  益智仁50  炙甘草50

3剂,中药煎服法:

将附子、红参打开盖先煎3小时,除肉桂外,其他中药用水侵泡1小时,3小时后将所泡中药倒入参附里合煎40分钟,约煎为80ml药汁,倒出来不喝,接着加水再煎40分钟,但在煎20分钟时加入肉桂,煎约80ml药汁时,倒出来与第一次混合一起,共160ml药汁,均分五次冷服,每3小时一次。

处方2输液:

1.  10%葡萄糖    150ml

    参附针        50ml

2.  10%葡萄糖    150ml

    黄芪针        60ml

3.  10%葡萄糖    150ml

    参附针        50ml

4.  10%葡萄糖    150ml

    黄芪针        60ml

(静滴3天,感冒发烧停药!)

处方3食疗:土猪肚、小肚、土鸡,三种菜任选一种,加生姜7片,胡椒粉2,附子20,红参20,山药30,红枣13枚煲汤喝。

处方4小验方:

肉桂粉50、胡椒粉50、老姜泥10050°以上白酒50ml ,放在锅里炒糊用纱布袋装好,子时(晚11点半)敷脐。

20071113复查:体温36,血压105/75mmHg,脉沉细稍有力,大便由810/日减为23/日,四肢厥冷、恶寒踡卧、呕吐等前述所有症状均好转很多,白腻苔减大半。

二次处方:

中药:附子减为80,再原方续用5天,煎法与一次同,将冷服改成5次温服。

输液方按原方续用5天。

食疗方与小验方均续用5天。

20071118三诊:体温36.7,血压110/78mmHg,大便每天一次,成条,轻松,其他诸症消除,不再处方。建议以后生活有规律,不吃冰冻食品,并赠予十二时辰养生表一份。

医案分析:本案患者,寒入三阴,损伤脾肾二阳,脾当升清却清气向下。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向下,则生飱泄。”又《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该患者寒淫侵入三阴,则五脏六腑皆为寒,寒伤阳气,阳气损伤,温煦失常则体温才35.1,寒入小肠,寒主收凝,凝滞不通,不通则痛,因而腹痛;寒伤脾阳,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胃气逆行,则呕吐;寒伤肾阳,温化失司,则生飱泄;寒损阳气,推动无力,气血运化不畅,而难达四末,故四肢厥冷,恶寒踡卧;寒为阴邪,“阳逢阳旺,阴逢阴盛。”故食寒冷之物,冷泄不停,如《素问·风论》曰:“食寒则泄”;寒伤脾胃,脾胃败坏,水谷难入,即入不化,则气血乏源,血不养心,气不温神,则心悸、多梦、失眠、健忘,心神失养,精神欠佳,则神衰欲寐;寒凝气血,则面色青紫,而心气鼓动无力,则脉微细之甚;寒伤中州,脾阳化湿无力,则舌苔白腻。因此,总揽全身,内外一派寒象。故拟益气回阳救逆逐寒汤而治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药用大辛热之附子,回阳救逆,助阳补命门之火,散寒而止腹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以治腹痛冷泻、胃寒呕吐;肉桂补命门之火而助元阳,散寒止痛而温通经脉;炮姜散中州之寒而止腹痛;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而助阳止泻;筚茇辛热直达胃大肠经,而治胃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之症。六药合功,温阳散寒祛痛止泻为君药;大量炒山药益肾气、健脾胃而止泻痢,人参大补元气而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或大吐大泄之危候,炒白术补气健脾利湿而止泻,炒扁豆补气健脾化湿而止泻,四药同功,大补气救逆、健脾而温化寒湿为臣药;补骨脂补肾助阳、暖脾止泻,益智仁暖肾温脾而止泻,二药合用,暖肾温脾散寒而止泄为佐药;炙甘草助补气药而补中,甘缓能解附子之毒,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合用,共凑益气回阳救逆生脉逐寒止泄之功效。值得注意的是:中药为什么分5次冷服?其一附子量过大,少量多次,以防中毒;其二《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故冷服,于临床必于寒气深重,体温35.5以下,方可投以大辛热剧毒之附子。对此,附子可成猛将,斩将夺关,无城不破,亦即无病不效。参附针既可回附救逆,挽救生命,又能大补元阳,扶正祛邪,以散寒止泻;大量黄芪针大补气培本,以升阳温化寒湿。此方为何全用10%的糖水,而不用盐水?按西医理论,葡萄糖可产生热卡,即提高体温,温能散寒。而盐能生寒,在《五十二病方》中已收为药用,其功能泄热、凉血。《品汇精要》亦云:“性冷不宜多服。”《得配本草》说:“胃寒呕吐者禁用。”由此可见盐乃寒凉之品,因此该患者乃大寒之体,不可输盐水,如输之,则“阴逢阴盛”,而加重泄泻的病情,故全用糖水来补充热量。食疗方猪肚,尿脬与土鸡补中气,生姜、胡椒、附子温里散寒,山药、红参、红枣补气扶正培本以祛寒邪;小验方肉桂、胡椒、姜泥、白酒制膏敷脐,以温散寒湿而止腹痛。本案四方合用,才8天治愈泄泻10年而治遍全国无效的“慢性肠炎”病,至今4年回访,未见复发。可见中医治肠炎之奇效,恐为其它治疗无法取代!

           曾剑锋2012131于广东南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