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

 一叶知秋7299 2014-03-05
浅谈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

                 悦庄镇中心幼儿园   任东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及脑科学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环境作为幼儿园的潜在课程,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而且能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能力。我们农村幼儿园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等原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的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发展。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老师们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浏览、教师讨论等方式,最后决定可以尝试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中的可操作材料,创设富有农村自然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一、创设与幼儿生活相关的环境

   首先,环境创设上应当做到具有趣味性。幼儿园所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好动、好奇、好问,他们容易对外界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富有幻想和想象。针对我园的孩子大都来自本地农村,他们生活的环境相对城市幼儿来说更为简单、淳朴。于是,一切孩子生活中鲜活的东西都展现在我们的环境中,孩子们的生活一直延续到班级中,成为灵感的来源。用一些乡土要素、材料布置环境,更能让幼儿感到熟悉、新鲜,引发好奇和探索。如:在农村常见的玉米杆,教师把外边的皮剥掉,用里面软软的瓤染成五颜六色的,再制作成风铃;秋天成熟的葫芦,涂成彩色的,悬挂起来就像一个个葫芦娃;用玉米皮编制的小筐子、用麦秆编制的蝈蝈笼子等都是一道道别样的风景。走廊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来往较多的地方,那里放置了孩子们用泥巴做的各种手工制品,农村常见的石头也让孩子们灵巧的小手画成了艺术品。这些“环境”成了幼儿想象和思维的原材料,为幼儿创造了想象的空间。

   其次,环境创设上应当做到具有安全性。3-6岁的幼儿生活经验较少,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又受到家长的过份保护,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判断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应具有安全性。我们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材料主要有三类:一是农村自然材料,如石头、柳条、松球、树叶等;二是农产品材料,如:玉米皮、麦秆、高粱秆、果壳、种子等;三是生活废旧材料,如各种纸盒、饮料瓶、瓶盖、蛋壳、奶盒等。我们发动教师、幼儿及家长广泛收集,根据课程要求,对材料进行有目的地筛选、清洗、消毒和归类,分装入盒,合理利用。如玉米秆,剥皮清洗后,长的放到户外活动区,用来做扁担、当枪扛、当马骑;二三十厘米左右的放在建构区,用来搭建、拼摆;再短的剪成一厘米长的小段,染色后用来串糖葫芦、做风铃、眼镜、灯笼。环境布置的材料安全、卫生、经济、实惠,可操作性强,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再次,环境创设上应当做到具有教育性。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环境材料进行“对话”。因此我们应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在主体墙中,大部分都是孩子的作品,只有小部分是家长或者老师找到的主题资料,照片。如通过手工、美术、符号记录等方式表现他们对主题的认识和想法,选用的材料也是极具个人化和农村特色的。有用树皮做的,用树根做的,用芦苇做的,用螺蛳壳做的等等。在整个进程中,都是孩子在找、在做、在出主意,教师只是提供材料,给他们一些提示和鼓励。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要由教师引导幼儿用他们自己收集的材料或他们的作品来布置,让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创设与园本课程相关的环境

幼儿学习环境是实施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资源保障,创设学习环境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农村自然资源具有低结构、多功能、挑战层次多的特点,一种材料往往蕴含着促进幼儿发展的多项意义。如:玉米骨头:在搭建区可以用来玩搭建,在数学区可以用来计数,在户外区可以用来投掷;在农村常见的树叶可以用来分类、粘贴、计数、拓印等。我们将幼儿作品粘贴在主题墙或活动室内,供幼儿观赏的同时促进孩子个性发展。我们收集的锯末,在孩子们的巧手下,粘贴成了一幅幅别具特色的锯末画;废旧的布头粘贴成了各种风景人物画;瓶盖、废旧光盘:用来做成表情娃娃,各种小动物;而木块、饮料瓶盖等经过孩子的巧手制作成了各种车、楼房等。废旧材料的使用不仅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也成了环境布置的一部分。材料使用后,我们还要继续发挥它的价值,把他们装饰在窗台等地方,真正做到低成本,高效能。

    三、创设与主题教学相关的环境

   主题环境是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要把每一个创设和利用环境的细节与主题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环境真正为主题教学所用。如:在开展《我的家乡》主题活动时,我们将家乡有名的特产拍成照片粘贴在走廊内,让幼儿产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运输工具》后,老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玉米皮、麦秆等与孩子们设计了主题墙各种各样的运输工具。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自己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又使主题活动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功能。

   四、创设与季节相符的环境

   比如春天,我们用皱纹纸拧成小花,粘贴在柳枝上做成迎春花来装饰走廊,把皱纹纸剪成桃花瓣粘贴在桃枝上,一朵朵粉红色的桃花盛开了;夏天在自然角里种上各种农作物,供孩子们观察;秋天把各种农作物挂在活动室内,增添了几许农家特色;冬天把废旧的棉花和树枝装饰成梅花,让孩子们赏梅。

   五、创设与传统民俗相关的环境

   幼儿园环境创设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的,巧妙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物质条件与活动形式,创设以民俗节日文化、民俗工艺文化等为内容的环境,增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如:在喜庆的节日里我们组织幼儿用废旧的纸盒制作颜色鲜艳的灯笼;用废旧的彩纸剪成各种剪纸,粘贴在活动室内;清明节时,老师和孩子一起编鸡蛋网子,把鸡蛋涂成彩色的,放在网子里悬挂在窗台等地方;端午节时老师会教孩子缠五彩粽子;而到中秋节时孩子会用泥巴做成各种各样的“月饼”展示在窗台上。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孩子,更是增进了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来自于孩子生活又高于孩子生活的美,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乡土化环境 ,有利于勤俭办园,同时体现了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风格与特色,展示了自己个性的亮点。在教育推崇“低成本、高质量”的今天,尤其有其现实的推广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的资源并不比城镇少,只要我们立足农村、面向大自然,细心挖掘,充分、合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完全能恰当利用身边的乡土资源,创设一个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的优美环境,走出自己的探索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