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海牙先生传内功八段锦

 心源居 2014-03-06
八段锦是我国传统养生术中的经典,有着比较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在千百年的传承过程中,由于习练者各自不同的体悟,八段锦的练法也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我国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武术大家对八段锦特别偏爱,都或多或少练习过。这其中,讲究内在修为的武术内家流派尤其重视八段锦,其主要练法和社会上流行的有所不同。

 

按:锦,古代指由各种不同颜色之丝线交织而成,锦缎、锦被等等,八段锦,由八个不同的动作编排而成,有集锦之意,从南宋后就已经有其踪影,胡海牙老先生所传下来这套八段锦,名称姿势和世传的八段锦基本相同,但内里练法则很大不同,对于内部抻拔之功更为优异,坚持锻炼,自有易筋坚骨,强身锻形之奇效

 

诀并注:

  一、双手托天理三焦

  含胸拔背,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分开,中指尖相向,从胸腹前如“托天”状慢慢向上托起。要真如“托天”一样用暗劲,做到“力从脚跟起,贯到泥丸宫”。托到顶门后,掌自然向外、向上翻转,中指尖始终相向,如此继续向上托起,托到不能再高时,用暗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向上顶八次。注意须用意、用暗劲向上顶,胳膊不可上下弯曲、晃动,臂肘始终是直的。做完八个动作后,手臂自然向两边松垂下来,同时全身放松,自然松一口气。稍歇一会儿后,再做下一遍运动,共做八遍六十四个暗劲动作。

  “泥丸宫”,俗称顶门,即婴儿头骨未合处。

 

按:此式同易筋经之‘掌托天门’式大致相同,胡老先生所言并未说明呼吸如何同于动作配合之方法,今按照易筋经练法简单说明一下,此式要点:不在于上面之手,而在于全身从下往上之贯穿,故有调理三焦之效,吸气时候,则可意想肚脐吸气,从下而上,胸肋齐张,顶骨上拔,有上推拔开充满之意;呼气则灌注到手,有上抗重物暗劲推顶之力,如此八口呼吸则可放松一下,再接做第二遍。“泥丸宫”也是天门穴,人体头部百会穴之前处即是。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含胸拔背,马步站立做到“三平”。“三平”,即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小腿连成直角,身背又与大腿垂直,做到“三平”很难,年老与体虚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适当站立即可,不可强求。

  站好后,左手虎口张开,食指上指,其它四指如握弓背状,右手如拉弓弦,从胸前用暗劲左右拉开。左手向左一直伸展,同时目视左前方,如欲射大雕状。左手完全伸展后,左右手依旧用暗劲一个伸,一个拉,左手向左再顶八次,然后自然松开、收回,同时全身放松,松一口气。稍歇一会儿后,再换向右方做一遍,也顶八次。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注意向左右用暗劲顶时,伸直的手臂不能弯曲或来回收缩,始终用的是暗劲,从外表上看不出来。

 

按:马步有沉裆下气之功效,此式拟古人骑马弯弓射猎物之意,可起到畅达两臂、开胸背筋强壮肺部之功效,前伸之手上,食指要伸开,且要用力后扳,拇指要撑,让虎口张开,掌心要缩,此时食指之大筋必定挑起,联通肩背;后手与前手相反用暗力,虽然是后来,但自肩膀处仍是外抻之力,故两肩也要平,不可歪斜,抻开时,左右两个肩窝要有,此式随呼气左右外撑,吸气则保持原样,也是八口呼吸再换式。

 

三、调理脾胃单举手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传统上这两段分开来做。我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两段合起来做,效果更好。

    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手指自然分开,相向,从腹前开始,右手掌心向上,向上慢慢托举;左手掌心向下,向下慢慢按压。右手托到头一侧时,掌心自然向外翻转,逐渐上举如“托天”状,手臂一直伸到不能再伸时,左手也下压,中指尖自然指向前方,压到不能再压时,腰带动上半身向左转,转到不能再转时,两手用暗劲一个向上举,一个向下压,同时两眼用力瞧右脚跟。这样举、压、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连续做八次后,两手松回,上半身也转正,同时全身松一口气。稍歇一会儿,再换过左手举,右手压。如此反复左右侧各做八遍。

   做这两段动作时,两腿始终是站直的,不能稍打弯曲。腰也不能来回扭动,而是始终朝一个方向转。

 

按:上下抻拔,可以使人体中宫得以锻炼,所以又调理脾胃只说,而扭动颈部、腰部,可使人体脊柱旋转,活动椎间气血,此式也是随呼气而上下抻拔,而吸气则保持原样,一边做完再做一边,合起来算一遍。

 

五、怒目攒拳增气力

  马步站立,含胸拔背,上身、大、小腿做到“三平”;两手如卷饼式握拳,并以内劲紧贴腰间,拳心向上;两目怒视前方;用暗劲将右拳慢慢冲出,拳心自然翻转向下。冲到不能再冲时,手臂已直,依势用暗劲再向前冲八次。然后全身松开站立,自然松一口气。稍休息一会儿后,换为左手冲拳。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如卷饼式握拳,也是暗劲,这样拳才能攒得紧。不但“攒拳”要“怒目”,“两手托天”、“左右开弓”、“单手举”、“往后瞧”以及后面要解说的“摇头摆尾”、“起踮”等,也要“怒目”。“怒目”,能提起全身精神,使一身精、气、神贯足,也锻炼了眼睛视力。戏剧大师如梅兰芳他们的眼神,也都是经过了锻炼的。“怒目”二字,不可忽视。

 

按:此式练肝,中医讲‘主藏血’,‘掌受血而能握’,刚生下的小孩子睡觉总是握着拳头(肝气旺盛),可在人死后是撒手而去(肝气不足),所以攥拳可以增肝之功能,又‘肝主目’,肝火旺盛常常表现为一些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红、眼干、耳鸣等,故怒目可以泄肝火,同样是健肝之效果。此式用暗劲随呼气将拳冲出,吸气则保持原样即可。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全身自然站立,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用暗劲向后、向上、向前、向下连续慢慢划弧,指尖伸向足前;手臂向下划弧时,上半身带同腰也一齐下划。手伸到不能再伸时,依势用暗劲向足前下压八次,然后全身松开,恢复原站位,同时松一口气,稍休息一会儿,再做下一遍动作。共做八遍。

  这一段运动中,两腿始终是直的,不能打弯;两臂也不能弯曲。有的人身子缺乏运动,比较僵硬,开始“攀”不到足,但锻炼久了循序渐进,也可渐渐“攀”到足。有的人身子软活,手能很容易地“攀”到足,此时可用两手压足前的地面,或手臂稍曲,以两肘“攀足”,使两腿与腰部有绷紧的感觉,即可达到锻炼的效果。

  这一段还有两个要领必须掌握,即“两手攀足”时,头颈必须完全放松,脑袋如垂瓜一般,两手臂也要完全放松。下压“攀足”时,不能上下屈伸,而是用暗劲依次向下压。

  我认为,这样依法运动,不但能“固肾腰”,还能有效预防“脑猝中”,即脑血栓一类的疾病,因为这一套运动可使脑血管保持通畅,对健身强体大有益处。但老年人做这套运动时,尽可能慢一点,以身体感觉舒畅为度,慢慢达到要求的标准。也可在起床前,两手指肚(不可用指甲)紧贴头皮,从前到后梳头50次,使血液通畅,再下床做这套运动,则更觉适宜了。

 

 按:此式用于易筋经十二式之打恭式,将腰部弯下,可使气机灌注腰部,起到封固腰肾之作用,其余胡老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七、摇头摆尾去心火

  全身放松站立,两脚分开,比肩略宽。以腰带动上半身,如太极拳之“搂膝拗步”向右转,同时右手向右划,左手向右前方推,右脚、左脚以脚跟为圆心,自然外摆、内扣,两腿自然曲成弓步。左手推到不能再推时,右手自然向下压在体一侧。接着左手再用暗劲向前推八次。再用太极拳之“搂膝拗步”法,左手从体前向左侧划,右手向左前方推,以腰带动上半身亦向左侧转来,注意此时头即上半身应尽量转向左侧,左脚、右脚自然外摆、内扣,这才是真正的“摇头摆尾”。右手推到不能再推时,用暗劲向前再推八次。如此左右反复,各做八次。

收功后,全身松一口气,休息片刻,再进行下一个动作。有的传授教人做这一节时,摇摇头,摆摆屁股就完了,这不能达到真正“去心火”的目的。

 

按:此式八段锦古谱中云:‘脏(脏通“鳝”)鱼摆尾通心气’或者‘游鱼摆尾通心脏’等,乃是以头领身左右连环游动之动法,整个身子皆可为尾矣,胡老将此式更改为暗劲练法,有同易筋经之‘青龙探爪’之功效,学者当可自己斟酌,加以锻炼。呼吸之法亦同上。

 

八、最后起踮百病消

  全身放松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身体缓缓上引,脚跟自然离地,引到不能再引时,用两脚尖支撑全身站立,直到不能支持时,脚跟缓缓着地,随即松一口气,如此共做八遍。此段过去作“背后七颠百病消”,用脚跟提起顿地,连做七次。这个方法不好,脚跟顿地容易使脑部受到震荡。我将“七颠”改为“起踮”,并改了运动的方式,如此才有益于健康。

 

按:震动脚跟,则全身皆震,可以震动全身散乱之气,使之调理顺序,七颠,并不是只震动七次,而是七的倍数,易筋经十二式中则有二十一次之说,起踮,就是抬起脚跟,也是强健腰肾之作用,平时的时候更要常常锻炼,尽量要用脚趾之力,则有按摩之效。

 

    此健身法效果甚宏,并特别有利于减肥。市面上的减肥药品,并非对人人有效。服用不当,反而有害。此法则绝对安全,随时随地都可锻炼。

    这套内家八段锦,结合了传统的八段锦和内家拳法,经常练习,可收到有病祛病,无病延年的效果,也能达到内家拳的技击水准。

  做这套内家八段锦的时候,要时时记着“道法自然”的训言。得法与否,存乎一心。要反复练习,仔细体味,直到能够自如运用。呼吸要自然,千万不能憋气。动作要自然、舒展、大方。用意,用暗劲、内劲,不用拙力、僵力。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循序渐进地练习,持之以恒地练习,逐渐达到纯熟境地。长年累月不间断地锻炼,必有奇效。

从运动量来说,最好每天能做两次,早晚各一次。如早晚时间难以安排,每个人也可按自己的条件,灵活地选择其中一些式子,随时随地练习。如走路时可常踞起脚跟,久久自会有奇效发生。

 

按:八段锦另有顺序如下: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与胡老所传顺序稍有不同,但无妨大碍,学者自己根据情况自由选择,关键是要了解八段锦每式练得窍要、以及练什么,怎么练,就可以了。

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三焦气脉)

左右开弓似射雕:(畅达双臂,开胸背筋脉,对肺部大有裨益)

调理脾胃须单举:(锻炼中宫之运化能力)

五劳七伤往后瞧:(调整脊柱、颈椎等处功能)

摇头摆尾去心火:(心)

两手攀足固肾腰:(肾)

攒拳怒目增力气:(肝)

背后七颠百病消:(通透全身,调理散乱之气息)

 

故八段锦之功效在于调理人体心、肝、脾、肺、肾之五脏,使人体内脏能得以阴平阳秘!

 

又据《八段锦坐立功法图诀》一书,摘录八段锦之历史附录如下:

八段锦渊源于南朝梁代八段锦是由两臂或单臂上举,马步左右开弓,头部左右旋转,摇头摆臀,弯腰两手攀足,马步左右出拳,足跟上提八个动作组成,是古代导引的一个重要分支。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算起,导引之术在我国流传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南朝梁代陶弘景撰有《养性延命录》,此书总结了魏晋以前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书中的内容亦被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日本《医心方》等书所吸收,其中《导引按摩篇第五》中“狼踞鸱顾,左右自摇曳”、“顿踵三还”,以及书中所描述的左右挽弓势、左右单托天势、两手前筑势,与清末定型的八段锦中“五劳七伤往后瞧”、“背后七颠”、“左右开弓似射雕”、“调整理脾胃须单举”、“攒拳怒目增气力”五种动作相仿。书中叩齿、咽津亦被十二段锦、十六段锦所吸收。从中可以看出,八段锦的形成与《养性延命录》有渊源关系。

 

一、八段锦形成于宋代

    八段锦之名,最早见于北宋洪迈《夷坚志》。其文曰:“政和七年(1117),李似矩为起居郎。……似矩素于色简薄,多独止于外舍,仿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并称为“长生安乐法”,但未记载八段锦的具体功法。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刊行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有“《八段锦》一卷,不题撰人,吐故纳新之诀也”,但原书已佚。八段锦在民间流传的情况,南宋初年著名道教学者曾訸(字端伯,号至游居士、至游子)在汇集宋以前文献的《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二十三《临江仙》词附注中有记载,原文谓:“钟离先生八段锦,吕公手书石壁上,因传于世。其后又有窦银青八段锦,与小崔先生临江仙词,添六字气一其中,恨其词未尽,予因择诸家之善,作临江仙一阕,简而备,且易行。普劝遵修,同证道果。绍兴辛未(1151年)仲春,至游居士曾訸记。”据此可知,宋时八段锦有四家,窦银青和小崔先生二家今已佚。曾訸在小崔先生八段锦基础上加六字气诀,并以词加注的形式创编了曾訸八段锦。钟离,指唐代钟离权(字云房),亦称汉钟离,传说八仙之一,其内丹术传吕洞宾。《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十九载有钟离八段锦法。现将两家八段锦原文引录于下。

曾訸八段锦

    子后寅前东向坐,冥心琢齿(三十六)鸣鼍(鸣天鼓三十通),托天(三次,每次行嘻字气)回顾(握固按腿,左右各三。先右次左,左行嘘字气,右行稲字气也)眼光摩(挫挪手,摩眼七次,闭目转睛七次,以中指节捻太阳三十六),张弓(左右二三十挽,每次行呵字气)仍踏弩(左右各三次,每次三挽七踏,行呵字气),升降辘轳多(左右运转辘轳三十六,行吹字气)。

三度朝元(三次,每次按腿、闭目、咽气,名为朝元。每次行吹字)九度转(想气自丹田转九交),背摩(盘足,闭气,搓手热,摩擦肾俞上下,行吹字气)双摆(按腿,冥目闭气,左右摇摆身,不限数,名鳌鱼摆尾,行呵字气)扳(舒脚,以手低头扳脚,行呵字气)拿(跪膝反手,左右拿脚跟三次,每次行呼字气),龙虎交际咽元和(以舌搅取津满口,漱三十六,一气分三回,想至丹田中,如此三遍,行吹字气),浴身(鼻引清气,闭住,搓按两手极热,遍身擦令微汗出)挑甲罢(左右臂举手齐发,遍挑十指甲,不限数),便可蹑烟萝(凡行吹肾、呵心、嘘肝、嘻三焦、稲肺、呼脾六字,不可令耳闻声,出气欲细而长。凡行持皆闭气,行持罢,方吐气出,呼所行字)。

(见《道藏》文物出版社等1988年影印本第四册《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二十三《临江仙》)

    

    钟离八段锦

    闭目冥心坐(冥心盘趺而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抑昆仑(叉两手向项后,数九息,勿令耳闻。自此以后,出入息皆不可使耳闻)。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移两手心掩两耳,先以第二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右各二十四次)。微摆撼天柱(摇头左右顾,肩膊随动二十四,先须握固),赤龙搅水浑(赤龙者,舌也,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津液生而咽)。漱津三十六(一云鼓漱),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所漱津液分作三口作汨汨声而咽之),龙行虎自奔(液为龙,气为虎),闭气搓手热(以鼻引清气闭之,少项,搓手令热极,鼻中徐徐乃放气出),背摩后精门(精门者,腰后外肾也。合手心摩毕收手握固)。尽此一口气(再闭气也),想火烧脐轮(闭口鼻之气,想用心火下烧丹田,觉热极即用后法)。左右辘轳转(俯首摆撼两肩三十六,想火自丹田透双关,入脑户,鼻引清气,闭少顷间),两脚放舒伸(放直两脚)。叉手双虚托(叉手相交,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低头攀脚频(以两手向前,攀脚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以候逆水上(候口中津液生,如未生,再用急搅取水,同前法),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谓再漱三十六,如前一口分三咽,乃为九也)。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摆肩并身二十四次,再转辘轳二十四次),发火遍烧身(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想时口及鼻皆闭气少顷)。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筝。子后午前后,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诀曰:其法于甲子日,夜半子时起首,行时口中不得出气,唯鼻中微放清气。每日子后午前各行一次,或昼夜共行三次。久而自知,蠲除疾疫,渐觉身轻。若能勤苦不怠,则仙道不远矣。”

(见《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十九)

    此功法有歌、图二部分。歌诀是三十六句五言诗,附有小字注释。采用坐势,由叩齿、咽津、摩腰背、转肩伸脚、伸手攀足等肢体动作,结合意念活动组成。原书尚有坐位图八幅,图无名称,图下有动作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曾訸所撰《道枢》卷35《众妙篇》(见《道藏》第二十册)辑录了以文字描述的七式动作:

“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南宋陈元靓所编《事林广记·修真秘旨》中载有“吕真人安乐法”,所题吕真人,原指唐末著名道士吕洞宾,后人认为此系托名。其内容和《道枢·众妙篇》所辑功法基本相同,但用歌诀编成,其内容为:

“昂头仰托顺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兼西胃,五劳回顾七伤调,脏(笔者注:脏通“鳝”)鱼摆尾通心气,两手搬脚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脏,漱津咽纳指双挑。”

此两段文字虽无“八段锦”之名,和定型的八段锦歌诀相比,二者内容较为接近,可以说是后世八段锦歌诀的原型来源之一。

又宋元时道人托晋人许逊所编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引导诀》云:

“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见《道藏》第十册)

末两句讲了鸣天鼓之次数和动作,八句概括了七个动作,此诀虽无八段锦之名,实为后世站式八段锦早期的歌诀形式。由此可知,早期的八段锦有站式、坐式、有单纯导引术,亦有六字气诀合导引术或吐纳兼导引等多种形式。

     

二、八段锦发展于明清

1、多种八段锦歌诀同时流传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别号馰仙)撰著的《活人心法》,他在《序》中说:“今述其二家之说,自成一家新话,编为上下二卷,目之曰《活人心》。”在上卷《导引法》中,载录了著名的“八段锦导引法”,歌诀和小字注释同《修真十书·杂著捷径》的钟离八段锦法,另外画了八幅坐功图,每图有图名,即叩齿集神图法、摇天柱图法、舌搅漱咽图法、摩肾堂图法、单关辘轳图法、双关辘轳图法、托天按顶图法、钩攀图法,图下除了“钟离八段锦法”文字说明外,并详加注释。现存有明嘉靖二十年朝鲜刻本,尚见于《保生心鉴》(1506)附《活人心法》、朝鲜《医方类聚·馰仙活人心》。《保生心鉴·序》谓:“惟《活人心法》所刊导引八图,悉上古遗法,而为好修者宝之。”此功法是中国古导引术动静相结合的典范,在我国古代养生史与导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后的明清时期多种医学和养生著作,以不同名称刊载坐式八段锦。如明代《类修要诀》“钟离祖师八段锦导引法”(1592)、《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八段锦导引法”及“八段锦坐功图”(1591)、《夷门广牍·赤凤髓》“八段锦导引图”(1579)、《修龄要旨》“八段锦法”(约1442)、《摄生总要》“八段锦导引图”(1638)、《万寿仙书》“八段锦坐功捷径”(1832年刊)、《三才图会》“八段锦导引图说”;清代《心医集》“八段锦”和“八段锦诗”(1656)、《颐养诠要》“钟离公八段锦”(1705)、《养生秘旨》“八段导引法”(1891)、《内外功图说辑要》下集“八段锦内功”(1918)和“八段锦口诀解要”(1920);朝鲜《医方类聚·馰仙活人心》“导引法”(1445)、《东医宝鉴·内景篇》“按摩导引”(1611),都引用八段锦歌诀或坐功图,掀起了明清导引大发展的热潮。由于此套功法动作全面、上口易记,便于操作,又特别适宜老年人练功特点,因此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除了上述坐式八段锦歌诀外,尚有不同的八段锦歌诀流传,明代胡文焕《类修要诀》引用宋元时期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引导诀》,并将其改名为“许真君引导诀”;朝鲜金礼蒙等编集的《医方类聚》辑录了南宋的“吕真人安乐法”;清代冯曦(字晴川,号汉炜、守和道人)所撰《颐养诠要》收载了“吕祖安乐歌”,其歌诀为:

“双开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西胃须单托,五劳七伤四顾摇,脏鱼摆尾驱心病,手摩脚腿理肾腰,大小朝天安五脏,咽津纳气指双挑。一日若能四五作,自然法火遍身烧,十二时中频频作,管教延年百病消。”

歌词与南宋的“吕真人安乐法”较为接近。清代娄杰(字受之)尝从山左徐君学八段锦立功,数年后又得坐功,经数十年研习,颇有心得,于光绪二年(1876)编撰《八段锦坐立功法图诀》,书中图文兼备,现有清光绪二年芳草轩刻本。清末青莱真人撰《八段锦图说》,清广州守经堂刻本。近代流传最广的动功八段锦套路,定型的八段锦歌诀,据唐豪考证,均发生在清光绪年间。清光绪十六年(1890)上海同文书局出版的托名梁世昌《幼学操身》,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出版的《新出保身图说·八段锦图》,两书所载的八句七言歌诀为早期版本。其七言歌诀为: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此歌诀与明清流行的八段锦歌诀相比,去掉了呼吸吐纳、意守丹田等意念内容,在继承《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引导诀》的基础上,强化了肢体导引部分,面向大众,使初学者易于学习。歌诀问世后,成为近现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歌诀。后世把坐式、立式,分别称为坐八段、立八段。立八段又有文武、南北之分。锻炼时多采用马步,动作刚劲,称为武八段或北派;多采用站式,动作柔和,称为文八段或南派。

建国后于195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八段锦》一书,书中简要叙述了八段锦对人体的作用、锻炼要领,并根据定型的八段锦歌诀,图文并茂地详述由卓大宏、马风阁、唐豪所编的三套立式和马风阁所编的一套坐式的八段锦功法。内容通俗易懂,发行印数极大,为八段锦的普及推广作出了贡献。

    

2、十二段锦与十六段锦

    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在八段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功法,其中以十二段锦、十六段锦最为有名。十二段锦,原名八段锦(即坐式八段锦),因有十二节,故名十二段锦。此功包括动功和静功,静功包括入静、存想;动功有鸣天鼓、摩后精门、攀足等。最早见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徐文弼(字鸣峰)所编《寿世传真·十二段锦歌》。后载入清潘靇辑《卫生要术》(1858)、清王祖源编《内功图说》(1881)、清冯曦纂《颐养诠要》(1898)。

    十六段锦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的养生学家冷谦所著的《修龄要旨·十六段锦法》。它是在八段锦基础上吸收了老子导引二十四势、婆罗门导引十二势、赤松子导引法十八势、钟离导引法十八势、胡见素五脏导引法等精华创编而成。由抱项、按项、鸣天鼓、按膝、开弓、摆肩、捶腰、排天、钩脚、曲脊、扳身、拗步、背手、扭腿、漱津、起火等十六组动作组成。明代河滨丈人撰《摄生要义·导引篇》、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卷100《摄生要义·导引》、清尤乘《寿世青编》均收载此功法。

总之,八段锦自宋代问世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变化,清末定型后,目前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锻炼项目,对于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起着重要的作用。

 

 

八段锦动作要领图解(大众版)

“八段锦”在宋代就已有流传,是一种站式武术导引功法。此后衍生成多种流派。大约在明代初年,出现了“坐式八段锦”,于是将“站式八段锦”称谓“武八段锦”,或“外八段锦”,而将“坐式八段锦”称为“文八段锦”或“内八段锦”。“坐式八段锦”传入篙山少林寺后,被辑人《卫生易筋经》、《内功图说》中,称其谓“易筋经十二段锦”就本人自已习练习后觉得这是一个易学易练,花时间不多的好功法,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习练,在此推荐给大家。

站式八段锦(第一式)
两手托天理三焦。
预备式:自然站,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其姿势要求同前。

 

1. 两手如捧物(手指相对(由腹前提至胸前,翻掌心向下;然后两小臂内旋,双手上托至头上,充分展臂如托天状;同时提起脚跟,吸气。

2. 两臂外旋转掌心向身体、顺体前下落至体两侧;同时,脚跟落地,呼气。 如此重复动作6遍。

站式八段锦 (第二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
1. 接上式,左脚步向左迈出一步成马步。两小臂胸前交叉,左臂在里,右臂在外,两手变拳左手食指上翘起,拇指与食指成八字撑开;左臂向左侧推出并伸直,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向右侧平拉,如拉弓射箭状。

2. 两拳变掌经体侧划弧收回,同时收回左脚,恢复成自然站式。
3. 同(1.)式(惟左右相反)。
4. 同(2.)式(惟左右相反)。
如此以上动作共做6遍,配合呼吸时,拉弓展胸时吸气,还原起立时呼气

 

站式八段锦 (第三式)

调理脾胃臂单举
1. 接上式,双手经腹前捧至胸前,左手翻掌上举成单臂托天状(指尖向右),右手翻掌下按于右胯旁(掌心向上,指尖向前)。


2. 左手臂外旋,转左掌心向后顺体下落,右手沿体前上穿,两手臂经胸前交充满(右手臂在里),右手臂上举成托天状,左手顺体下按停于左胯旁(动作要求同上)。


如此以上动作共6遍。配合呼吸,手臂由胸前上举时吸气,上举手臂下落至胸前时呼气。
结束时,两手由胸前交叉同时下落至体侧还原自然站立式。

站式八段锦 (第四式)
五劳七伤向后瞧


1. 接上式,头慢慢向右后转动,转至最大限度,同时眼尽量向右后看,同时吸气。
2. 转头还原,同时呼气。
3. 同(1.)式,惟左右相反。
4. 同(2.)式,惟左右相反。


如此以上动作共做6遍。

 

站式八段锦 (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预备式:马步蹲裆式,两手虚口向里扶在大腿上。


1. 上体及头前俯深屈,随即在左前方尽量作弧形摇转,同时臂部相应右摆,左腿及右臂适当伸展,以辅助摇摆。同时呼气。


2. 上体转正复原,同时吸气。
3. 同(1.)式,惟左右相反。
4. 同(2.)式,惟左右相反。
如此以上动作共做6遍。

 

站式八段锦 (第六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预备式:立正站立。
1. 上体缓缓向前深屈,直膝垂臂,两手攀握足尖(如做不到,可改为手触足踝),头略抬高,同时呼气


2. 还原成预备式,同时吸气。
3. 双手抓住胸脊两侧,上体慢慢后仰。同时继续吸气。
4. 还原成预备式,同时呼气。
如此以上动作共做6遍。如果呼吸配合有困难,可以先采用自然呼吸的方法进行练习,然后逐步过渡到本式的要求。

    站式八段锦(第七式)
攒拳怒目增气力。

预备式:马步蹲裆式,两拳抱于腰侧(拳心向上)。

1. 右拳慢慢地旋臂前冲拳(拳心向下),同时瞪眼目视前方呼气。

2. 旋臂收拳于腰侧(拳心向上),同时吸气。
3. 同(1)式,惟左右相反。

4. 同(2)式,惟左右相反。
如此反复以上动作,共做6遍。最后恢复立正姿势。

   

站式八段锦 (第八式)

背后七颠诸病消。
1. 接上式,两脚提踵,头向上顶,同时吸气。

2. 两脚跟落地还原,同时呼气。如此重复以上动作6遍。
站式八段锦练完后,要意守丹田片刻,行自然呼吸十数次,方可收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