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治疗食管裂孔疝呢?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3-07

如何治疗食管裂孔疝呢?

  食管裂孔疝是膈疝中最常见者。食管裂孔疝可分为不同类型的治疗,对于无症状或症状很轻的食管裂孔疝,通常不需要治疗!原因是由于食管裂孔疝的症状主要是因胃酸反流刺激食管所引起,因此内科治疗基本上与反流性食管炎相似。但是胃酸反流会导致病人疼痛难受,所以提出了一些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原则主要是消除疝形成的因素,控制胃食管反流促进食管排空以及缓和或减少胃酸的分泌。大部分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即可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当内科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外科治疗主要的目的是修复扩大的食管裂孔,另外还要加上抗反流手术。手术治疗可选择开胸手术、开腹手术或腹腔镜微创手术。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抗反流术,以其手术过程中只需重建(不需切除)、图像放大、光照良好、可在狭小间隙内操作以及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突出优势而迅速成为食管裂孔疝的首选手术方式。

  腹腔镜微创手术包括:回纳疝内容物、修补食道旁裂孔和胃底折叠抗返流。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关闭或修补扩大的食管裂孔有两种方法,合成补片修补食管裂孔缺损,或单纯缝线关闭缺损,如果食管裂孔很大,亦可先缝线关闭缺损后再应用合成补片修补,覆盖上去的补片边缘至少应超过疝环边缘2cm。长期随访结果发现,Ⅱ、Ⅲ型的食管裂孔疝的术后复发率可以高达20%~42%。合成补片的应用显著降低了食管裂孔疝的复发比率,但同时亦出现了一些新的与补片应用相关的并发症,如补片侵蚀食管,补片卡压或炎症刺激纤维瘢痕致使食管狭窄等,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甚至需要再次手术。因此,更加理想的补片类型和形状的选择有待于进一步多中心的实践来证实。近年来,生物补片应用于食管裂孔疝的修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不但可以显著降低食管裂孔疝的术后复发率,同时更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补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胃底折叠抗返流常用术式有两种,Nissen手术(360°全胃底折叠术)和Toupet手术(部分底折叠术),但是选择何种胃底折叠抗返流术式一直是外科医师的要考虑的一个问题。Nissen手术亦称全胃底折叠术,此手术可经腹或经胸进行,是 1956年由Nissen医师首先完成。Nissen手术能消除裂孔疝,使贲门复位,恢复食管胃角,在括约肌处建立了一个活瓣机制。此手术是目前采用最为广泛和施行最多的术式,被奉为抗反流的经典术式,该术式在缝合食管裂孔后将游离的胃底部与食管作全周性(360°)包绕环缝,以确保腹段食管和附加瓣的功能,达到防止反流的目的。Toupet手术是一种胃底部分折叠术,它是将胃底由食管后方作180~270°包绕缝合。国外有研究表明,Nissen和 Toupet手术均可安全、有效控制反流,Toupet与Nissen胃底折叠手术的效果、持久性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相似,但Toupet胃底折叠术的术后吞咽困难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而更受到青睐。至于选择何种术式,仍需根据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症状,由专科医生综合考虑。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是其最关心的问题。大多数患者术后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均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尽管长时间的随访可能会有部分患者出现症状复发,但症状一般较术前好转,止酸药物的应用剂量也明显减少。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症状无缓解或复发,这与术前患者手术适应症的选择相关。

  目前抗反流的手术适应症为:内科治疗失败的病例;药物治疗出现副作用或不愿长期用药者;并发Barrett食管、伴有狭窄或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病例;胃食管反流病导致严重呼吸道疾病;射频治疗或其它内镜下微创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者;食管旁疝或混合型食管裂孔疝。对于抗反流手术的有效性是否优于药物治疗,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式的选择,以及什么样的患者需要使用补片,目前并没有完全同一的标准。

  通过上面一些先进外科技术的介绍,我们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患者的手术选择,外科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裂孔疝的大小,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自己的临床经验积累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综合评估。以期达到术后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