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大半年和大家的互动交流,我有个很深的感触,就是新生代家长非常谦虚好学,很容易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国内的早教行业水准却和欧洲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在各种硬件上,因为欧洲的幼儿园比起国内的要显得寒碜地多,没有国内那么高大上,除了非常宜人天然的自然环境,中国的高端幼儿园直接把欧洲的秒杀。
但是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呢?
想想我们记忆中的幼儿园吧,每个孩子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卖力地扯着嗓子跟老师唱儿歌,背唐诗,不许交头接耳,不许乱动,不时排练各种节目为领导为家长表演,墙壁上贴着五角星小红花赤裸裸地将孩子用冰冷的数字从强到弱展示出来,能唱会跳的老师却一点不懂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孩子们的自尊自信……
0809年我在厦门几所不错的幼儿园兼职过一年,发现并没有很大的改观。
如今五年过去了,也许各种硬件越来越高级,各种噱头越来越多,但是里子没有太大变化。
我到法国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习欧洲二十世纪初的新教育革命之蒙台梭利教育法。教授放了一个短片,是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幼儿园的场景,军事化管理小朋友,孩子们到哪儿都排排队,老师冷冰冰地像教官,特别像我记忆中的幼儿园。
新教育革命的理念就在这一百多年中在欧洲慢慢渗透,渗透于每所幼儿园,每位老师,甚至每位家长。到现在欧洲还在不停地自我批判他们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因为新教育思想到真正落实到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们的差距就在这里了。标榜理念很容易,但是落实到位却难上加难。欧洲尚且一百多年都还不够,我们十几二十年,生搬硬套地将这些理念拿过来当然还差得太远。
拿我的例子来说,在国内的时候我已经看过很多很多的蒙氏教育书籍,觉得早已经掌握了这个理念的精髓,但是来到欧洲后,和教授,和同学,和同事,和家长,和孩子,和朋友,甚至和陌生人你来我往过程中,才发现这里的人,这里的教育理念,都天然地带着人文主义的基因。如果没有这里环境的熏染,我对新教育,对蒙氏教育的认识理解永远都会只停留在表面,拘泥于细节。经过各种思想的碰撞和颠覆,再回头来看当下国内各种教育怪状,我只想对家长说,不要迷信看起来很高端的教育,很洋气的口号,与其盲目砸钱给一个牌子,不如去选择信得过的校长和老师。哪里都没有完美的教育,只有对味的人,选择一个信得过的教育者,就选择了这位教育者所倡导实践的教育理念。因为教育不是商品,不是机器,有了好的模式,更重要是要有好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