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锻造成熟性格

 xrj5857 2014-03-19

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拒绝与人交往、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过桥或走过广场时就会惊慌不已、害怕尖锐的东西、最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性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

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时刻困扰着我们,却又无法摆脱。德国心理学经典论著——《直面内心的恐惧》将为你找到答案。它把这些困扰归因于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并让读者认识恐惧,帮助你消除恐惧的影响,重获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书是风靡德国的心理健康读物。作者弗里兹·李曼是慕尼黑心理分析与治疗学院创始人之一,又因为在心理分析上成就斐然,成为美国纽约心理分析学会的荣誉会员。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及心理分析专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自出版46年以来,再版35次,销售近百万套,堪称德文心理学的经典论著。

和弗罗伊德不一样的是,《直面内心的恐惧》不是心理学专业参考书,它是一本人人都可以理解与应用的大众心理学丛书。即使你是心理学的门外汉,对心理学一窍不通,本书所概括的内容和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也能让你一窥心理学殿堂。

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恐惧属于生命的一部分,你我都在劫难逃,它以不同的面貌伴随着我们,从诞生直至死亡。我们无法逃避恐惧,但我们可以培养与之抗衡的力量:勇气、信任、知识、权力、希望以及爱。

每当恐惧的巨大阴影笼罩心头,表示我们正处于人生关卡,面临重大的挑战。躲避恐惧形同不战而降,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如果我们先行接纳,并且尝试克服恐惧,新的力量将在我们身上萌生。每战胜一次恐惧,我们就淬炼得更坚韧。

作者开创性地提出以地球的行星运转原理——自转、公转、向心力和离心力为模式,分类出四种恐惧的原型,并由这四种恐惧原型为出发点,分类出四种与之对等的人格类型:

分裂人格——害怕失去自我,避免与人来往;

忧郁人格——害怕分离与寂寞,百般依赖他人;

强迫人格——害怕改变与消逝,死守着熟悉的事物;

歇斯底里人格——害怕既定的事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专断自为。

每一章都以理论为开端,从情感、侵略性、环境的角度,并辅以作者行医多年搜集到的真实故事,微视每种人格的心理冲突、运作机制,及其行为表征。

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性格归类上,而是由这些日常行为表征,进而深入患者自幼及成长的环境因素,深挖恐惧表征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用重新建构的方式,恢复支离破碎的原始经验,给患者以治疗。

作者说:“我之所以是我,并不是因为身体构造使然,而是因为我对这世界与人生有一定的看法,一定的行为举止,而这源于我的生命历程;人生由此铸成,并且拥有特质。”性情与环境,家庭与社会,都又有可能成为培养恐惧的温床。

他发现:“幼儿初次体验到喜爱或拒绝,被喜爱或不被喜爱,取决于母亲看他的眼神,如何接触、对待,怎样与他相处,即使最细微的事情,幼儿也以他的灵敏来捕捉印象。与母亲之间愉快的经验是一笔财富,价值无法估计。但母亲的过度宠爱和拒绝都容易导致幼儿形成忧郁人格。”

书中阐述,因为父母先天忽视和缺乏良好的示范,导致儿童的人格受影响、被压抑,造成病态,都可以借由后来的发展补缀,使我们的人格趋向于完整和成熟,磨亮我们的生命。

掌握了这些性格特征,父母如果发现“小孩在幼儿园或小学里交不到朋友,像个局外人或独行侠;青春期的半大孩子不热衷与异性交往,整天埋首书堆中;青年时期的人生观一片晦涩,独自苦思生命的意义。”就应该警醒了,这些都是形成分裂人格的警讯。

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努力尝试把情感置于“手掌心”,使之处于自己能控制的情况。“他们觉得感情根本不可靠,过于主观、摇摆不定,又容易消逝。炽热的情感更不可信,飘忽无常且不理性,爱上一个人等于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因此他们在付出感情时十分悭吝,不轻易流露感情,也不太愿意体谅伴侣。两性关系中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冷静和清醒。”

而歇斯底里的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把性当成提升自尊心以及操控伴侣的途径,不像强迫人格逼迫伴侣,歇斯底里的人在性活动中体验自己无穷的魅力。歇斯底里的女性会滥用性,答应形同施恩,拒绝有若惩罚,把性当成一种威胁的手段。”如此种种。

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著作。读完不禁令人直冒冷汗,因为许许多多的征兆竟然和自己不谋而和。读者总是能在这些人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或是说只要是人类都免不了具备作者所述说的特征!

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他人,有助于探索自身恐惧的来源,抚慰我们受伤的身心,并在四种恐惧之间取得健康的平衡点。本书兼具文人之笔、学者著述的双重美感。(《直面内心的恐惧》书评/小羊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