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一聚会就感到累、看见熟人就想绕道走,是一种危险人格

 谢耳朵馆长 2023-10-27 发布于四川

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内向型性格的力量。

最早提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定义的是瑞士的心理学大师荣格,他将一个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并提出了他们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

荣格认为,内向型的人更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主观世界。和外向型性格的人不同,内向型的人并非从外部世界获取能量。

他们喜欢安静的环境,善于思考,反省和自我欣赏,社交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消耗能量的事情。



所以,我们经常能够发现,性格内向的人通常都是不善社交的。

他们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他们需要社交的时候,他们就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种恐惧感,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交恐惧症。

在现在这个时代,社交恐惧症其实并不罕见。这一代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90年代和0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习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同时,随着网络的兴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



法国生物学家曾经提出过一个叫做“用进废退”的学说,其实就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

当人们习惯于通过网络交流以及网络可以省去人与人之间大部分的沟通成本时,人的社交技能就在不断退化。

所以,在当前这个时代,才会有那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其实,轻微的社交恐惧症并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但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很少社交,一到聚会的时候就会感到特别疲惫,看到熟人就会绕道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人的社交恐惧症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畴。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人格,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心理学领域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泛社交障碍”。泛社交障碍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社交时总是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

只要处于需要社交的场景中,他们就会产生心跳加速、冒冷汗、发抖等多种不正常的反应。

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普通的、小范围的社交已经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

但是,如果他们不得不进入一种高强度的社交状态,在这种高强度的社交后,他们就会产生和宿醉差不多的症状,如头晕、疲惫等等。

这种现象就叫做“社交宿醉”,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萧娜·考尔特提出来的。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对于泛社交障碍群体来说,高强度的社交给予了他们太大的心理压力,也消耗了他们太多的精力。

在出现社交宿醉的情况后,这类人群就会对社交产生更深的恐惧。因此,他们会更加害怕社交,但是在不得不社交的时候,又会产生一种更深的恐惧感。

这就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无法与人沟通,也会越来越害怕社交。

这已经超出了内向型人格的范畴。内向型人格确实不善于社交,相对和他人进行社交,他们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是需要他们进行社交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产生一些抵触和恐惧,但是不会像泛社交障碍群体那样那么严重。

所以,有一些人将内向型人格和泛社交障碍相混淆其实是一种对内向型人格的误解。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对社交如此恐惧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类人群的性格一般都是比较敏感的,属于高敏感群体。对高敏感群体来说,一件很普通的小事也很容易让他们受挫。

因此,这类人群更容易在社交中受到伤害,或许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被他们放在心上。



有些高敏感群体是天生的,有些则是在后天形成的。在童年时期,他们可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关注和照顾,所以他们总是对他人的反应和态度更加敏感。

同时,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也很少被肯定和夸赞,所以他们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产生自卑心理。

这类人群的思维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脑袋里会产生很多想法,联想到很多普通人不会联想到的事情。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拿和熟人打招呼这件事来说。

对普通人来说,和熟人打招呼并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但是对于高敏感群体来说,在遇到这个熟人的时候,他们的脑袋里可能会联想到很多尴尬的事情,

比如他们会想,对方是否愿意和自己打招呼?和他打招呼要是没看到怎么办?两个人打招呼后出现尴尬怎么办?

他们会产生很多担忧,但实际上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之所以说这种人格危险,是因为这种类型人实在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化。

和内向型性格的人不同,他们一方面害怕和他人进行社交,但是一方面也渴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关注,也渴望拥有正常的社交能力,但是他们却做不到。



这种泛社交障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很难在自己的世界中保持宁静,也很难专注于自己的世界。

他们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纠结,总是设想很多不好的情况。同时他们也很容易进行自我怀疑,稍稍受挫就容易甩手不干。

因此,出现这些问题的人一定要及时反省自己,不能放任自己生活在这种社交恐惧中,而是要学会克服这种心理,这不仅会提高一个人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首先,这类人群应该意识到,自信并非来自他人的肯定,而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力量。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先急着否定自己,而是关注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找出原因,积极改正,多给予自己一些鼓励,自信起来。

同时,要想回归正常的社交,可以先从小范围的社交开始,比如先和一个朋友建立联系,或是学着和陌生人进行交流,

比如在便利店购买商品,或是去办理业务,并试着从这些社交中寻找积极的一面,让自己从这些社交中获得快乐。慢慢的,他们也就不会对社交如此恐惧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