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7年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集锦(九)

 一翦梅368 2014-03-22

2007湖北省随州市

阅读《黔之驴》,完成8~11题。(10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 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③遁(dùn):逃走。 ④噬(shì):咬。 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⑦跳踉(liàng):跳跃。 ⑧(hǎn):虎怒吼。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译文: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一)8.(1)异,特殊、特别。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1分。(2)去,离开。 1分。 9. C,2 分。 10.本领不过这样罢了。意思接近即可,2分。1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评分标准:只要符合寓言内容,言之成理即可,2分。

200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语文鄂教版八年级[上]人教版九年级[下])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惩(            )山北之塞    ⑵甚矣,汝之不惠(           

25.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答:                                                                                             

26.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                    第三层:                

2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24、(2分)⑴苦于;⑵同“慧”,聪明。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第2小题答聪明或同“慧”均给1分。25、(2分)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加入描绘语句的给2分,只翻译的给1分。26、(2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说明:答对一层给1分。27、(2分)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  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说明:每一问1分,意思相近均可给分。

2007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焉(            )  (2)公令疏军而之(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2分)

A.可一战       使人            B.得原失信       登轼望之  

C.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室       D.令以三日粮     闻寡人耳者           

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

(一)8.(1)参与(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  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1.(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

2007年湖北孝感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7—10题。(11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亦不其姓字(详细)   B、每有意(体会、领会)
   C、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乎(辈、同类)
   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文:                                        
   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答:                               
   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答:                           

7、A   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2007年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
阅读盂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13-17题。(每题2分,共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空乏:(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      便扶向路,处处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C.舜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于声而后喻

D.人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                                        

16.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17.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二)(10分)    13.①“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1分)②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    14.D(2分)15.“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1分)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16.生于忧患(1分);死于安乐(1分)17.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2分)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2007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二)顺治间,滕、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①之为“盗户”。凡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②之,盖恐其复叛也。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③焉。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 闻者无不匿笑。(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别:另立户头的意思。②曲意左袒:有意袒护。③稽籍:查看户籍。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恐其复叛也                  ② 后讼者冒称盗户           

官署多狐                      ④而怨家则攻其伪劣力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邑宰别为“盗户”  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

B而先盗之真伪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C反复苦            启窗而观,雕栏望焉

D宰有女为所惑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9、请将文中划线的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            

10、作者巧用曲笔,用“狐”事妙接“盗户”事,深具讽意,既体现了志怪的特点,又含蓄地表现了主题。文中使“狐”事和“盗户”事有机结合的关键语句是哪一句?请找出。(2分)

答:                       

7、①因为   ②就,总是   ③适逢   ④竭力8、A   9、(术士)用符(把狐狸)捉进瓶中,将要用为烧(它)。10、“我盗户也!”

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婴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走送,不敢稍逾约     B.俟欣悦,则又请焉

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手自笔录,计以还     D.每借于藏书之家

  寓逆旅,主人再食       以是人多以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译文: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文:                                         

11.第二段作者通过自己与他人哪两方面的对比来说明精神的寓有可以弥补物质的贫乏?(2分)

答: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答: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9D(借。A它,指书/的;B他,指“乡之先达”/他们,指“同舍生”;C日子,天数/每天。)10(1)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  (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1吃、穿(“口”与“体”或衣服与食物)

121)“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2)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间、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2007年广东茂名市

10.指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3 分)

    A.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 余闻而愈悲

    B.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 同舍生皆被绮绣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任务11-13题。(12分)

                      秋   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百川河                     (2)东而视             

     (3)河伯始其面目            (4)而伯夷之义者           

  1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译文:                                                                                       

(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译文:                                                                                      

 1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10.C  11.(1)注入     (2)面向;朝向    (3)旋转;掉转     (4)认为……轻  

12.(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1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2007年广州市花都区

古诗文(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0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10、翻译与理解。(6分)

(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分)译文: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3分)

答: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明月枝惊鹊:             ②路转溪头忽       

(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5分)

答:                        

古诗文(3小题,16分)9、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10、(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分,急湍1分,甚1分,奔1分)(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11、(7分)(1)①另一个树枝,②出现(2分,每句1分);(2)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闻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乐。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者的惊喜之情。(上下句内容的转述各1分,上片转述扣住清新,下片转述突出“忽见”;上、下片表达的心情各1分;叙述有条理1分)

2007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答

三、古诗文 (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1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君言多务,孰若孤

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朝而往,暮而归

10.翻译与解读。(7分)

(1)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     译文:                                     

(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答: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有关问题。(6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3分)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2)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3分)

答:                            

9、C(偏爱)10、(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意合即可,3分]、

(2)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变化”与“启示”各2分,共4分]11(1)①观沧海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每小题1分,共3分。漏答或多答均不得分。](2)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3分)

2007年广东省江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3分)

答: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附加题(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  ③香居:齐国大夫。  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书 之 寡 人 不 肖好为 大 室 香 子 止寡 人 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A.放下,放弃    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   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

答: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

答:                                                                    

9.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10.伯乐更重要。(1)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11.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附加题:

1.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错、漏、多一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A3.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4.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