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目标不等于教学目的

 wdzajcx 2014-03-23

教学目标不等于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目的的行为主体是教师。

教学目的:通常是某一社会或国家为实现教学理想,在教学领域给教师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时间跨度较长。

教学目标则指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是针对学习者而言的,其特点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且具有层次性。

原来平时,我们所用的各种参考书、网上的各种优秀的教案,备课时所备的教学目标,其实很多都是教学目的。

下列是教学目标吗?

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温州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珍惜尊重生命的情操;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专心致志的听讲和思考;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其实这些都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也就是说,以上这些目标并不是教学目标,而是教学目的。可这些都是现在许多教参上的教学目标,这是误导我们教师的罪魁祸首!!

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它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它与教学目标有相同之处,如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内容来制定,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然而,教学目标不等于教学目的,两者区别有:

1.注重主体不一样。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而教学目的着眼于教师的教,注重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

2.指向作用不一样。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学目的只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向作用,仅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无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难以把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统一起来。

3.表达动词不一样。教学目标的表达多采用外显行为动词,如“说出、归纳、说明”等,这些表述特定动作的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而教学目的的表达一般采用内隐体验动词,如“了解、领会、体会”“掌握、应用”等词语,比较抽象、笼统、模糊。

4.达成评价不一样。由于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它是否达到可以直接检测,如对课堂上教学目标进行达成评价,可用随机检测、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而教学目的由于说法比较抽象笼统,难以直接检测,只好用一些抽象评语进行定性评价。

(二)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任务

所谓教学任务,即指定的必须要完成的教学工作,是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教学任务是具体的工作,也指你在教学上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这是有规定的。教学目标就每个个体来讲,更明确地知道应达到什么程度,什么标准,它是根据分析了教学任务后,才能制定出来。教学目标应比教学任务更丰富、更细化、更具体。如课堂教学有“基本任务”和“教育任务”之分,“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体力,培养其能力;“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当然“基本任务”和“教育任务”应根据具体学科、具体内容作具体表述。依据“基本任务”的分析制定出“基础性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再依据“教育任务”的分析制定出“教育性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可见,教学目标不等于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标准,主要描述学生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教学任务来制定的。教学要求主要是站在教师的层面,指出教师教学的重难点,描述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教学之后,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学目标不等于教学要求,它们主要区别是:教学目标比较宏观,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而教学要求比较微观,更具体,容易实施;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行为方向,指导教学过程,而教学要求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设置的,为教学行为制定了具体步骤,只有按一个个教学要求去做,才能逐步实现一个个教学目标。

为何提出以“教学任务”取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存在的真正问题是“职责不清”,把单元的、学期的乃至长远的“教学目的”都囊括在“课时教学目标”之内,这种好高骛远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的脱节,因而教学目标就成了敷衍领导检查的“文字游戏”。要解决当前在“教学目标”上的争论,最好是把“课时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的”区分开来,不要用课时承担整个单元或学期乃至更长的教学任务。

我们今天书写的诸如“理解”、“领会”、“了解”、“认识”、“欣赏”和“创造”之类动词的所谓的“教学目标”,实质上是单元计划中的“教学目的”,其主要特征是概述教学“层次上的计划性学习效果”。课时目标服从于单元“教学目的”,相对于“目的”来说是具体的、可行的和易于测量的。这与部分专家提出的“行动目标”、“外显目标”内涵基本相同。

课时目标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活动主体——谁来完成任务?

主体行为——要完成什么任务?

如“学习本课内容,由学生制作并填写知识网络表格”,这其实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学习任务”。为避免在“教学目标”上出现概念混淆,也避免与当前的教学目标的争论纠结,我们的观点是“把当前的教学目标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学习任务”,因此,我们所说的“学习任务”就是服从于教学目的之下的具体的、可行的和易于测量的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太宏观

在点评老师们的作业时,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学目标设定大方向是对的,但是比较笼统。例如,“描述过去发生的事”这个目标太大,可能不太好操作。最好说得再详细一点。在描述教学目标时,行为动词尽量具体化、明确化、可操作化、可评价化。

例如,“理解故事大意”这个目标太宏观,不易检测和评价。怎样就算“理解”了?我认为,可以改为: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意思。这样就对理解的行为进行了外化。容易操作,也容易反馈。

不能把一个长期目标放在一节课内完成

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当下目标,即本节课能够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有时效性的。例如,有的老师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却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将会贯穿学生英语学习生活始终的长期目标,太大,不宜将其仅仅作为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因此,建议修改表达形式。可以改为:“在……的语境中,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