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医对葶苈子的妙用

 大黄甘草 2014-03-24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味辛苦,性大寒,归肺膀胱经,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痰涎壅盛之喘咳水肿、胸腹积水等证。现代研究具有强心和利尿等作用临床上名医辨证论治,巧配葶苈子,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周耀庭妙用葶苈子化痰、逐饮、利水

《本草求真》“其性急不减大黄”。说明葶苈子性沉降走泄,逐邪迅猛。周氏用葶苈子常与麻杏石甘汤、苓桂术甘汤等方配伍化痰、逐饮、利水。化痰用量在6~10g。逐饮、利水用量可用到20"30g或更大,但不宜久用。

  1.1清热化痰,降气止咳定喘周氏治肺炎咳嗽憋闷,用麻杏石甘汤配伍葶苈子可使效果明显提高,再配伍鱼腥草金银花则功效更增。

  1.2逐饮饮为人体内生之邪,是痰饮一部分,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饮有寒热之分,热饮则首选葶苈子,周氏认为,西医听诊亦能帮助鉴别痰和饮。如肺部听诊属水泡音,多属饮邪,再结合脉证区别寒热。小儿及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肺部常可听到中小水泡音,结合发热喘促,可认为热饮在肺。故在治疗时用麻杏石甘汤加葶苈子,既可降气定喘,又可泻肺逐饮。另外周氏重用葶苈子治疗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的疗效。中医认为心力衰竭多属心阳不足兼寒饮射肺。用苓桂术甘汤、生脉散真武汤等方通心阳、补心气,配伍葶苈子泻肺逐饮治标。

  1.3葶苈子能泻肺利水  周氏认为葶苈子治水,主要是泻体腔之水,非治弥漫全身之水肿。故周氏常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胸水,己椒苈黄丸治肠间之水等。

  2邹旭巧配葶苈子治危候

邹氏用小青龙汤干姜加葶苈子、沉香肺心病之危候。肺心病人主要是久病各脏皆虚,复感外邪,多因邪实痰瘀,起病急促,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脾虚不能化谷,宗气化源不足。因肺、肾皆虚,常累及于心,心气不足,血运无力,故症见心悸气喘,动则喘甚,胸闷,心烦不宁,下肢浮肿发热恶寒,头昏无力,唇紫绀,舌质紫苔白,脉结代。证属阴虚阳衰,风寒外束,水饮内停,血运无力,为本虚标实之危候。治宜解表利肺蠲饮。药用:炙麻黄15g,桂枝15g,白芍15g,细辛5g,半夏15g,五味子10g,炙甘草5g,葶苈子15g,沉香10g(葶苈子、沉香共研细末,两次汤药冲服)。

  3康广盛变化三子养亲汤治痰热哮喘

三子养亲汤原为韩懋所立,药少力专,具有降气消痰定喘,然而方中3味药偏温,白芥子温热之性更强,治疗寒喘痰喘而无热象者较为适宜。但临床常见慢性痰喘病人,每因夹有火热之邪而使痰喘加重(与西医所称”肺内感染”颇近似)。此时不能刻板用三子养亲汤,而用三子养亲汤去白芥子加葶苈子,使该方由温变凉,用治痰喘而兼有火热证候,药病相当,力专效宏。康氏用变化三子汤治痰喘见有火热征象者,泻肺利气,消痰定喘,见效为快,疗效亦更佳。

  4王诗蕴用葶苈子治咽喉肿痛

王氏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葶苈子有清热利咽喉之功。曾治多例咽喉肿痛病人,每于清热解毒剂中加入葶苈子或单用葶苈子研末冲服,疗效显著。咽喉红肿疼痛多由外感病邪、邪毒壅于肺系,致肺气壅寒不宣或邪毒不解,循经上犯咽喉或外邪入里化热熏蒸咽喉;亦有脏腑内伤虚热内生,上炎咽喉者。葶苈子苦辛寒,除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外,还具清热利咽之功,用治咽喉肿痛。

  5周玉朱擅用葶苈子治痰饮诸证州

周氏认为葶苈子是一味标本同治、攻中寓补的利水消肿药,能通调三焦,对胸腹、肢体水湿痰饮停聚皆有效,大剂量应用极少出现不良反应和毒性。周氏临证用葶苈子多以治臌胀、大脚风、缩窄性心包炎等病证属痰饮实证虚实夹杂之证。临床多表现为胸闷,腹胀,胸腹积水,臌肿,或便秘,尿少,苔厚滑腻,脉弦滑有力。常用量为30-70g,配商陆15-30g,炙黄芪、炒薏苡仁茯苓生姜皮各30"50g,治臌胀,多为门脉高压腹水较甚者;配商陆、泽兰三棱莪术各20"30g,桂枝15"30g,治大脚风(淋巴水肿);配南沙参山药、炙紫菀各20"30g,苦杏仁川贝母各6-10g,治缩窄性心包炎或本病术前用药。但葶苈子昧苦、性大寒,对纯虚水肿不宜用之。

  6党铎用葶苈子治肺心病心衰

党氏认为,葶苈子苦寒滑利、泻肺利水、祛痰平喘,为治痰饮、水气内停之要药,而痰饮、水气内停之证皆缘于肺、脾、肾三脏气功能失调,故葶苈子尤适应于肺失宣降、痰饮内停、壅塞于肺之证。葶苈子专主泻肺利水消痰,剂量在30g,甚者45g,其效颇捷。未见毒副作用,且不尽实证,随其配伍治虚证,尤其是肺心病心衰,症见心悸气短,痰声漉漉,喘促不得平卧,面浮水肿,小便不利,唇舌紫绀,用葶苈子配伍红参附子黄芪温阳益气之品,几剂则效,心衰很快得以纠正。

  7王心东等用葶苈子治中风病急性期

    王氏等认为葶苈子的适应证是“痰”、“热”、“湿”三种邪气之实证。针对脑卒中痰热湿实证类型,以葶苈子为主组方,  “痰”邪偏盛者,加僵蚕天竺黄、白芥子以化痰散结;  “热”邪偏盛者,配伍生石膏栀子黄连等清热泻火;湿邪偏盛者,配伍土茯苓龙胆草金钱草等祛湿利水。上述药物常单一协同运用或互引结合运用,以充分发挥葶苈子通腑泄浊、蠲痰清热、利水祛湿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通腑泄浊法对抢救中风病急性期病证有良好的疗效。

    另用葶苈子治疗肾炎创伤血肿等病均有良好的疗效。

    总之现代名医既重视传统用药,又注意集药物“个性之特长”,达“合群之妙用”的最高用药形式。这就要求我们中医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同时更要吸众家之长。但亦有服用葶苈子出现药疹、水电解质紊乱及过敏休克不良反应的报导,同时大多医家未对南葶苈子和北葶苈子及生品和炒品进行区别应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