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于海上

 邂园 2014-03-24

图文:李颀拯

 

  远洋渔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这是一个讲述远洋渔民和他们家庭的故事:关于渔民在被称作 “风暴”的渔汛里捕鱼;关于远离故土;关于家人的漫长等待、默默的隐忍;关于他们的生离死别……

 

  最后一张合影

  2011年12月28日,在浙江舟山的一远洋码头,一艘渔轮即将出航,在送别的人群中,我为轮机长黄吉宏和他的妻女拍下一张三口之家的合影。这次的远航的船期是两年。

  两年后的2014年,掐指算算,该是那期船员回国的日子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刚看过元霄灯会后的第3天,我接到轮机长女儿黄艳的电话“爸爸在船上过逝了,心肌梗塞……”10多天后,船在斐济靠港,女儿从船上接回了父亲的骨灰盒。她让我把拍摄的他们全家合影照寄她,“很重要……那是我们全家的最后的一张合影。”

 

  那个航程,他整整去了3年半

  黄吉宏,1962年2月7日出生。

  关于父亲,女儿黄艳可以清晰地讲述,他在家的每一天,都做了些什么?因为跑远洋的父亲在家日子实在很少了。

  16岁开始上船出海,从甲板上的水手开始做起。舟山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所以,自古以来,这里就一直靠海吃“渔”。直到今天,在这个渔港重镇中,依然有80%以上的人从事着与海洋捕捞有关的工作。“他手掌上的老茧厚得可以直接当砂皮”这是幼年时,黄吉宏留给女儿的印象。

  黄吉宏从事的是轮机维修的行业,三年出师。早些年,黄吉宏一直跑的是中国到日本的航线。一个航程大约是一个月,回家休息几天就又出去了,这样的日子大约有10年。黄艳说,自她记事起,父亲就开始跑远洋渔船了,那样可以挣更多的钱,因为,父亲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但伴随而来是,见到父亲日子就更少了,远洋渔轮一出去就是两年,甚至更长的都有。黄艳说,她整个初中时期,就没见过父亲,那个航程,他整整去了3年半。

  讲述这些过去的事,黄艳没有一丝埋怨父亲从小陪伴自己时间太少的意思。因为,自从上幼儿园开始,她同班同学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孩子都是和她一样的状况,所以,她压根没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如今自己都已经走上教师岗位的她,更显得独立,她说自己5岁时就已经会攥着钱,到楼下小店叫老板帮忙送煤气瓶了。聊天中,她反复会说,父亲太爱我了。黄吉宏,不象大多数的渔民那样嗜酒、好赌,女儿说他,每次回家,最多的时间就是喜欢和她凑一起,女儿做什么,他都喜欢跟着,逛街,吃肯德基,看韩剧……他烟瘾很大,一天三包的量,但在女儿面前,却从来都不抽烟,瘾来时,就躲到阳台上去。

 

  海上生活

  大量的影像或文字资料中,海都是唯美和浪漫的代名词。小说《老人与海》虽然描述的是人类与大海搏斗的故事,也让人充满了对海洋的那种彪悍之美的向往。

  没出过海的朋友想象的海上生活是这样的:吃海鲜,吹海风,晒日光浴,天天像在夏威夷度假。而实际上,理想和现实有着极大差距: 巨浪、晕船、寂寞、恐惧、高强度的劳动,没有淡水洗澡,食物单一……

  拍完黄吉宏一家的合影后,我随船远航,和轮机长黄吉宏在一个船仓中,经历了1440小时,奔波了10000多海里,体验远洋渔民生活。

  船刚驶入公海海域,船员们就纷纷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晕船。许多人一吃东西马上会吐,有的连黄胆吐出来了,肚子空空却毫无食欲。

  夜深了,船仓外伸手不见五指,呼啸的海风夹杂在孤单的马达轰鸣声中,听起来格外恐怖,海浪一次次打在甲板,船身,甚至船顶上,海水倾泄而下,冲进房间。房里的物品因为船摇晃的幅度太大而东倒西歪,像遭遇地震一样,桌椅从房间的这个角落滑过去,再滑回来……我裹着被子,手脚紧紧抵在床沿的挡板上,以免摔下去。耳边能隐约听到隔壁,轮机长在气急败坏地吼叫着,机仓进水了……。

  几天后,大家渐渐习惯了偶尔光顾的小风暴,但如厕又成了新问题。开始10天,每每觉得肚子涨,可一进厕所,船一晃,蹲都蹲不踏实,立刻“便意”全无。

 

  想家和寂寞是所有船员都会遇到的难题

  在那两个月中,这位跑了30多年远洋船轮机长曾无数次和我提起一件事, 89岁的岳父岳母至今还在一个海岛上住着,出海前他都没来得及去看看二老。“再回来就要两年后了,对于89岁的老人来说,两年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再看到了。”

  刚出航时,船员之间还有很多新鲜事可以聊。十天之后,有的船员连家里的老母鸡连下了三个双黄蛋的事都说了三遍,大家开始面面相觑。

  再旧的杂志,船员们都会互相传阅,传过很多圈也舍不得扔,连夹缝里的征婚广告都会拿出来讨论。

  有经验的老船员会带碟机和成箱的碟片上船,片子都是压缩版的连续剧,一张片子可以看好几周。碟机绝对是新机,两年不能回国,碟机一定不能坏,否则飘荡在海上的日子会变得度日如年。每天半夜,我都会被下铺小厨师碟机里播放的色情片叫声吵醒,他嘿嘿地笑着,和其他船员交流观后感。

  卫星电话是船上人和岸上家人联系的唯一通讯工具,但电话费贵得惊人,船员都舍不得打。头两个月里,船员们唯一一次用这个电话是大年三十那天。草草吃过年夜饭,大家算好时差,掐准家里人正在吃团圆饭的时间,排着队打电话。每个人都已打好了腹稿,电话一通,立刻以电报的字数、机枪的速度把话讲完,迅速挂掉。之后,每个人表情都不同,有边笑边讨论的,有抿着嘴回味的,有蹲在角落吸闷烟的,还有默默流泪的,一转身迅速擦掉。我的采访笔记中清楚地记着,那天,黄吉宏的电话打了1分16秒,挂了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女儿男朋友的事定下来了,等他这个航程结束,就差不多可以结婚了。

 

  背向辛苦的人

  天黑,一条金枪鱼上钩了。船长命令:“拉。”一个没有捕捞过金枪鱼的新船员慌忙扑到船沿边,想抓住被金枪鱼拉入海中的鱼线,“哧”的一声,鱼线从他手中急速下滑,他本能地用脚踩住了鱼线,但没有戴手套的手掌已经被鱼线拉出了一条很深的口子,鲜血直流。

  大副戴上手套,接过鱼线,一边拉鱼,一边努力将身体向后仰。他被鱼拽着往前跑了几步,一个大浪冲上甲板,打在他脸上,他腾不出手抹去眼睛里的海水,只能“呸、呸”啐着口水。最后,大副还是脚下一滑,仰面摔在甲板上,鱼脱钩跑了。“太大了……实在太大了”大副坐在湿湿的地上嘟囔着。

  船员们白天下饵,晚上起钩,两班轮流,24小时作业。最多的一天,船上能钓到两百多条金枪鱼。生鱼片敞开供应,很美味,像嫩牛肉一样,入口即化。可我嚼在嘴里,眼前就会出现这些船员在甲板上被海水冲刷、被汗水和血水浸泡的场景。我不忍吃这些来之不易的渔获,他们要靠这些去换取一家人的生存。

  船上的伙食让我直到离开也没能习惯。在颠簸的渔船厨房里,“熟了”是衡量饭菜的最高标准。我常常会在后半夜偷偷跑去厨房找点白糖冲开水喝,这样比较耐饥。偶尔会有其它船员接济我几包方便面,但次数多了,我就不好意思了,他们自己带的方便面要维持更长的时间。

  两个月后,当我回到岸上时,还捎回了几封家书和几张正面微笑着的照片。那时,船员们还在海上飘荡。我有意选择了很多背影或者剪影,是因为,船员们怕家人看见担心,特意叮嘱: “不要太危险、太辛苦的,要笑的,对,笑的……” 但这两个月留给我的记忆,似乎只有他们辛苦的背影。

 

  父亲属于大海   

  2014年1月27日,黄吉宏突发心梗塞,病逝于航行中渔船上。

  还有一个月就要结束这趟航程了,可轮机长黄吉宏却突然走了。对于他的过逝,妻子一直十分后悔,她早就想让丈夫结束远洋生活了,毕竟已经50岁的人了,但拗不过黄吉宏的坚持“跑完这趟就结束……”。

  女儿黄艳一贯的独立和理性,她确认了两点,一,法医鉴定,排除他杀和意外伤害,死于心肌梗塞。二来,他仔细询问了同船的船员父亲发病前后的状况,做医生的朋友也帮她分析过,以那样的病状,哪怕是在家中也同样会发生不测。

  于是,她宽慰母亲,“父亲属于大海”。

 

  怎么还不回来

  远洋渔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家庭同样有着许多特殊的之处。

  当我回到岸上后,就专门做了一个社会调查,关于渔家女,于是,就听到了更多关于她们漫长的等待、默默的隐忍,以及日日夜夜的担惊受怕的故事。

  在一个海岛的渔船码头上,天黑前,那个梳着长辫的女人又准时来了,每次看到的场景都一样,坐在缆绳桩上,大多数时间她只是静静看着码头上的男人搬运渔获或者其它什么货物。偶尔自言自语,她是在反复说一句话,明显带着咒骂的口气,我凑近些,想听清她在说什么,但听不懂她的方言。微笑着和她打招呼,也不理。向旁边的搬运工人打听这个女人,他们都哄笑起来“那是个疯子,每天这个时间都会来这儿的……”她就只会反复说那句话,经过翻译的意思是“怎么还不回来。”

  岸边小店里的老人则讲得更详细些,“这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已经有50多岁了。年轻时,只是脑子反应慢些,他在等他的丈夫出海打鱼回来,她好帮忙收渔获。后来,年龄大了,脑子就更不行了,现在也做不了其它什么事,以前丈夫只是在近海打鱼,基本每天天黑前就回来了,她就在这儿接船,现在都跑远洋了,出去一次就是一年以上,她只会傻傻地在这儿等船,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天黑了,在附近菜场卖鱼的儿媳远远地喊了一句话,等船的女人才起身,跟在儿媳的身后走了。

 

  椅子还在,玩具猪也在,父亲却不在了

  出殡后,送走来宾,黄家安静下来。黄艳翻开家中的相册,在一张父亲抱着玩具猪坐在阳台上的照片前,她停留了很久。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女孩哭。她说,她喜欢的东西,父亲都喜欢,哪怕是女孩子喜欢的玩具猪,于是就有了这张父亲抱着她的玩具猪在阳台上晒太阳的照片。

  现在,阳台上那张椅子还在,玩具猪也在,父亲却不在了。

 

编辑:吴大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